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正在中南海的丰泽园里伏案疾书。这时,他看到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润之亲启。

信上的毛笔字很工整也很有力道,毛主席觉得笔迹熟悉,却一时又想不起来。随后,他拆开信封一看,发现竟是曾经帮他脱险的文史老师刘策成写给他的。

信中刘策成问了两个问题:其一,是他身为国民党时的家宅田地问题怎么分配;其二,是他想继续写他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不知道毛主席是否能帮他找个文史类的工作。

毛主席很快给他回了信件,答复说家宅田地自有农会处理,至于他想要的工作,毛主席说已经给湖南那边的同志打了招呼,让他直接去长沙找程潜就可以了,但是,不要来北京。

那么,刘策成是什么人?为什么向来对安排工作一事特别反感的毛主席会破例安排?在明知信中的交代之下,刘策成为什么第二年仍亲自上北京去找毛主席了?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1)

一、“活历史”刘策成

刘策成,本名叫刘武,字“策成”。1883年3月,刘策成出生于湖南湖南新邵花桥乡,在年轻的时候就熟读《庄子》,深受其中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思想的影响。

刘策成去日本留过学,和孙中山、黄兴、蔡锷都是好朋友,其中蔡锷还是他的同乡。孙中山创建同盟会后,他也积极加入了这个组织,一生热衷革命。

回国以后,刘策成在邵阳驻省中学当校长,对袁世凯可谓是深恶痛绝,所以经常去参加反对袁世凯队伍的游行,宣传革命。

有一次,他在和学校的语文教员杨洞天秘密给学生们开会,结果被湖南都督汤芗铭破门而入,当场抓捕。

蔡锷作为当时中华民国陆军的上将,自然不想看到好友因为袁世凯而被处决,随即致电汤芗铭,愿意以个人的名义去担保他,虽然被判了15年监禁,好歹也算保住了命。

袁世凯去世以后,刘策成被释放了出来,于1916年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文史教员。彼时的毛主席已经是一名进步青年,也在这所学校读书。

毛主席第一次上他的课,就对他记忆深刻。一天,课堂里出现了一位农民:身上穿着一件粗布长衫,脚上穿着一双粗布鞋,腰上还系着一条布带,他就是刘策成。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2)

上课的时候,他不紧不慢地对底下坐着的学生们说:“我叫刘武,字策成也。”

底下的学生们顿时一阵哗然,有的小声嘀咕:“怎么请了个农民来给我们上课,难道是要教我们下田?”

毛主席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说:“刘老师不卑不亢,肯定是位好老师。”

事实证明毛主席是对的,一堂课下来刘老师不仅完全不用看课本,而且每次讲历史故事和引用名人名言都如数家珍。

学生们纷纷对他崇拜不已,毛主席在下课后还经常主动去找刘老师。刘老师的宣传革命正好和毛主席进步青年的思想很吻合,两人志趣相投,良师益友。

毛主席毕业以后动身前往北京继续深造,刘策成在不久之后也放弃了老师的职位,去从事政治工作。谁也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当官的选择,反而让他能够帮助毛主席脱险,成为一段佳话。

二、倾囊相助300块大洋

毛主席在北大的时候当了图书馆的助理员,在那里读了很多书,也接触到了陈独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驱,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20年7月,他从北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他在湖南创建了共产主义组织,还想创办一个文化书社。

毛主席认为创办文化书社,集中贩卖情报,是最适合传播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一个好办法。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3)

于是,为了筹集资金和扩大影响,他发动了当时长沙教育界、新闻界、工商界一些有声望的人物,共同发起创办文化书社。毛主席还亲自写了一篇《发起文化书社的缘起》,发表在长沙的《大公报》上。

这篇文章见报后,很多人纷纷响应。终于在8月2日,毛主席、何叔衡、彭璜一行共17人在长沙的楚怡小学召开会议,宣告文化书社成立。

当时,开办书社的启动经费只有20块钱,还是通过湘雅医科专门学校的赵运文借来的。

为了筹集资金,毛主席还和一些新民学会的会员和长沙教育界的上层人物商量,大家每人投资10元不等。两个月后,共筹资了519元。

杨开慧父亲去世不久,为了帮助毛主席,她把父亲去世时候亲友们送的奠仪金拿出了一部分,来支持书社工作。

由于资金不多,文化书社最初出售的书不到200种,杂志有40种,报纸只有几种。虽然种类不多,销路却很顺畅。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买书,毛主席想到了文史教员刘策成。他写信给刘策成说明了缘由,刘策成本身就是个文人,认为办书社是很好的一件事情,马上倾囊相助,他打发家人给毛主席送去了300块大洋。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4)

毛主席在接到这笔巨款后,非常高兴。后来,他继续多方筹资,在1920-1921年春,与省内外书报发生往来业务多达六七十家。其中北京晨报社、北大出版社、广东新青年社等等业务交往更为频繁。

文化书社的存在,对那时候的年轻人来说,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撞击对于未来搞革命事业,是意义重大的。

三、帮助毛主席脱离险境

1923年,毛主席发表了两篇文章,直接向湖南省的省长赵恒惕进行笔伐,这两篇文章是《省宪下之湖南》和《省宪经与赵恒惕》,分别揭露了赵恒惕是个独裁军阀,痛诉他禁止工人自由集会结社,对工人领袖进行残忍迫害等重大罪行。

