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代汉和司马炎代魏区别(三国时代的围棋)(1)

曹操也是围棋高手

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

三国两晋时期,围棋之风大盛,史有所载的名人弈棋轶事不胜枚举,除前文曾介绍的孙策诏吕范弈棋轶事外,流传甚广的有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吴主孙皓以及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王粲和应玚,著有“博物志”的晋中书令张华,晋竹林七贤的阮籍等等。

对于魏武帝曹操的围棋水平,张华博物志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 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都是当时围棋高手,虽然说这些高手主上对弈时或有取悦之嫌,但无论如何,曹操能 与之不相上下,可见其棋艺水平亦已达到一定高度。

曹丕代汉和司马炎代魏区别(三国时代的围棋)(2)

曹丕

而魏文帝曹丕的围棋故事就有些不大光彩了:

《世说新语•尤悔》:“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閤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 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这是史上“借棋杀人”的一例。但这仅仅是小说家言,不足凭信。

建安七子中

孔融即使不是围棋国手,至少也是资深棋迷,这从他《与邴原书》(《魏志•邴原传》注引《原别传》)中即可验证:“阻兵之雄,若棋弈争枭。”信手 拈来,以围棋做喻,可见其对围棋的热爱和熟悉程度。然而孔融与围棋的渊源最令人感动的却是其一双儿女:孔融因与孙谤讪朝廷,不遵朝仪,放言跌荡,被军谋祭 酒路粹参奏,下狱处死。《后汉书•孔融传》载,“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 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成语,即典出于此。

王粲才思敏捷,长于诗文,博闻强记,善算尽理,曾有《围棋赋序》谓围棋:“清宁体能,稽漠玄神,围棋是也。”深得围棋精髓。《三国志•魏书•王 粲传》载:王粲“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实这描述的就是今日学棋者必须掌握的“复盘” 技能,今人看来已不足为奇,即便是髫龄幼子,只要棋力达到一定水平亦可做到。但在三国时期,围棋普及程度自然不能与今日相比。王粲死后,曹植作《王仲宣 诔》赞道:“何道不洽,何艺不闲!綦(棋)局逞巧,博弈惟贤。”

应玚以文章见著,官至五官中郎将文学。他雅好围棋,精通弈理,曾作《弈势》,论著围棋。对后世影响甚著。

司马炎

《晋书•杜预传》曾记载晋武帝司马炎与中书令张华弈棋之事:杜预送来伐吴表章,“时帝与中书令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明 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此一段轶事后人誉之为“围棋定策。”说到围棋定策, 顺便提一句 ,吴主孙皓也颇好弈棋,大概正是为此,吴主孙皓归降时才侥幸免去一死,而被封为“归命侯”,在司马炎下棋时,得侍奉左右。对此,家父曾有诗为之一叹:

“吴图枉做弈林先,霸业雄图司马炎,吕范当年曾奉诏,未料归侯有厚颜。”

司马炎的乘龙快婿是侍中王济,字武子,其人英姿勃勃,才华横溢,翁婿二人,君臣对弈,留下了83手棋谱“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亦是不亚于《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围棋史上至为珍贵的资料。

《古今棋观》 作者李昂 每周四定期更新

曹丕代汉和司马炎代魏区别(三国时代的围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