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下卷·十四盐之二

声律启蒙55讲(十四盐02诗魔苦恋)(1)

声律启蒙55讲(十四盐02诗魔苦恋)(2)


【解析】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

如对似,是强调共同点的类比手法;减对添,是强调不同的对比手法。

如对似:[魏晋]无名氏《古诗五首 其一》诗云:“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减对添:[唐]白居易《逢旧》诗云:“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绣幕朱帘:绣花的罗幕和朱红的帘幕。多以形容华宅或深闺。

[宋] 秦观 《望海潮·金陵怀古》词:“花发路香,莺啼人起,朱帘十里春风。”

[宋]黄庭坚《诉衷情·珠帘绣幕卷轻霜》:“珠帘绣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延伸阅读:添减之间 深情不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号称“诗魔”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所以能在《长恨歌》里,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得那么凄美动人,和他自身曾有过一场刻骨铭心的苦恋经历密不可分。

白居易本是出生在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建中二年(781年)11岁的白居易因避家乡战乱,随母亲迁居父亲任官之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认识了小他4岁的邻家女孩湘灵。小湘灵温柔美丽,又会唱歌又特别会照顾人。白在《邻女》诗里夸湘灵是“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白天能看到的嫦娥,地上生出的荷花)”。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渐情根深种,暗许终身。

为了求学和出仕,成年后,白居易曾几次离开符离,暂别湘灵,但都有专门写诗思念湘灵。深爱着湘灵的白居易也多次提出想要娶湘灵为妻,但均被其母以“门户悬殊,官宦之家岂能娶平民之女”为由否决。身为孝子的白居易不敢忤逆母亲,只能以不跟他人结婚相抗议。这样一直僵持到元和三年(808年),已在长安为官安家的白居易37岁时,才在其母以死相逼之下,被迫娶了杨氏为妻。但在白居易的心中,湘灵一直都在。他40岁时,还写过《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元和十年,白居易44岁时,被贬到江州(今九江市)任司马,去途中,偶遇漂泊的湘灵父女,湘灵仍未忘初诺,不曾嫁人。已经十一年不曾相见的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白写下了《逢旧》一诗:

声律启蒙55讲(十四盐02诗魔苦恋)(3)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可惜,抱头痛哭之后,又是漫长的分别。而这旅途之中的匆匆一晤,不曾想,竟是白居易与湘灵的最后一面。九年之后,白居易从杭州去职回京途中,特意途经符离探望湘灵,但湘灵一家已迁走,不知所踪……

有人说,白居易这段历时35年的苦恋至此终于画上了句号。其实不然,白居易直到生命的尾声,还有诗云:“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可见,白发与容颜的添减之间,那份深情,其实一直未变……

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

探珠,即“探骊得珠”。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奇险而获利(详见本系列第十九讲,“客居江左,偶夺骊龙颔下珠”)。后也引申为文章抓住了题中的要害。

献玉,即“卞和献玉”(参见本系列第79讲,“三献卞和尝泣玉”)。

鹭立鱼潜,是动与静的对比(参见本系列第62讲,“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延伸阅读:探骊得珠 诗豪捷才

再讲一段与白居易有关的故事,来说说“探骊得珠”的引申义。

话说大唐某年冬日的一个黄昏,白居易邀约了当时诗坛一帮大腕:“诗豪”刘禹锡、元稹、韦楚客在香山聚会。

值此雅集,东道主白居易提议:以诗会友,以三国东吴兴废,金陵怀古为题。谁写得好,则可饮首杯美酒。

大家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开始构思吟哦。唯有刘禹锡不慌不忙,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大家一看急了:“老刘,你耍赖!诗还没写呢!” 刘禹锡嘿嘿一笑,扯过一张纸来,提笔蘸墨,一气呵成,写出一首七律《西塞山怀古》:

