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1)

这个世界努力还靠谱吗?

我身边不乏非常努力之人,努力到感动引领了一票人。

几年过去,最终学有所成的却寥寥无几。

还有的朋友,每天都拷问自己,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

结果发现重要的事没几件,琐琐碎碎一大堆,但痛下决心,第二天又会故态复萌。

即使学会了反思,行动力却跟不上,陷入“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

还有朋友说,人赚不到自己认知能力以外的钱。“认知”这个高频词似乎就决定了一切。

难道一切的白费都是因为认知浅陋、局限、狭隘?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2)

很意外,竟然有这样一本书,它轰炸了我可怜的认知,让我知道,我虽醒着,精神却睡着,生命自带的默认设置处处陷阱,我却没有觉知。

周岭的《认知觉醒》,它直接打通了我认知上的任督二脉,使我豁然开朗。

“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

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

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

读了很多书,都忘了;

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

越努力越迷茫

......

其实每个人都有翅膀,只是不会飞。”

句句都敲击在心里,我欲罢不能,破天荒一直看到凌晨2点,还没有睡意。

01 多么痛的领悟一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本质上是让大脑的认知更加清晰。”

最近家里的事,让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入秋后老爸住进医院,挨了一刀。

他苦不堪言,告诉我们,好痛,肚子里像填了块钢板,难受!!

我又心疼,又无力,又气。

平时让他多锻炼,他说头晕,让他多走动,他说腿软,成天抱着手机,窝沙发上,或床上,我回家10次,有9次看到他都是这个姿势。

你不吃锻炼上的苦,就要吃手术刀的苦。自己的身体,平时不花些力气锻炼、保养,就只有等着手术刀的救赎。

《认知觉醒》揭示,你永远喊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认知上无法觉醒,说得再多,都是对牛弹琴。

刚碎碎念到这儿,老妈颤巍巍起身,换好衣服,出门爬楼梯去了。

老妈自去年摔倒后,腿脚一直缺力。平时好说歹说,嘴里应和,身体却不愿动,这会儿老爸遭了大罪,她也跟着顿悟了。

多么痛的领悟!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3)

知易行难不是觉醒,觉醒是找到突破行动的认知。

生命在于运动!小学生都懂,爸妈会不知道?

书中揭开真相:人的天性就是趋易避难的。若自己没有觉知,有意识去对抗天性,去成长,知识永远是隔壁老王,不会在思想上与自己产生关联。

如果不去输出或践行学到的东西,时间一长,这些知识就会因与自己无关而遗忘。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4)

老爸老妈不正是如此吗?知道道理,却没有将它与自己关联起来的觉知,顺任天性偷懒图安逸。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认知觉醒》正是这样一本醍醐灌顶的自我觉察指南。

它揭开谜题:

“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因为单纯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02 多么痛的领悟二

人的天性不仅避难趋易,而且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人的本性有一种天然的错觉,认为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好像掌握了这项技能,而忽视练习,以及如何练习。

之前一起学习写作的小伙伴,她写了好几年,坚持日更了近一年,是我们抱团成长群的No.1,但痛心的是,她现在不仅弃更,也不再写了。

她的起点比我高,我一直不理解她的放弃,理所当然把日更当做了洪水猛兽。

直到读了《认知觉醒》,才看清真正的猛兽。

我们常常坚持得痛苦,不坚持又焦虑,这是认知上模糊,方法上粗浅的原因。

周岭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5)

细思对日更的取舍,关键点不正是自己的坚持,以及坚持输出的内容,是否在自身舒适区边缘吗?

