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

马克笔是建筑手绘的主要着色工具。市场上马克笔品牌繁多,色彩型号不计其数。到底哪些马克笔的表现效果最佳呢?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

为了方便初学者以最实惠的价格选择最高效的配置,以完成精彩的建筑马克笔手绘表现,数艺君特地在法卡勒品牌中精选了72色供大家学习使用。

怎样选色?

马克笔的笔杆上有色标和型号,但有时色标与笔芯真正的颜色是有误差的,而型号又不方便记忆,这些问题造成很多初学者用错色或乱用色,致使画面色彩不和谐。

为了在绘制中能够轻易地选出颜色合适的马克笔,我们可以针对自己拥有的马克笔,在纸上自制一张色卡,当需要作画选色时,只需对照色卡选择即可。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3)

本套马克笔全部为法卡勒一代马克笔。辅助工具还需配置派通牌修正液一支、樱花牌高光笔一支、48色水溶性彩铅一套及36色色粉笔一盒。

马克笔的用法

使用马克笔进行创作,首先要对其性质和笔法进行深入的了解。相较而言,油性马克笔价格较高,水性马克笔的使用方法不易掌握,酒精性马克笔性价比较高,深受手绘初学者喜爱。

马克笔的4种笔宽:

马克笔两端分别为粗细两种笔尖,粗的一端可画出宽、中宽、窄3种笔宽(下方左图),细的一端可画出最细的笔宽(下方右图)。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4)

左图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5)

右图

建议作画时尽量以粗笔尖的使用为主,合理改变其宽度进行着色,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另外,使用马克笔作画,运笔应以划线的动作要领为主,下笔要利落、干脆,不能拖泥带水。

如何正确使用马克笔:

使用马克笔的基本要领为:落笔要实、运笔要畅、靠线要齐、叠色要薄等。很多初学者在首次接触马克笔时,常出现各种用笔错误,为了便于纠正入门阶段的使用误区,现就正确用笔和错误用笔的现象做出总结,如下表所示。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6)

马克笔的叠色

合理增加颜色覆盖的次数,可使画面颜色略微加深,进而产生色彩明度层次的微差,这是马克笔工具的一大特性。

善于利用这一特性可为画面增加更为细腻、柔软、光滑的质感,之前的马克笔搓笔法,就是对此特性的应用之一。然而,如果马克笔选色不当、叠色方法不当,容易弄巧成拙,以下分别讲述正确叠色和错误叠色的案例。

1.正确的叠色

同一颜色进行叠加,颜色可略微加深(下方左图)。不同颜色叠加时,要先铺浅色,再覆盖深色,才能实现完美的叠加效果(下方右图)。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7)

2.错误的叠色

明度相近的不同色相的颜色叠加时容易产生脏色(下方左图)。不同颜色叠加时,如果先铺深色,再覆盖浅色,也容易产生脏色(下方右图)。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8)

马克笔配色技巧

精心选择的法卡勒72色马克笔,可以进行多个色系的配套组合,除囊括建筑手绘所需的各种颜色之外,对于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手绘同样适用。

我们进行建筑手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三维物体,因此,即使我们表现一个最简单的单色物体,也要按亮部色、固有色、暗部色的关系搭配同一色系的3种颜色,如表现红色物体,我们要选择浅红色、大红色、深红色3种颜色。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先根据色彩纯度,把现有的马克笔分为灰色系和纯色系两大系列,再按照色相和明度规律,为每个系列设置多种配色方案,以供手绘时参考。

灰色系色彩搭配方案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9)

纯色系色彩搭配方案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0)

熟悉了马克笔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之后,我们需要以几何形体为素材,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进行多样的马克笔技法训练,实现从入门到精通。

马克笔表现几何形体的明暗及光影

单个面的马克笔表现:

面是构成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排笔法进行表现。考虑受到光照的影响,每个面都会产生明暗过渡层次,因此,使用排笔法不能一味地平铺,应利用马克笔宽、中、窄的不同笔触,并结合留白,体现深浅过渡层次。

01:用中性笔画出长方形的轮廓线,设置光源在画面右上角。注意轮廓线要横平竖直。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1)