声律启蒙55讲(十四盐02诗魔苦恋)(4)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样又快又好的佳作,顿时让一众诗人服了气。白居易喟然叹道:“好诗!我们本欲一块下海探骊龙,你却先得了龙珠,剩下的一鳞半爪还有什么用啊!”众人纷纷附和,表示弃赛。

这场诗赛,于是以刘禹锡先拔头筹,余人齐交白卷而告终。

玉屑饭,水晶盐,手剑对腰镰。

玉屑饭、水晶盐,都是珍贵珍奇的食物。

玉屑饭,据《酉阳杂俎》之说,食玉屑饭,“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

水晶盐,亦作“水精盐”,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明]陆容《菽园杂记》云:“环庆之墟有盐池,产盐皆方块,如骰子,色莹然明彻,盖即所谓水晶盐也。”

[唐]李白《题东溪公幽居》诗云:“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

手剑:手中所持的长剑。

腰镰:腰间别着的镰刀。

前者常寓意武力、功名;后者常寓意农事、田园。

延伸阅读:古人智慧 惊为天人

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天咫》里记录了一段有“玉屑饭”的传奇故事:

唐朝大和年间,郑仁本表弟和王秀才游嵩山,哥俩挑萝越涧,在幽深的山谷里迷了路。天色将晚,两人很是害怕,正转悠间,见一人全身洁白,于草丛中鼾睡,于是上前问路,反复几次那人均不理睬。后来那人终于被叫醒,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传说有八万二千户在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我就是其中一个!”随后那人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凿子、斧头等工具,又有两个玉屑饭团,并以玉屑饭团赠给迷路的二人,说:“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说完,给二人指明了出山之路,随即消失不见。

对于今人而言,这个故事里,最神奇的,其实不是玉屑饭,而是作为古人,对于月亮的认知——“月亮是起伏不平的……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在没有天文望远镜的时代,他们是如何知道这天文真相的?

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

燕子爱在高楼邃阁内巢居。唐代杜荀鹤《春来燕》诗有云:“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蜘蛛爱在凌空的房檐结网。宋朝胡仲参《寄竹院方丈孚师》诗有云:“虚檐破处悬蛛网,落叶空中见鸟窠。”

夺槊至三唐敬德,弈棋第一晋王恬。

唐朝猛将尉迟(yù chí)敬德,武艺超绝,善于“解避槊”。解者,解除,夺取;避者,闪避,躲开之意也。《旧唐书》本传上说,两军对垒,尉迟敬德常常单骑冲入敌阵,夺多方长槊以刺之。往往是“出入重围,往返无碍”。

齐王李元吉也是玩槊的高手。他听说二哥李世民身边也有个善于使槊的人,于是找到尉迟敬德,说要跟他比试比试。但在比试中,齐王元吉使出浑身解数,却总刺不着敬德。李世民有意炫耀武力,又命敬德使出更难的“解槊术”,夺元吉的槊。尽管元吉极力挥槊护槊,还是被敬德连夺三次,威风扫地。

要说这尉迟敬德也真是李元吉的命中克星。在之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中,也正是尉迟敬德射杀了元吉。

东晋宰相王导的次子王恬,字敬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琅琊王家几乎是“特产”书法家,王恬擅长隶书,但他最强的则是棋艺,堪称东晋第一高手,号称棋艺“中兴第一”。官至后将军。

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在春水岸边送远客归去,宽阔的水面,春水澄澈清净。

南浦:泛指南面的水边,诗人常以南浦为送别客人之地。具体以“南浦”为地名者,则是如今的重庆万州区,从蜀汉建兴八年(230)始置,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才改称万州。在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里,这里都叫“南浦”。

[宋]戴复古《代人送别》诗云:“南浦春波碧,东风送客船。”

西楼人声寂静,只有一轮弯弯的纤月如玉钩挂在夜空。 

[宋]李煜《相见欢》词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课后作业:

时逢端午佳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出一上联:

斯人已去喑千载;

下联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