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会非常沉重,一定会刺痛你的内心,但请花三分钟认真阅读,相信我,它会解开你心中最大的疑惑。

富裕的孩子去农村,那是一次造星的机会;农村的孩子去城市,只有无尽的落差。

我一-直在思考:

(1)是什么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2)是什么让我们从热爱生活的少年变成了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3)我们是如何废掉的?

你这辈子永远用不上的东西(你这一辈子那过去了)(1)

  1. 家庭环境

一阵哭声哇哇响起,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我们降生于世,不容选择,或出于富贵,或生于贫穷,而更多的人出生在芸芸的普通家庭中。

我们会发现总有人比我们的家庭更富裕,我们羡慕、嫉妒,心向往之,想象自己生于那样的家庭中该多好,却从来不认真思考,如果我们出生在更差的家庭里该有多糟。

家庭环境根本上的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吗?

不,是认知差距,而差的家庭环境往往从根本切断了我们认知的机会!

我清楚的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问了班里三个问题:

他问「谁家里有可以用来学习、写字的桌子」

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举手,我们是班里的前三。

原来有那么多同学家里没有桌子,他们在炕上趴着写字。

老师又问「谁的家里有超过100本的课外书」

还是我们三个举手,我家里有整整三箱子的世界名著,我读了一半。

原来有那么多同学在家里不曾读书。

老师沉默了一会,最后问「谁在家里能够不受打扰的学习」

这次只有我一个人举手。我有自己的房间,家里没有客人,我可以安安静静的学习。

原来有那么多同学没有自己的房间,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就在旁边的炕上和邻居聊天。

我觉得家庭环境差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连正确的认知的机会都没有。

正确的认知是决定人生轨迹的根本因素!

很多家长觉得,我供你读书就可以了,你去学习,成绩不好是你和学校的事情。

有这个想法真的挺悲哀的。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同一门课。你孩子学习很多家长觉得,我供你读书就可以了,你去学习,成绩不好是你和学校的事情。

有这个想法真的挺悲哀的。

是因为写作业的时候竟然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是因为他竟然没有机会看课外书拓展视野,是因为他学习的时候,竟然有人在他旁边聊天,是他根本没有学习的习惯!

我认为家庭环境再差,即便什么都不懂也请尽力做到以下两点:

(1)家里有一些好书。

在周边都是低阶层的人的一个闭塞环境里,书是我们正确的认知世界最后的途径了。

(2)家里有一个能学习的空间。

给我一张学习的桌子吧,然我可以安心写字。离我远一些吧,不要在我耳边谈家长里短。

家庭环境差带给我们最大的遗憾不是那些富人家子弟才有的资源、平台和机会;而是我们失去的正确认知的机会。

你这辈子永远用不上的东西(你这一辈子那过去了)(2)

2.选择

有多少人的高考志愿的专业是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建议选择的?

又有多少人的父母和身边的老师真正了解他们建议你选择的专业。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觉得这个专业好,听别人说这个专业好,或者经过他们已有的阅历和经验分析出,这个专业好。

但是准吗?

在上大学之前,你知道自己专业是夕阳还是朝阳产业吗?知道将来会从事什么行业吗,知道工资多少吗,知道自己真正热爱吗?

我们不知道,没去想过,或者有些事不经历不可能知道。

在这里,我只是想说:

我们的选择出现偏差,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不足。而有些人,会对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次次做着对他最有利的选择;而在一次次选择间,人与人的差距逐渐拉大。

总有些事,必须经历过才知道;总有些事,一辈子也认识不到。

破除这个壁垒的办法,就是终其一生去阅读, 去践行,去纠正谬误,无他。

你这辈子永远用不上的东西(你这一辈子那过去了)(3)

3.自我否定

选择错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错误的选择下,被生活打的遍体鳞伤,最后自我否定。

细细回想,我们真的听周围的人说了无数遍:「我不行」

「我记忆力不好」

「我一看到数学就头疼,学不会啊」「我就不是学习的料」

「我没准备好,这次面试要凉了」

「这个项目好难,我弄不出来」

我们真的不行吗?

是啊,真的不行。我不是没努力过,我试了好多次,我就是做不到啊。

如果你确定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那就继续尝试啊;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路是错的,那就换条路,继续尝试啊,为什么说自己不行呢?

都说逆境才出人才,实际上逆境毁了一大批人,在逆境中挺过来的,是那些即便毁身削骨也一往无前的人,才被称为人才。

自我否定也不是最可怕的,我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或许会受到贵人的指点,亦或者经历什么事让我们重拾信心。

最可怕的,最让人绝望的,是甘于现状啊。

你这辈子永远用不上的东西(你这一辈子那过去了)(4)

4.甘于现状

我们曾经的遗憾和悔恨,往往会随着时间淡去。

我们过着和我们预期不一样的生活,却告诉自己「这样也挺好」

我们慢慢地和自己和解,并甘于现状。

说一个我表姐的故事吧:

她记忆力特别好,从小就会背唐诗几十首,小学的成绩名列前茅。大家都觉得她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然而,初中的时候她的性格开始变得急躁,学习不再专注,不在看书,最终考了一个大专。

有一天我妈问她说「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她说不知道。

  • 「我教你会计吧,正好我是会计」
  • 「不要,我从小看数学就很头疼,我学不会的」
  • 「要不学幼师,这工作也挺好」
  • 「不要,我不喜欢小孩子」「你就没有什么想学的吗」;
  • 「我不想学习了」
  • 「那你以后干什么啊」「不知道」

几年后,我妈和我姐打电话闲聊,我妈问她你现在干什么工作呢?

「我在这里卖包子呢」

「在哪个城市啊」

「一个小农村J

我妈沉默了好一会儿,又问:「你怎么样,还好吗,苦不苦」「都挺好的,我都习惯了」

原来,成为普通人这么容易。

总结:

差的家庭环境让我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意识不到认知的重要性,

甚至让我们连正确认识的机会都没有;

认知的差距,让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人与人的间距开始拉大;

在错误的选择下,我们会走更多的弯路,直到自我否定为止;

自我否定的我们最后告诉自己,现在也挺好。

可我们明明有那么多次机会!

我们本可以从小有好的学习环境,养成好学习的习惯。

我们本可以选择终身学习,不断去阅读,践行,形成正确的认知;

我们本可以一次次努力和坚持,告诉自己我可以;

我们本可以走出舒适圈,向现在的自己挑战;

然而,我们错过了那么多次机会。

最后成为了一名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 有人天生为王,有人落草为寇。

脚下的路,如果不是你自己的选择,那旅程的终点在哪儿,也没人知道。

你会走到哪,会碰到谁,都不一定。 就像你今天

做一个小小的声明:

关于卖包子,

其实我特别喜欢吃包子,哈哈。我觉得职业本身没什么不好呀,我想表达的是,我姐因为自我否定 甘于现状,慢慢地变成了最后的样子,干起了她 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一卖包子 。

重点是,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呀!

关于普通: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以前给自己的座右铭是:平凡亦非凡,无争乃大争。

但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哦,你现在平凡普通的生活,是你一步步追求来的,还是妥协来的?

我们再怎么追求,都仍然是平凡的百姓。

但,我仍希望这份平凡和普通,留下我洒过的泪水和汗水的痕迹。

我不喜欢这份普通,是我对自己的妥协,是一步步得过且过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