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5年发展超越北京(西安哪一点不如北京)(1)

西安到底哪点不如北京,输掉帝都

两个字:地利,具体说,是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和各方利益的平衡。怎么理解?

说西安不如北京,可能有人不服气,说西安13朝古都,无论地上还是地下,都是满满的历史,文化底蕴盖过所有城市,对,论历史厚重,确实没有几个城市能与西安比肩,但是你从地形地貌来看,北京确实有优势,背靠草原,面朝江南,一望无际都是钱粮,只要一根超级吸管,(京杭大运河)就可以把钱粮吸到北京,随即转移支付其他三大片区(草原、西域和雪域),而西安被关在盆地里面,安全是足够安全,可是要调集全国资源,无论陆路水路都不方便,这在古典时期就是非常大的硬伤。

正常来讲,一个国家的首都最好是在地理中心,这样到全国各地都很方便。那中国的中心点在哪个位置呢,在兰州,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就是画一个圆圈,把中国的陆地和海洋全部圈进去,圆心点刚好在兰州,所以说兰州是中国的地心。

西安5年发展超越北京(西安哪一点不如北京)(2)

但是定首都不遵循中心原则,只讲究利益平衡。也就是说,首都定在哪里,是国内各派势力博弈的结果。就拿清代来说,当时国内有四派势力,分别是中原、草原、西域和雪域。中原就是长城以南的农耕区,草原就是长城以北的草原带,西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雪域就是青海和西藏,

这四派势力以中原和草原实力最强,两者对抗了2000年,难分伯仲,所以说呢,他们之间要找一个平衡点,那一定就是在双方的交界线上,那交接线在哪里呢,当然就是长城,可是长城太长了,还得选一个点,这个点定哪里呢,

选来选去最适合的地方就是北京,北京的地理位置最好,翻过长城就是草原,一步之遥就能调动千军万马,安全有保证,向南是华北平原农耕区,这里有吃有喝,温饱解决了,你看,坐拥北京,既能运筹帷幄之中,也能决胜千里之外。也就是说,只要中原和草原两大板块握手言欢了,那西域和雪域两大板块只有一种选择,跟着老大走。所以说只要草原和中原不对抗,四大地理单元就能成一体。就是俩和则四合一,俩不和,则四分五裂。所以你看元以前,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独立。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为什么元代以前的首都只在西安、洛阳和开封一带徘徊呢?因为元以前是中原中心论。虽然汉唐短时间内统辖过西域和草原,但总体来说还是中原一个板块唱独角戏。所以中原的首都当然要放在中原核心区域。元代以后,是汉蒙回藏多个文明体系的整合,尤其到了清代,满族人加入进来实现五族共和,这里面有政治智慧。

这个时候中国已经从中原为主的王朝,演化成了一个多元文明体系,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个体系。清代时候的中国,四大地理单元,都在扮演这个体系中的某个不可替代的角色。西藏的藏传佛教,影响力不仅在西藏,而且还能宗教输出控制蒙古草原。也就是说,你虽然孔武有力,但只要你信教,你就是我的信徒。而教主是谁呢?是大清的皇帝,不错,大清之所以叫五族共和,那是因为大清的皇帝要做各个族群的精神老大。这样,大清皇帝去西藏,就是活佛中活佛,去草原就是大汗中大汗。来中原就是天子。拥有这些身份的大清皇帝就能指挥蒙古的军队,调节西藏的宗教冲突。转移支付中原的钱财物。也就是说,其他三大板块的吃喝拉撒全靠中原。

再来看西域, 这里有辽阔的土地,与新疆接壤的国家多达八个,国际环境非常复杂,所以这里是帝国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西域是帝国的西部屏障。

你看,四大地块环环相扣,互为支撑,构成了一个多元文明体系。这个时候选择都城,你说选择在哪儿?西安,洛阳都太偏了,距离战略中心太远,所以首选是北京。

要知道,大疆域带来的统治困难,不只是大,而是多元。如果陷在任何一种视角里面,不管是农耕本位的视角,还是草原本位的视角,都搞不定这么复杂的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