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具有博爱情怀,闪烁着人性迷人光辉的思想家。

他是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学派在当时是“显学”,拥有无数真诚地信奉他的爱的哲学的粉丝;他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为了践行“非攻”思想,他带领弟子们“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帮助弱小的国家抵御大国的侵略;他又是伟大的科学家,差一点开启了中国科学的黄金时代;他是极具正义感的侠客,中国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游侠精神,就起源于墨家学派的思想。

墨子关于爱情的名言(儒家孔子的仁爱不平等)(1)

他是侠客,是佛陀,是基督,是心怀天下无我奉献的人。

墨家学派虽然早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但他思想的光辉却从来没有黯淡过,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

在中国哲学派别中,儒家也是爱的哲学。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渴望建立“仁政”、“王道”理想,都建立在爱人的基础上。儒家的爱遮遮掩掩,但墨家的爱浓郁热烈。

墨子最初也是儒家弟子,但最终脱离儒家另立门户,成立了一个具有严明组织纪律的政治团体——墨家学派。墨子强烈反对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但他反对的不是爱这个世界,他反对的是孔子的爱太狭隘,不够博爱。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基础上的爱。换言之,孔子的爱,有先后次序和高低差等之分。孔子要人先爱自己的父母,然后爱兄弟、姐妹、同事朋友、上级乃至国君,因为孔子认为,只有这种由近及远的爱,才最现实,一方面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而墨子认为,如果爱,就真爱他人,如果爱,就深爱世界。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在他眼里,爱是没有界限的,他人是我,我是他人。

墨子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世界中最温暖的男人,作为“兼爱”哲学的创始人,墨子喜欢用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对于战国时代的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哲学家都在反思世界混乱的原因,寻找建立理想世界的方法。孔子认为,世界混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秩序,所以他要“正名”,从而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有序的世界;而墨子认为,“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其实都根源于“不相爱”——要么失去了爱的能力,要么根本就不想不懂得去爱。

墨子关于爱情的名言(儒家孔子的仁爱不平等)(2)

从这个逻辑出发,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希望用一种更广泛更无私的博爱,去对抗儒家狭隘的爱与法家的阴谋算计。

墨家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除了温情脉脉的爱人学说极易打动人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墨子将爱与利结合在一起。他告诉人们,爱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兼相爱”是手段,而“交相利”才是真正的目的。

墨子是一个极为现实极功利的思想家,他观察世界的标准是有用,一切对人、社会有利的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基于此,墨子的“兼爱”思想类似于一种保险的理论,正如一个保险公司的广告语所说的,“平时献出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爱别人就像买了一份保险,你去爱别人,为别人带去利益,别人自然也会爱你,为你带来利益。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天下人若能相爱互利,才能建立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平等的爱的世界。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区别是明显的。孔子的“仁者爱人”只是一种看不见的、在精神层面起到规范作用的道德律令,考的是自觉的境界,吸引力不够;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迎合了广大贫苦的中下层阶级的心理需求。他们既渴望在慌乱的世界中得到温暖的爱,更希望能够解决他们的温饱和平等的问题,既然爱能带来好处,那么大家就信墨子得深爱,无私地去爱吧!

墨子关于爱情的名言(儒家孔子的仁爱不平等)(3)

在这个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与道家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极端利己主义一起,成为当时的显学,这说明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人性觉醒和人生价值的大发现,人们开始思考人的本质和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思考,终于让空洞的儒家的“仁者爱人”的道德律令靠边站,差一点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亚圣”孟子的出现,他以滔滔雄辩,和“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自信,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与担当,扭转了儒家日渐式微的局面。

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与近代西方的合理利己主义也有所不同。墨子心心念念的“交相利”的“利”,其实是社会和国家的公利,而不是私人利益,否则他的学派将滑入道家杨朱极端利己主义的深渊。而近代西方的合理利己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私利,为了让别人不妨碍自己的私利,我也不去妨碍别人的私利。这一点,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墨子提倡先人后己,他主张“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墨子的爱像太阳,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如同太阳,无私地照耀着每个人的身体,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