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棉驿乡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乡村蝶变向美而行)(1)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

仲夏时节,漫步在新晃县凉伞镇凉伞村可以看到,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干净整洁;曾经满是柴草垛的道路两旁,如今花草丛生,随风摇曳……伴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一幅幅优美、清新的美丽画卷正迅速铺展开来。

美“颜值”

在凉伞镇花园村村道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拿着扫帚、镰刀,细心地清扫着路上的垃圾,清理着路旁的杂草,他就是凉伞镇花园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杨清泽,一位默默耕耘在乡间小道上的农村人居环境“美容师”。

在轰轰烈烈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比学赶超活动,右腿严重残疾的杨清泽主动请缨,肩负起了花园村保洁员的担子。“虽然我腿脚不便,但我一定会把我们村的卫生搞好,不负大家所托!”

杨清泽自从成为保洁员的第一天起就克服困难、任劳任怨,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认真做好负责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他负责的路段随时都是干干净净,两旁的杂草也打理得整整齐齐。他用勤劳的双手,为全村百姓打造了一个洁净清爽的幸福家园,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一众好评。 杨清泽只是凉伞镇许许多多优秀保洁员的一个缩影。

张棉驿乡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乡村蝶变向美而行)(2)

近年来,凉伞镇充分发挥村干部、网格长、网格员、公益岗、保洁员等作动员宣传,在全镇范围内喷涂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固定标语124幅、设立展板23个、张贴乡风文明建设宣传牌1100块、发放张贴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单20000余份;就地取材对马路沿线菜园、危险路段、群众房前屋后的高坎低沟位置编织竹栏栅300余处;设立垃圾收集点228个、垃圾分类宣传亭72个、摆放垃圾收集桶682个,免费发放“两分类”垃圾桶4900个。

凉伞镇村容村貌逐步从“整洁”向“美丽”迈进。

提“气质”

“这次我们村虽然得了第一名,但是离组织的目标任务还是很远,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做好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建设好宜居生态美丽家园。”万家村村书记自信的表示。

在季度“打擂台”表彰大会中,凉伞镇对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表现突出3个村集体,50名优秀保洁员,41个最美庭院户,文明家庭户、美丽农户、好婆媳户、道德模范户分别进行了表彰,以此激励各村(社区)“比、学、赶、超”,助推全镇人居环境提升整治。

张棉驿乡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乡村蝶变向美而行)(3)

农村人居环境难点在于如何保持,凉伞镇按照“公平公正、奖罚分明、建立长效、促进工作”的原则,每月不定期督查、暗访,现场交办问题,对“护林员、水管员、保洁员”等公益岗进行统一调配管理,房前屋后杂物堆积、集镇垃圾处理、河道垃圾清理等80余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每季度开展一次镇村人居环境美化“擂台赛”,设一等奖1名3000元,二等奖2名各奖2000元,三等奖3名各奖1000元,对排名后三名的村,扣拨环境卫生保障经费1000元。对路边、河边分步实施绿化工程,购买3.2万元“四季花种”在全镇范围内的公路沿线、村部周围、团寨附近等公共区域播种。

村民富了,素质也跟着提高了。近年来,该镇23个村(社区)自发组织开展了“美家美妇”、好婆媳等评选活动,每季度在全镇范围内评选20户最美庭院、30户最清洁家庭,每村每月评选一名优秀公益岗人员,并给予奖励。

鼓“腰包”

砍竹、锯竹、开片、打磨、钻孔......

在凉伞镇坝万村竹篱笆加工厂里,村民黄继辉和杨志文在赶制竹篱笆。不一会,一片牢固、美观的竹篱笆成型了。“在家门口找到这样一份好活,每天能挣2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杨志文一脸满足地说。杨志文是村里的脱贫户,过去,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打工,现在终于安顿下来了。

张棉驿乡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乡村蝶变向美而行)(4)

近年来,坝万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人居环境“十大行动”,探索出了一条盘活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新路子。通过自有建筑施工公司,依托村集体的200余亩楠竹林资源,发展竹篱笆加工产业,有力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竹篱笆加工厂建成后,直接带动近10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已接到订单近20余万元,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坝万村党支部书记杨根儒表示,“我们这样做,不只是要盘活村集体资源,更要通过篱笆产业让村民受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同时优化了人居环境。”

乡村蝶变美如画。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清新亮丽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一处处独具特色的鼓楼廊庭欢声笑语……乡村振兴活力源源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