自从屠呦呦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格外关注诺贝尔奖地颁发。今年诺尔化学奖得得主有三位,其中有一位是我们的亚洲同胞,日本人吉野彰。这个日本老头清澈的笑容和真诚的言语很是击中人心,尤其是接受采访回答成功秘时,吉野彰先生说了六个字:灵活与执着心,感觉瞬间被他“圈粉”了。
其实,这六字箴言,也是极好的教育理念。
灵活,就是要知行合一,切勿因材施教
灵活与执着心之间,我认为“灵活”在先。所谓“灵活”,最核心的就是抛开死板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虽然被重复提起,但是操作起来,执行力约等于零。
首先,知行要合一,嘴上念叨着“因材施教”,但到了实际行动,又是跟风买买买、报报报。无论是教育还是学习,都需要灵活。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抓到一副好牌。但是,一副牌中只有两个王,大小王的比例是2/54,在现实中约等于985的比率。越早摘掉滤镜,看清手上的牌,越有利于提早确定家庭教育战略。
上海的一所小学亮出招生条件,竟然比考大学还难,不仅要通过网选、机考、面试3轮,名额也只有60个。一位上海本地家长刘先生,本来想让孩子读这所学校。但是在面试环节倍受打击,那些年幼的孩子,面起试来,个个都像上了发条。英语口语通顺流畅、乘法口诀背得也贼溜,唐诗宋词更是张口就来。刘先生看公立学校对孩子要求如此之高,索性带着孩子去了私立学校。
在孩子3岁入园之前,父母可以就孩子禀赋,不戴滤镜地深入探讨一次。6岁入学之前,再复盘一次,如果孩子真的对某方面有天赋,那么提前学习也是可以的。如果天赋一般,那就做到长板优先,稳步前进,能拓出一方天地。天赋较差的,暂时别定高远的目标,管好眼前,补一点是一点。人生总有出路,怕就怕拿一堆烂牌还想叫地主;怕就怕抓到王炸,但随便乱出。
《银河补习班》中的爸爸邓超对孩子说:“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如果你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苦练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方向比选择更重要,只注重成绩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其次,孩子是什么材是一个方面,家长是什么材也是一个方面。家长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千万不要把自己贴上类似于 “海淀妈”这样的标签。许多人原本就是学霸,时间管理和自控能力,那是一等一的高手。自己的经验复刻在娃身上,所以养起娃来才能得心应手。
但是,娃和娃是不一样的,家长和家长也有所不同。家长不要总把自己的育儿焦虑,投射到“海淀妈”的高度。如果有相类似的能力和水平,参考下养娃路径倒也无妨。如果没有,求再多的“时间表”,恐怕也没什么用。
如果孩子版的“因材施教”对普通父母有些难度,那么家长版的“因材施教”应该就简单多了。为人父母者,大多数已经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如果真没有那个材,那么可以多在习惯和做人方面给孩子意见。比如带孩子看书,教孩子关心家人的健康等。孩子需要家庭给他一个支点,否则他如何能撬动“生活”这个大铁球,怕的是家长不给力,又不相信老师说的,还跟着人云亦云。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育儿书籍,还是教不好孩子?
除了“因材施教”,“灵活”还体现在“不拘于理”。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能不能给孩子吃冷饮和垃圾食品?
孩子应该和谁一起睡?
现在关于教育的道理太多了,动不动就“影响孩子的一生”、“不看毁一生”这样的标题,未免也太危言耸听。很多人之所以会落入这样的文字陷阱,关键在于弄混了道理和真理。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没有普适性。
能自圆其说且实现逻辑自洽的,都可以称之为“道理”。专家的道理,公号的道理,同事的道理,可能都是“对”的,但是这个“对”,有“适用范围”。如果你也想套这个“理”,那么首先看看它的推理过程。
这里面的原则包括:不能简单从小推大,从个案推整体,从偶发事件推规律事件。这样筛选下来,你会发现很多道理其实就那么回事。这也是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真正的道理(也可以简称为真理)是极其有限的,有时候也是极其简单的,是谓大道至简。
教育这个灵活度极高的领域,更是如此。所以,千万不要被教育领域的那些道理所桎梏,可以关注道理背后的逻辑,那是一种思辨。但是,按图索骥就大可不必。养娃无定式,谁的娃谁清楚,怎么养自己说了算。
前段时间,“黄磊和孙莉的教育方式”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其热度来自于女儿多多的发色。在妈妈孙莉的镜头中,一头紫发的多多,顽皮而俏丽。本来染发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多多刚13岁,这个年龄让许多人质疑:为什么要给这么小的孩子染头发?
但是,染头发就是坏孩子吗?打耳洞就是小太妹吗?黄磊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到与多多的相处之道:“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当朋友胜过当父母,就是黄磊和女儿的相处方式。闲暇的时候,黄磊和妻子孙莉就会陪她骑车、去幼儿园、或者就在附近散步。外号 “黄小厨”的黄磊还会和女儿在家里一起烤面包,烤饼干。父女俩还一起看了好几遍宫崎骏的动画片。
在教育这件事上“灵活”是大多数,是主旋律。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所以,与其把时间花在“选择”上,不如花在行动上。比如英语分级阅读,有很多系列,孩子愿意看的才是最适合的。中文阅读也是如此,万千图书之中,总有一款是对孩子口味的,不是孩子不爱阅读,而是他们没有被给予选择阅读的机会罢了。
教育在战术上可以灵活一点,方法上可以灵活一点,切不可执念过深。一旦内心涌现“必须怎么怎么样”的念头,就要反问自己:是不是又不够灵活了?当对“灵活”有了足够的认知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讨论教育的“执着心”了。
执着心=信心 恒心 匠心为什么要有一颗执着心?
因为除了极少数可以一直领跑的天才,大多数孩子的教育路径都是:慢工出细活。这和通常所说的“静待花开”有所不同。“静待”是态度,“花开”是结果,二者之间还缺失重要因素: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颗“执着心”,这颗执着心,是信心、恒心、匠心的统一体现。
电影《奇迹男孩》,10岁的男孩奥吉天生畸形,他在学校上课受到了周围人的排挤和嘲笑。回到家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嚎啕大哭,留着眼泪问妈妈:“为什么我这么丑?”
妈妈坚定第告诉奥吉:“你一点也不丑!我们都非常爱你。你看我脸上有这么多皱纹,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痕迹,这是一张展示我们过往经历的地图,这张地图从来都不会丑陋。”妈妈的爱,给了奥吉源源不断的安全感,也然让从自卑走向自信,最终变成“奇迹”。
信心,是相信孩子终会“开花”,不会因为他写串了b和d,看反了加和减,就怀疑自己生了个傻子;所谓恒心,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论别人家的家长和孩子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坚定自己的目标、路线、方计和政策;所谓匠心,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为教育这件事付出足够多的心思和足够长的时间,不计短期结果。
《奇葩说》第五季BBking陈铭的一段话感动了很多人:“时代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愿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灵活与执着心,因为在孩子们心中,家长丝毫不逊于诺奖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