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到这本书,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封面上好多动物的集合,标题写着《薛定谔的猫》漫画大科学家的小萌宠。

介绍你所了解的科普知识(用简单有趣的描述方式论述科普知识)(1)

薛定谔的猫

翻开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作的序。这是一本科普读物,我非常喜欢张景中教授写的“”以科学史实为基石,以图画形象为刻刀”16个字。这本书以漫画作为新的创作载体,风格新颖独特语言,幽默风趣,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口味。该书的内容也是多方考究,具有科学的准确性,又利于知识的传播,有益于科学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仔细阅读,还会看到书中不仅描述了,科学神兽的诞生及背后的科学意义,还引申出科学知识应用的场景,帮助孩子激发科学想象让小犊子的脑海中产生无数关于科学想象活动的理想,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说薛定谔的猫,讲的是关于量子的史实,世上说量只是用来衡量一个物理量的最小单位,想到了爱因斯坦和玻尔,他们不仅开设了,一门学问叫做量子力学,还开了个俱乐部,叫哥本哈根学派,俱乐部里面个个都是人才,玻尔,海森伯,泡利,狄拉克。其中玻尔是里面的头,大伙里在里面干劲满满,突然间有位不服气的黑粉站了出来,这位黑粉就是风流才子薛定鄂。薛定谔觉得量子力学是一笔智商税,而哥本哈根学派就是一伙故弄玄虚的骗子。薛定谔为了揭穿这个骗局,决定亲自动手写一篇复杂到离谱的量子论文,实际上也是忽悠人,绕圈子。1935年薛定谔在论文《量子力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实验,他想象把一瓶毒药,一把锤子和一只猫一起,关进一个密封的快递箱里。这个快递箱就相当于一个原子核,如果衰变了,就会启动箱子的电子开关,开关一开锤子就会打破瓶子,瓶子里的毒药一出来猫就一命呜呼了。这个实验里原子核衰变的概率是50%,不衰变的概率也是50%。上面有一句话,特别搞笑,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只有打开箱子,我们才能看到原纸核到底衰变了没有。所以打开箱子之前,箱子里的整个系统都维持着不确定的状态:这个原子核,既有可能可以已经衰变,也可能还没衰变。所以箱子的猫既是“活的”,也是“死的”。这种说法几乎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的。但是玻尔熬了好几个夜,憋出来一句话出来,他说:“在宏观世界里谈论微观世界中的量子效应是没有意义的。”他的意思是量子学里只适用于原子和分子尺度,不能用来描述更大的物体。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就是这个更大的物体只多大的物体,因为书上没有明确的解释。所以只能把问题先放下了。自此之后,大家一提到力量子力学,就会想起薛定谔那个大名鼎鼎的那只小猫咪。《薛定谔的猫》这本书,让小伙伴看起来有极大的乐趣,实在是妙趣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