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是刘备情绪起伏最大的一年,5月份左右汉中之战胜利,刘备的事业达到顶峰,此时的蜀国坐拥益州和部分荆州等领土,士兵方面可能在15万左右,将士人才也增添不少。然而年末,就传来荆州不保,关羽已经快兵败的消息,刘备顿时心凉了。荆州的丢失可不简单,失去重要战略地盘——荆州三个郡,失去心腹大将关羽,失去几万多的蜀汉军队,这些可是刘备几年经营下来的成果,就这么说没就没了。

(注:15万是估算的,刘备先是带了3万入蜀,诸葛亮等人又带了约3万军队入蜀,加上刘璋的降军,和汉中,上庸等郡,再加关羽守荆州的兵力等等。)

三国刘备伐吴大败(三国憾事之蜀国篇其五刘备不顾劝谏)(1)

关羽兵败麦城

关羽兵败麦城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间间隔大约是一年半,那么刘备这一年半做了什么事情? 其一,杀刘封,确认刘禅的王位。关羽兵败后,孟达这个两面派十分机警,蜀国靠不住,赶忙去投靠魏国,然后向魏国请求援兵共同把刘封给打回了成都,刘备就向刘封问罪,丢上庸、房陵为主要责任,不救二叔关羽为次要责任,刘封就这么被杀了,目的很明显,为刘禅扫除障碍。其二,称帝封赏,高举汉室旗帜。公元221年初,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刘备紧跟其后,高举汉室旗帜,在成都称帝,官员将士都该升升该赏赏。

黄权

公元221年七月份,刘备亲自率领数万人伐吴,冯习、张南等将军为先锋,并让马良到武陵那边去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作战,蜀方约五、六万人。孙权如何应对?先派人去向刘备解释求和,不同意后立刻做出回应,让陆逊为大都督,带着朱然、潘璋等约五万人抵御,且派人向曹丕示好避免两线作战。于是,一场兵力旗鼓相当的夷陵之战开始了。

战役起初,刘备军占据优势,因为由益州入荆州,地势是由高到低的,对蜀军作战有利,而这一点陆逊也考虑到了,故意败退,让蜀军深入几百里,在猇亭、夷道等相对容易防守的地方展开阻击,而蜀军到了这一带的时候已经是公元222年初了。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蜀军和吴军开始对峙,刘备派兵去挑衅,陆逊能忍,拒不出战。相持到了六月份,蜀军的士气开始下降,刘备也开始松懈起来,天气又炎热,为了避暑刘备把军队扎营到深林从中,这扎营布置,给了陆逊一把火的机会,陆逊机敏,立刻察觉到了,于是一把火送给刘备,刘备又凉了,这一次败得惨不忍睹。

三国刘备伐吴大败(三国憾事之蜀国篇其五刘备不顾劝谏)(2)

夷陵之战示意图

经过上文对夷陵之战的简述,回过头来分析分析几个问题。

第一问,夷陵之战能不能打?

笔者认为能打!为什么?其一,此战双方兵力相当,刘备顺江而下,有一定优势;其二,刘备征战沙场多年,陆逊新上任,还不如一个毛小子吗?最最关键在于,对于刘备来说,他已经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既是因为荆州的战略地位太重要;又是因为刘备已经年过花甲,还有几年可活?

第二问,刘备这一场战役错在哪里?

一错,不应该放弃水路,水陆并进,作战有利;二错,不应该在丛林处扎营,能避暑但不防火呀;三错,刘备派出防御曹丕的黄权部队好像没什么事干?

第三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刘备打赢这一场战争呢?

这一场战争的关键之处在于公元222年初到六月份这段时间里,陆逊这个毛小子很机智,隐忍不出战,据险而守。如果在这时候被刘备骗出来决战了,那战局可就不一样了。那么怎么让陆逊出战?可以采取离间陆逊和众将的关系或者离间孙权和陆逊的关系等方法。再有的话只能投入更多的兵力来参与夷陵之战,毕竟人多好办事嘛。

三国刘备伐吴大败(三国憾事之蜀国篇其五刘备不顾劝谏)(3)

陆逊

刘备估计自己都没想到陆逊竟然有这般能耐,他是该有多想念法正和庞统两人呀。(我在三国憾事之蜀国篇其二、其三中就分别写明法正和庞统早逝对蜀国很不利。)夷陵惨败,对蜀国的损伤可堪比关羽亡命丢荆州,实在是蜀国又一大憾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