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风暮雨
歌曰:
南方有义士,姓王名曰兴。
十三学杀人,十五手搏狼。
三十建义旗,姓名惊一方。
天子锡虎符,作镇鳖江阳。
翠华日以远,地绝军弥张。
百战环冈州,九死披残疆。
作这一首《王将军挽歌》的,乃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陈恭尹,歌中盛赞南明将领王兴在台山、阳江一带坚持抗清10余年,最终全家殉国的壮举!
王兴在南明诸多将领中,威名远不如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等人,但他在敌后坚持作战多年,屡次击败清将尚可喜,牵制了大批清军,为永历政权抗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兴,广东恩平人,勇武过人,绰号“绣花针”,明末聚众起义,反抗朝廷,队伍发展到数千人,后来被恩平知县陈兆棠招安,出任恩城守备官。
清军攻入江南,弘光和隆武两个政权先后灭亡,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和部分官员乘船逃到广州建立起绍武政权,继续抗清。
陈兆棠看到清军逼近广东,准备献城投降,而王兴在绍武政权官员的游说下,决定与他们联合,共同抗击清军,带兵活捉陈兆棠。
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因正统之争而大打出手时,王兴按兵不动,没有参与内讧。
绍武政权仅存在41天就被清军攻灭,绍武帝自缢而死,王兴闻讯,宣布效忠永历帝,被授予虎贲将军。
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王兴迎永历帝移驻广东肇庆,被任命为广、肇、会、宁、恩、阳总兵,领兵以恩、新、阳江等地为据点,抗击清军。
尚可喜带兵进入广东后,派人招降王兴,均被拒绝。
永历帝在清军的打击下,逃往广西,广东的明朝力量,仅剩下王兴孤军,王兴遭到优势清军围攻,被迫转移到新宁一带坚持作战。
李定国从广西反攻广东时,王兴喜出望外,积极率领部下配合明军作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新会战役失败后,李定国退回广西,王兴再次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攻占的地方,先后被清军夺走。
王兴退到台山汶村,“汶村地形复杂,南临大海,东、北、西三面丘陵连绵,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同外界相通”,王兴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囤积粮草,准备以这里为基地,长期坚守,等待明军反攻。
汶村成为广东抗清的堡垒,郑成功也派人来和王兴联络,共商抗清大计。
清廷将汶村视为眼中钉,多次派兵围剿,均被击败。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清廷命尚可喜率3万大军再次进攻汶村,经过数月激战,尚可喜损兵折将,狼狈撤退。
清廷不甘心失败,于顺治十三年,再次集结数万兵马进攻汶村,王兴率部固守,不时派人奇袭,激战两月,清军死伤近万人,再次狼狈而逃。
第二年,清军再次来攻,但王兴提前得到消息,在半路设伏,歼灭清军先锋,清军见王兴已有准备,中止行动。
这年冬天,王兴因战功被永历帝封为“广宁伯”。
遗憾的是,当时永历政权节节败退,自保尚且不暇,无力支援王兴。
顺治十五年,尚可喜再次集结数万大军进攻,这一次,他采取长期围困的方法,征调民夫十万余人,环绕汶村挖掘深沟,筑造高垒,企图困死王兴。
经过十五个月的围困,到了第二年夏天,汶村粮食告罄,抗清将士罗雀掘鼠,吃树皮草根,也不投降。
王兴目睹缺粮惨状,允许寨中兵民出寨自谋生路,然而人们宁愿忍饥挨饿,也不肯离去。
到了八月,尚可喜又派人来招降,王兴知道外无救兵,内无粮食,陷落已无法避免,就对弟弟说:“城可恃而食不支,天也。我终不降。弟善抚诸孤以续先祀,我死且不朽。”
他叫自己的五个儿子护送年老的母亲带着永历朝廷颁给的敕书、印信、令箭前往清军大营谒见尚可喜,打算保全部下将士和百姓的生命安全,同时,准备了一口大棺材,准备为明朝死节。
八月十七日夜间,王兴命16位妻妾自缢,然后身穿公服,举火自焚,至此,南明在广东最后一个据点陷落。
尚可喜得知王兴之死,怜其忠义,派人将他骨灰运回广州安葬,王兴的后人担心遭到清廷迫害,只立了一块无字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兴墓在施工时被发现,被移葬到越秀山,与南明“绍武君臣冢”葬在一起。
参考资料:《南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