本就对毛主席不满意,这两篇文章更加深了赵恒惕对毛主席的厌恶之情。毛主席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组织各路工人开展罢工运动,将湖南的工人运动推向了高峰。

当时的刘策成是湖南省警察厅的厅长,由于赵恒惕的侄女是刘策成的儿媳妇,加上刘策成之前在浏阳和衡山当县长的时候,口碑比较好,赵恒惕为了维护统治,用的也都是自己家的人。

刘策成上任以后,从不欺压百姓。也正因为他曾是文史教员的关系,他一直致力于精心保护和修缮湖南的名胜古迹,长沙天心阁在修好以后,他贴了个上联: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不飞。过了几天都没人能对的上来,他又贴了个下联:水陆洲,洲泊舟,舟流洲不流。此对联一出,广为流传。毛主席和周恩来都对其赞赏有加。周恩来还称赞这幅对联是“雄劲之对,妙绝当世。”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5)

此外,刘策成经常去参加赵恒惕的政府会议,也知道了赵恒惕准备实施逮捕的计划。当时长沙城东区警察署署长王建屏,是刘策成的好友兼心腹。

一天,他找到王建屏:“润之是我的学生,现在你设法把这件事告诉他,由你出面是最合适的。一来既能使润之脱险,二来我又能向赵省长圆满交差。”

王建屏当即让随身警卫万震侯、周维武当夜前往毛泽东的住处清水塘,去找毛主席。适逢他不在家,他们又跑到仓后街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址,当面告诉了毛主席这个消息。

第二天一早,待毛主席离开长沙后,王建屏就亲自率领他的部下,大造声势,在长沙市区进行搜捕。

赵恒惕多年后在台湾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问他:“当时为什么没有逮到毛泽东?”他苦笑着说:“我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他的能量太大了。”

就这样,他到死也不知道是刘策成帮助了毛主席,更不知道他的两个部下刘策和王建屏玩弄的“阳奉阴违”的游戏。

四、毛主席“破例”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忙于处理事务,尤其反感别人通过权力帮忙谋取职务。

敢于向毛主席第一个开口要工作的,是他前妻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毛主席就杨开智讨要工作一事,发了两份电报。

一份是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让杨开智不要到北京,在湖南按他的能力分配工作。其他无理要求一律不许答应。

另一份是给杨开智的,让他不要无理取闹,听从省委的安排。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6)

对于刘策成提的专攻文史类工作,毛主席点名了让他找程潜办理,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破例”。

刘策成之所以想找一份文史类的工作,是因为想要把《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修订补全。他在拿到信之后,立即前往长沙去找程潜。

程潜再三思考,让刘策成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担任参事一职。

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刘策成发现这份工作并不能帮助他去撰写修订庄子的书籍。于是,他又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表达了想去省文史研究馆的意愿,他还寄了一本《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的样书给毛主席。

毛主席很快又给他写了回信,信中说他很钦佩老师内心的一片赤忱奉献,因为在长沙熟悉老师的人比较多,建议他在长沙找文史工作比较适合。

当时刘策成已经68岁了,如果再不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写庄子的这本书上,怕自己有生之年都不能完成。

于是,他联系了相关单位,在长沙等了半年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一个人独自来到北京去找毛主席。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7)

刘策成来到北京的时候是1951年,他在宝庆会馆住下之后,就给毛主席写信,说他已经到达北京了,希望能见主席一面谈谈工作一事。

当时新中国百业待兴,毛主席每天日理万机,工作完都是深夜。一时间他抽不出时间,就给刘策成回信说他已经告诉了统一战线部的李维汉部长,和他联系就可以。

为此,毛主席特别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刘策成接到了条件更好的惠中饭店,一切开支均由毛主席支付。另外,还送给刘策成一些衣服和零用钱。

工作人员也转告了毛主席的口信:“先生的问题周总理自会安排,请先生安心住下,到北京各处看看。”这让刘策成内心十分感动。

李维汉和周总理经过仔细商议,鉴于刘策成学识渊博,还有他一心想完成的补写庄子的书籍,到中央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工作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一个月以后,刘策成终于收到了周总理的聘书,聘其为“文史研究馆馆员”。

当刘策成拿到聘书的那一刻,内心十分激动。得偿多年的夙愿终于在这一刻完成,至此,他终于能安安心心地继续执笔著写《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著作。

刘策历史简介(51年恩师刘策成赴京)(8)

五、刘策成和他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华民族处于危亡时刻。刘策成上书给蒋介石,言语之中情意真切,都是刘策成的爱国之心。他劝蒋介石和毛主席一起国共抗日,没想到蒋介石对他不理不睬,还刻意打压他的仕途。

就这样,刘策成只能重新选择回到讲台上,他在南工业专科学校教学生国文,发现学生读的有关庄子书籍的注解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所以,他开始着手写这本《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刘策成用了整整10年时间,从1937年写到1947年,他终于完成了《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的样稿。

刘策成把这本样稿寄到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去印刷,等了三年后,才把样书拿到了手。翻开一看,字小如蝇,没想到花费这么多年的心血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刘策成拿到聘书后一个月,他动员全家老小搬到了北京。在文史研究馆的日子里,他专心做好研究文史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一点一点修改完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

凝结刘策成半生心血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于1953年正式出版,现藏书于国家图书馆。它是刘策成与毛主席“风雨同舟四十春”师生情谊的重要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