日更对于写作是具有长远价值的,正因为伙伴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去坚持。这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长远目光的结果。

但认知觉醒了是第一步,要真正将这份醒悟延续,还需要具体的练习以及方法。

就像选择日更、周更、或其他,需要权衡与个人难易程度的匹配。若我们努力一点点就可以完成,这就在舒适区边缘,有益;若日更让我们疲累不堪,就已经跨入了困难区,则有害了。

再深入一层:

如果我们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适区内随便写,那即使每天坚持,意义也不会大,因为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与长远的积累,始终在舒适区低效的勤奋,兴趣和希望就会慢慢消失。

就像那位小伙伴,或许她跨入了困难区,或许她每天随意写,没有拆解目标,有意识训练提升难度,所以即使坚持了近一年,也没有看到太大长进,丧失了坚持的动力与信心

这才是真正的拦路虎,多么痛的领悟。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6)

如果我们学会始终在舒适区边缘努力,收获的效果和信心会完全不同。

多数天才都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练习”造就的。

能力圈法则注定人的能力只能一点一点去外扩,而外扩的最佳区域就是舒适区边缘。

认知同样遵循这样的法则,处在自己认知圈边缘的知识,更容易触动我们,与我们已有的认知进行关联,从而慢慢扩大。

所以,我们的精力应该多花在“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上。

孩子们的学习同样适用此道理。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7)

03 觉知此事靠躬行

这个世界财富可以传递,智慧可以传承,唯有心智,要靠自我去完成。

这个世界不公平,寒门难出贵子;这个世界也有其公平,任何人的心智、认知,都要通过自我的学习、实践去躬行,能拓宽到哪一维度,全看自己。

而认知的层次,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格局,以及行为,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幸福度。

今天的生活,已大大优于往昔,但人的幸福感,却没有成倍增加。即使生活富足的,也未必过得如意。

为什么呢?

因为若缺乏觉知,生活依然会被各种无聊、空虚、痛苦缠绕。所不同的是,富有富的焦虑,穷有穷的悲哀。

人生来就有很多默认设置,若非自我觉醒,就只能在既定命运中浑浑噩噩。

东晋的陶渊明、北宋的苏东坡,他们都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富人,但他们都是不断提升觉知之人,即使世道艰难,也心态制胜,将生活过出了自己的风采。

觉知,会让原本迷茫、焦虑、甚至绝望的生活,找回方向,重获力量。

当我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何通过能力提升去获取时;觉知到环境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时;就会主动改变,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努力,成长自己,离美好又更近一点点。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8)

我们熟知“农夫与蛇”的故事,谁是罪魁?是蛇冰冷无情,不懂感恩?是农夫怜悯错了恶人?

事实上农夫死于认知浅陋。

他不懂爬行动物,蛇没有人类的情绪脑,一切凭本能,在陌生的怀里醒来,本能就感受到威胁,第一反应当然是咬人逃跑,所以说,农夫是糊里糊涂枉送了性命。

塔勒布在面对随机性事件时说:“我们可以死于无常,但不能死于无知”

《认知觉醒》正是从根本上破开认知谜团的书,从脑部开始重新认清自己。

它让我们内观自己,摆脱焦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外观世界,向各行大师学习方法,借力前行。

“下愚莫揣上智”,认知不同,也必然决定了圈层的不同。在认知底端的人,要想突破现状,唯有让认知向上升级、向下兼容。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正是知道这个焦虑的时代,唯有突破认知,才是大众渴求。所以在扩张受众视野方面下了大功夫,大获成功。

农夫与蛇是什么关系(农夫与蛇谁是罪魁)(9)

世人都想生活得更好,却往往苦于不知如何正确努力,如果你正陷入穷忙的陷阱,焦虑着无法知行合一,甚至缺乏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还经常面临心智带宽危机......

《认知觉醒》一定可以成为破开你某部分混沌思维的密码。

它虽不是万能的,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书中追根溯源,并获得突破的操作指南。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学书籍,读来不仅体验感流畅,而且内容价值增量巨大,几乎囊括了从思维到行为改变的各种可能性,是众多经典之作核心观点的提炼、融汇、贯通。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不妨看作是与行业高手对话,与牛人聊天吧。

End-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