02: 光从画面的右上角射来,该长方形上部较亮,下部较暗。用马克笔E132以排笔法,从长方形下底边画起,一笔笔往上排,排到大约长方形垂直高度1/2的位置。注意,运用排笔法时,个别笔触之间留出的缝隙可使画面更加自然,不要刻意用颜色补上。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2)

03: 接下来要通过马克笔笔触的变化表现该长方形颜色由深至浅的过渡效果。在步骤02的基础上,先用马克笔最宽笔触,向上倾斜一定角度画出第一笔,再将马克笔宽笔头向右旋转90°,利用中宽笔触自左向右画出第二笔。注意运笔方向要正确,且两笔的右端需连接。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3)

04: 在步骤03的基础上,将马克笔宽笔头向右再旋转90°,利用窄笔触自左向右画出最后一笔。注意,窄笔触要有足够的顿笔并画得纤细,体现出线条的张力。如用宽笔头画该笔触有难度,可换为用马克笔另一端的细笔头完成该步操作。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4)

05: 利用马克笔的窄笔触轻扫两侧边缘,实现靠线整齐。调整画面,完成最终效果图。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5)

几何单体的马克笔表现:

在单个面的马克笔表现基础上,进一步绘制立体造型。首先确定光源的方位和颜色,之后按照素描关系,以高光、亮部、灰部(固有色)、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的位置为依据进行着色。

1.平透视立方体的马克笔表现

01: 用中性笔绘制两点透视的平透视立方体及其投影轮廓。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6)

02: 设置光源在画面左上角,用马克笔BG85以扫笔法为立方体受光面着色。注意从立方体最下端往上一笔笔横向扫笔,密排笔触达到受光面垂直高度1/3时,变换扫笔笔触宽度,实现亮部层次过渡。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7)

03: 用马克笔BG88为立方体背光面着色。先以竖向排笔法,画出暗部的颜色,并用笔触变化为反光部分留白;再以窄笔触轻扫,实现暗部各边颜色的靠线整齐。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8)

04: 假设立方体周边环境为暖色,则立方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偏暖。用马克笔PG39以竖向扫笔法,轻扫之前为反光部分留白的区域,布满立方体反光部分的颜色。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19)

05: 假设立方体周边环境为暖色,立方体的投影亦应该也是暖色。

用马克笔PG41沿着立方体接地线的方向排笔,完成投影的主体颜色。注意投影与立方体衔接部分的颜色深而且实,投影右侧边缘将逐渐变虚,可变换笔触宽度,适当留白,以备在下一步骤补色。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0)

06: 用马克笔PG39为投影右侧留白的部分补色,实现投影色彩层次的和谐过渡。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1)

07: 调整画面,完成最终效果图。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2)

2. 俯视立方体的马克笔表现

01: 用中性笔绘制两点透视俯视立方体及其投影轮廓。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3)

02: 设置光源在画面左上角,俯视立方体顶面为亮面、左立面为灰面、右立面为暗面。

明确明暗关系后,用马克笔Y5以之前讲的“斜推”排笔法,为立方体顶面着色,先从后方较暗部分画起,以宽笔触排两行之后,变换笔宽,过渡到高光位置,亮面和灰面之间要有足够的留白,以表示高光。

接下来,用排笔法将立方体灰面满铺,铺一遍色即可,无须细分灰面的明暗层次。注意,亮面和灰面的笔触尽量一笔画入暗面之中。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4)

03: 用马克笔Y17为立方体背光面着色。先以竖向排笔的方法,画出暗部的颜色,并用笔触变化为反光部分留白;

再以马克笔Y9沿着暗面上边和左边,以宽笔触各排一笔,以表示明暗交界线。注意,用笔要干净利落,靠线一定要整齐。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5)

04: 用马克笔YG262以竖向扫笔的方法,轻扫之前为暗部反光部分留白的区域,为立方体反光部分补色。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6)

05: 用马克笔YG264沿着立方体接地线的方向排笔,完成投影主体部分的颜色,在投影右侧边缘处,适当变换笔触宽度予以留白。再用马克笔YG262为投影右侧留白区域补色,实现色彩层次的和谐过渡。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7)

06: 调整画面,完成最终效果图。

马克笔涂色之互补色(选色叠色配色)(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