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出击》是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1981年执导的战争剧情片,来源于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该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德国U型潜艇奉命出航搜索并伏击大洋上的英国商船队,历经命悬一线的生死之关,直到最后返回基地,然后等待着他们的不仅仅是鲜花,同样还有鲜血。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1)

据说当此片在美国洛杉矶首映时,导演彼德森非常忐忑,因为洛城有很多的犹太居民,当影片片头出现二战中有四万德国人服役于潜水舰队,三万人有去无回时,现场有观众发出嘘声,但是当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放映结束,观众们起立为这部电影喝彩。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2)

有人说,这是德国拍出最好的战争片,没有之一,这个评判有一定理由,2010年《帝国》杂志(Empire)将该片评为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的第25名。

导演彼德森凭借此片也获得多方关注,后续转战好莱坞,《空军一号》及《完美风暴》即出自他手,《完美风暴》更是在全球斩获3.28亿美元票房。

这部电影有多个时长的版本,其中以3个半小时的版本较为流行,在这么漫长的电影时间里,导演对于战争的反思并没有体现多少壮观的战争场面,摄像机的视角多数聚焦于潜艇内部,反映的是一群潜艇兵的日常所为,在多数时间里,狭隘的潜艇内是枯燥、乏味和沉闷的,还有对战斗的渴望和被追击时绝望的无助,这些因素在别的电影里也许属于弃之不用的镜头,在本片却是这些成就其经典。

据说历史原型的艇长本人看过《从海底出击》这部影片。电影于1981年上映,而艇长于1986年去世。

这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人性悲喜的深度刻画,战争和人性的是同性还是矛盾,这部电影里能够找到答案。

谁会为战争狂欢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

如同电影中字幕展示的,三万名德国人不是就地掩埋在土地之下,而是沉入黑漆漆的深海中再也没有回来,士兵们身亡后还能魂归故里的梦想对于这些人来说是痴心枉想,战争的残酷性就在于此,不是你想如何而是你只能面对这样的境况。

莱曼是德国海军U-96艇艇长将要受命出击,在出发的前一天,毫不例外的则是潜艇军官和士兵们的狂欢之日,哪怕一群士兵醉着酒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都是可以被谅解的,因为他们并没有为战争狂欢而兴奋,只是为了最后一次站在陆地上的可能性自我狂欢一回,也许这一去会沉没在大海中永远不回来,也许运气爆棚但也会再一次伤痕累累的返回,不管是哪种情况,今宵有酒当然今宵醉,下一次的机会还不知道有没有呢?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3)

第二天,清醒过来的士兵们在一片鲜花和欢呼声中出海的,开始了他们例行常规的一次战斗,对于他们来说,这仅仅是一次战斗而已,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无关于正义还是邪恶,因为他们就是一群士兵。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4)

随后一群潜艇官兵们展开了一段无聊的旅程,多数时间就是在漫无一人的大海上飘荡,向着目的地前进,在这个潜艇内部狭窄的环境中,并没有任何战争的痕迹,只是一群在狭窄空间中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有的想念远方的情人,有的思念家乡的亲人,还有的为球队比赛的输赢操心,在枯燥的日子里,除了例行的工作,就是打打闹闹,然后再回归安静,等着战争目标的出现。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5)

这些士兵身上体现的人性并没有太复杂,就是普通的士兵,是为了命令往前冲的人,至于为什么,他们并不关心,只是关心完成任务后好回家与情人、亲人团聚,站在陆地上才会舒坦点。

战争,不仅仅让人性走开那么简单

战争总会涉及到死亡和被追杀的过程,所以人在这种紧张和高压之下总会展现不同的反馈性出来。

在经典的反战片《现代启示录》中,人性在战争面前已经完全扭曲,上尉威拉德除了当兵之外其他都不会,所以回到了美国依然申请回归战场,而他的前辈科茨,一个曾经非常优秀的士兵,面对战争的恐怖和残酷性无处安放自己,却是远处建立了自己独裁的王国。当威拉德找到科茨时并没有找到久违的人性回归,只是让渴望解脱的科茨回归天堂的平静而已,自己依然会在人性的矛盾中挣扎。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6)

