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头痛的病因繁多,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痛、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外头面部疾病、颅内感染、以及一些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卵圆孔是胎儿期维持血液循环的生理通道,出生后逐渐闭合,在1岁后卵圆孔仍不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FO)。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偏头痛与PFO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偏头痛。有研究表明经皮PFO封堵后偏头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提示PFO可能参与偏头痛发病。
根据头痛的病因不同,国际头痛协会于2004年制定的第二版《头痛疾患国际分类(ICHD-II)》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他颜面病变性头痛。原发性头痛是以不能找出明确病因为主要特征,其中以偏头痛的发病率最高。在我国18-65岁人群中,其发病率可达9.3%;在全球范围内,预计存在7亿6千万名偏头痛患者。偏头痛常常反复发作若干年,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并且还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 它等多种疾病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偏头痛列为全球20大危害健康的疾患之一。
偏头痛治疗目的是终止头痛发作、缓解其伴发症状和预防其复发,现阶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甚满意。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提出PFO可能是偏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为5-羟色胺等静脉系统的血管活性物质,通过PFO从而避开肺循环的过滤及灭活进入左心系统并到达脑动脉,达到一定浓度后引起偏头痛发作;并且,因为血管活性物质在颅内沉积部位的不同,诱发先兆的症状也不相同。研究还发现,慢性右向左分流可以使偏头痛的疼痛阈值下降,行PFO封堵术后头痛症状可以明显减轻。现阶段对偏头痛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其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等仍不十分清楚,药物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但一些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发现,PFO可能是常见不明原因偏头痛的病因或促发因素,国外已开展了一些PFO封堵术对偏头痛疗效的研究,并取得有效的阳性结论。国外研究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PFO在偏头痛的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另外,一系列研究均表明PFO封堵对偏头痛有一定的疗效,一组38例行PFO封堵术的患者进行至少3年的长期随访,术后行偏头痛残疾程度问卷评估偏头痛对生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后MIDAS积分较术前显著下降(38.6±26.3)与(4.4±5.1),P<0.0001。一项偏头痛的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MIST试验)对147例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进行1:1的随机分组研究,结果显示PFO封堵组(74例)与安慰手术组(73例)都有3例达到偏头痛完全终止,封堵组与安慰手术组相比:头痛负荷较前减低37%与17%,(P<0.05);头痛天数减少50%的比例为42%与23%(P<0.05);封堵组患者头痛频率及持续时间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虽然MIST试验未达到预期结果,但也显示出PFO封堵对缓解偏头痛具有临床意义。
PFO封堵术在技术上并不复杂,在有经验的中心,此手术可在局麻下半小时内完成。并发症主要为封堵器脱落、心包填塞、心脏穿孔、栓塞、股动静脉瘘等,但一般少见甚至罕见。在国内,对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可行性研究较少,我科通过对32例偏头痛患者行PFO封堵术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获得较好疗效,为封堵PFO治疗偏头痛提供证据及支持。近来,尽管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均提出PFO封堵能改善偏头痛的症状,其疗效仍存在一些争议。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是,如果偏头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常规治疗不理想,右心声学造影提示有较大量右向左分流的患者,可将PFO封堵术作为一种供选择的治疗措施,对同时合并房间隔膨出瘤或有栓塞倾向的患者,PFO封堵术更有临床意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先心病内科主任。兼任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心血管内科分会、沈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委,全军先心与瓣膜病介入组组长等。《心脏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主要从事先心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8000余例,成功率达到98.5%。发表学术论文116篇,主编专著5本,参编专著25部。获国家、军队和辽宁省科技成果二等以上奖7项,完成国家、军队和省科研课题5项。荣立三等功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