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京山苏家垄墓地发掘了一批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的曾国墓葬,并发现了与墓葬同期的曾国大型冶炼遗址。其中“曾伯桼”墓出土的“金道锡行”等铭文确认了曾国铜料来源问题。同时还发掘出了传世铜器“曾伯桼簠”及曾伯桼”夫人墓。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1)

彩漆木雕梅花鹿

此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主要“曾公”、“曾侯”、“曾”、“曾子”、“曾孙”、“曾叔孙”、“曾叔子”、“朱芈”等。

2018-2019年对属于义地岗墓群枣树林墓地进行了发掘。在这里,新发现了两组曾侯夫妇合葬墓,即“曾侯求”及其夫人“渔”墓和“曾侯宝”及其夫人“随仲芈加”墓,属于春秋早中期曾国墓葬。

在曾侯宝的夫人芈加墓中出土的铜缶上有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清楚地表明:楚王将自己的女儿芈加嫁至“随国”;而芈加又是曾侯夫人,所以专家推定,当时楚国称“曾”为“随”。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2)

枣树林墓地

对芈加墓中出土19件编钟上的铭文进行了释读,整篇铭文包括三个段落。开篇用“曰”字领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曾国的历史:自己的祖先南宫受周王分封到曾国,曾国与楚国有联姻。第二部分是芈加自述,讲了丈夫“龚公”即曾侯宝早逝,自己作为曾侯夫人勇敢地挑起了国君的重担,治理曾国,保土守疆的一段历史。第三段落是编钟铭文常见的宴饮以乐嘉宾的套话。

迄今为止,从最初的曾侯乙、曾侯丙,加上近30多年不断在随州出土的曾侯谏、曾侯與、曾侯宝、曾侯戊等许多曾侯墓,逐渐勾勒出古曾国的脉络与轮廓。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3)

“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专家通过曾国青铜器铭文的研读,有转接推定曾国的始封国君为南宫括,南宫括曾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由于功绩显赫,因而受到周成王的分封。曾国的建立,是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而这个从没在历史文献中有过记载的曾国,其实就是历史记载中的随国。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4)

随枣走廊遗址分布图

推测2:曾国是夏代始封的姒姓曾国
叶家山墓葬与周人墓葬图形不同

叶家山墓葬平面图像与姬姓周人墓葬图形不同;而且周人墓地旁不留腰坑(腰坑通常会埋有一只狗);商人喜欢用日名,周人铜器不用日名(以天干地支对每日命名),而叶家山墓地却用了日名,所随州的这个墓葬群可能并不是姬姓周人的。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5)

叶家山65号墓发掘现场

缯过历史记载

宋朝时就有人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发现了六个带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被称为“安州六器”,其上铭文讲到周初武丁伐虎方的路线,经过的地名依次为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夔(今湖北秭归)、虎方。此处地名“曾”,按路线来说,应在汉水一带。结合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宾组卜辞征伐虎方”中所涉及的地名与安州六器中的铭文吻合,所以有人推测,曾国其实是夏禹之后姒姓缯国。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6)

“安州六器”

《国语·郑语》记“……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史记·周本纪》“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都记载了缯国参与灭亡西周幽王的故事。

也就是周幽王娶妻西申国,生了平王,也就是太子宜臼;可是他又娶了褒姒,生了伯服。他喜欢褒姒就把太子宜臼废了,立伯服为太子,然后幽王和伯服一起驱逐宜臼。最后宜臼逃到了西申国,幽王和伯服就带人马围攻西申国,缯国看不下去了就联合西戎国解西申国之围,最后幽王和伯服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即所谓“申缯之祸,颠覆宗周”。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7)

夏代缯国位置

根据史料“缯,姒姓,申之与国也。”缯国当与申国(姜姓)比邻,申国位于河南南阳附近,这也符合申缯临近更容易共谋颠覆宗周的逻辑。所以从地理空间上看曾国和缯国在当时应该不是一个国家。

推测3:曾侯乙墓是楚惠王墓葬,而曾侯乙是制造青铜器匠人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镈钟上的铭文记载:“佳(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享用。”

有人有不一样的解读:“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享用。”意思是用曾侯乙制造的祭祀宗庙的器彝,在西阳举行祭祀仪式。“惟五十又六祀”说明在西阳举行祭祀熊章56岁冥寿仪式,而这一年熊章正好56岁(“五十又六”)即公元前432年,楚惠王熊章去世,和史料吻合。而主持祭祀的人就是楚惠王的接位者楚简王,“返自西阳”,即是楚简王祭祀完毕后自西阳回到郢都。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8)

曾侯乙镈钟拓片

所以随州发掘的所谓曾侯乙墓,极可能是楚惠王的墓地。曾侯乙其实是春秋战国时的制造青铜器的大家族,尤其擅长制造大型编钟。春秋战国时,工匠把自己的姓名刻在青铜器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就是说工匠为了证明自己的高超技艺和全心身投入,往往把名字刻在青铜器上接受考核。“曾侯乙作持”,即曾侯乙主持制作。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9)

“曾侯乙作持”的鎏金曲型编钟

而且到了战国时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随国还存在,也就是说,战国初期随国已灭亡了。而根据碳十四检测,曾侯乙墓的古屍大概是公元前430年前后,即进入战国时代的四十五年前后。也就是说着不可能是随国的墓葬。

在考古发掘的青铜铭文记载里,从来没有明确的提到过曾国或随国。而人们作为推定“曾国即随国的”的铭文的解读其实都是基于这些遗址是“曾国”遗址来做出的。

整个墓葬遗址从西周早期一直持续到战国中期,而楚国的也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直到战国中期(前329年)被灭国,二者历史发展脉络重合。

因此有人猜测整个墓葬遗址应该是是楚国的王室墓葬,而“曾”不过是当时的工匠。

曾侯乙墓位于(曾侯乙墓葬之谜2)(10)

曾侯乙编钟

历史已经过去2000多年,作为后来者而不是亲历者,我们只能靠出土文物和历史记载来推断历史的进程和发展,所以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的解读存在,我们只能试图接近真像,所以没有绝对,一切都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