在《从海底出击》这部电影中,观众经常会忘记这部潜艇到底是轴心国的还是同盟国的,这些士兵的反应和所有参战的士兵一样,只是为了一个目标而行动,遇到目标很兴奋,发射完鱼雷后静静地呆在潜艇中听水面上敌人船只解体的声音更是开心大笑,但是随之而来的将要面对对方的报复行动。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7)

当深海炸弹在潜艇身边一只接着一只爆炸时,原来的兴奋立马变成了担心和焦虑,而曾经在9艘潜艇上服役过的轮机长约安,可以说是已经身经百战了,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和压力,这个重要岗位上的人在面对外面深水炸弹的威胁,差点崩溃掉,要不要身边人拦着,当时莱曼差点把他给枪毙掉,正如后来约安道歉时,莱曼还感叹:为什么是你,约安。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8)

轮机长的岗位,不能有任何失误,后面当潜艇遇到危急时,约安终于保持斗志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获得了肯定。

人性的复杂性就在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脑海中的那根弦就会崩断掉,士兵也就是普通的人,也会有自己压力的临界点,遇到困境依旧会担心害怕。

战争让人性走开的另外一点则是复杂和矛盾性,当遇到一只燃烧的敌舰一直燃烧中却不会沉入海底时,莱曼决定给它一只鱼雷让它沉入水底,这样也算是他的丰功伟绩,潜艇内部的人也很开心,又可以搞定一辆军舰,这都是战功。

鱼雷发射让对方船解体要沉入大海时,却发现船上还有人,莱曼很义愤的问:为什么他们自己的船不救他们?他们已经在那里六个小时了。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9)

毕竟在他们常规的思维中,这么长的时间什么样的救援都能完成了,这只是条弃船而已,船长及士兵们只看到船这个目标,却并不知道船上有人,面对落水的人,想救也没办法救,毕竟潜艇就这么大的地方,若是再搞点俘虏上来如何安排?只能视而不见。

不管是正义还是邪恶,面对这种两难的情况如何办?在这个时候人性应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当天使还是当恶魔,估计多数还是选择后者,战争的残酷就在于人性的这种模糊性,莱曼的选择必须为自身的安全考虑,简单的说人性是恶和善已经无法正确解答。

同样在《奇爱博士》这部电影中,当美国把所有的轰炸机都召回来了,唯独一架轰炸机因为无线设备出问题,依旧向着目标前进,当镜头聚焦于轰炸机的驾驶员时,他们只是机械地执行着命令,查看着生存手册,然后到了目的地后放下炸弹,即使炸弹投放出现问题手动也要解决,而全球的一场毁灭战争就这样开始了,这是谁的过错,是这些驾驶员的错吗?是要他们在无线电设备损坏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无视命令返航?人性在这里依旧是模糊不清的。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10)

最后经过数次生死关头,除了领航员受了枪伤,并没有伤亡一人的情况下,潜艇返航了,对于这些潜艇士兵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得要提前庆祝下,却不知道战争还远没有结束那么简单。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11)

历经沧桑,曾经已经沉入海底280米都被这些人抢救回来的潜艇安然的回到了港口,士兵们安全地回到了港口,迎接他们的有鲜花和仪仗队,但是当一群轰炸机呼啸而来时,一切都划为了泡影,潜艇沉没了,许多士兵没有葬身大海,却是如同海明威说的,就地掩埋,却是魂归了故里,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潜艇战争的真实(既不光荣也不伟大)(12)

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的拍出一部伟大的影片,它并没有直接控诉战争的残酷,也没有渲染潜艇的辉煌战绩,相反更多地停留在潜艇任务期间各种无聊而沉闷的生活片断上,于一滴水中看世界,于普通中看到战争的无奈和人性的矛盾及模糊,一部伟大的电影就此诞生,带来的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却是长久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