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京剧院“十大头牌”之郭玉昆

郭玉昆(1919——2010),京剧武生演员。他幼工扎实,身段利落,长靠、短打均佳,终身精研猴戏,造诣深厚,具有独特风格。出手技巧堪称一绝,在中国梨园享有“江南美猴王”“江城出手大王”的美称。擅演剧目有《杀四门》、《乾元山》、《劈山救母》、《四平山》、《雅观楼》、《战马超》、《恶虎村》及《水帘洞》、《闹天宫》、《斗悟空》、《真假猴王》、《火焰山》、《金刀阵》、《五百年后孙悟空》等。

南派猴王郭玉昆 转贴出手大王(1)

郭玉昆

他的父亲郭永福及姐姐郭玉蓉、姐夫均为京剧演员。自幼随父学艺,6岁登台。先后师从郑子玉、张连洲、李兰亭等,攻武生兼学老生。他看过盖叫天的《水帘洞》,下决心练好耍鞭。没有鞭,他就背着父亲攒零花钱。父亲亲自请来董月山教他。10岁搭班演于天津、上海等地。后加入小杨月楼的戏班,得到小杨月楼提携及精心指点,技艺精进,战争时期随其巡演,名声渐起。在戏班时,郭玉琨对比他小两岁的小杨月楼的女儿杨菊萍由关怀发展到相恋,但小杨月楼明确表示不认可。因为得到杨菊萍的支持,郭玉昆在东北时开始自立门户。分别时,两人留下了“三年后相会”的誓言。留在东北的郭玉昆踌躇满志,日夜苦练,连演三月不衰。22岁时,郭玉昆回到天津,《螺丝塔》、《铁公鸡》等戏一炮打响,远在上海的小杨月楼同意了这门婚姻。

南派猴王郭玉昆 转贴出手大王(2)

杨菊萍 郭玉昆夫妇

20世纪40年代,郭玉昆与妻子杨菊萍来到上海共舞台演出。“共舞台”素以武戏惊险、新颖著称,要想在这个舞台站住脚,就必须练绝活、创新招。激烈的竞争中,郭玉昆的创造力达到顶峰,尤其是他的猴戏,造诣极深,出手技巧堪称一绝,被誉为“出手大王”,“江南美猴王”美誉也得名于此。曾与六龄童并称为“南北猴王”。

南派猴王郭玉昆 转贴出手大王(3)

郭玉昆大闹天空

1948年,有麒派大家陈鹤峰先生携妻云艳霞、爱女陈瑶华献演汉口大舞台,陈氏伉俪父女,上座极好。陈鹤峰先生特别由上海邀得江南名旦杨菊苹与出手大王郭玉昆伉俪,接替汉口大舞台码头,当年杨菊苹打炮戏:首演乃父小杨月楼独门戏《李十娘三上桥》,由陈鹤峰陪演员外,捧足南方大牌名旦杨门本派;郭玉昆打炮戏:《大闹天宫》接演《十八罗汉斗悟空》,“宝剑入鞘”威震汉皋菊坛,武汉演期一再续展欲罢不能。一直演至一九四九年,江南戏剧世家于汉皋艺坛送旧迎新,见证中国政权变更,于一九五零年元月,正式加盟新中国首个国家编制中南京剧工作团,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参加革命队伍之京剧演员,今生后世终老汉皋艺坛。

南派猴王郭玉昆 转贴出手大王(4)

郭玉昆十八罗汉斗悟空

《大闹天宫》,乃郭玉昆先生主演开台打炮戏宝,久演不衰,南派武生由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张翼鹏之后,享名者有王少楼、小王虎臣、筱高雪樵、小王桂卿、李仲林、白玉昆、刘五立、牛震春等等,几乎人人擅猴戏,唯郭玉琨以《大闹天宫》接《十八罗汉斗悟空》,折服南北梨园同僚,为戏迷行家美称“出手大王”。 郭玉昆先生之猴戏承传南派猴戏鼻祖郑法祥,蟠桃脸谱呈宽偏形,与北方李少春桃心脸谱上圆下尖,恰好正是南北两派脸谱品味; 郭玉昆先生演至天兵下界开荡子再次上场,猴王改穿黄金绣甲改良软靠、头戴猴头套加小金冠插翎子,与北方李万春、李少春抱衣抱裤或箭衣大带到底,正是南北两派悟空扮相不同之处。

南派猴王郭玉昆 转贴出手大王(5)

郭玉昆闹天宫

郭玉昆先生《大闹天宫》兼融盖叫天与张翼鹏父子之南派武技圭臬,卖点全在出手把子,可谓:匠心独慧花样百出、变化无穷运用自如,讲究见一路神仙打一种把子、耍一样家伙儿(兵器)、露一招出手绝技,正是南北两派猴戏艺品路数不同之处; 郭玉昆先生《大闹天宫》情节脉络尊《西游记》原貌,由水帘洞坐山,土地传旨,弼马瘟桃园上任演起,偷桃盗丹、老君请圣降妖、天王点神派将,闹天宫大开打,直至哪吒以乾坤圈套住猴头吠天狗咬死猴尾,将妖猴打入老君丹炉为止。次日必定接演《十八罗汉斗悟空》:妖猴逃出老君炉,老君请圣,十八罗汉不敌猴王、御帝无奈,册封猴王为斗战胜佛。 当年武汉郭玉琨先生演释之传统《大闹天宫》,成为中国梨园东南各地猴戏标准版本,令北方艺坛京朝派大武生李万春、李少春诸角也翘首以望,极赏推崇郭氏猴戏。 当年与郭玉昆先生同在南方练功习艺之李少春先生,五十年代于北京中国京剧团,整理演出《大闹天宫》,应酬毛泽东主席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改编结尾情节:猴王大败天神全胜收兵,名曰:推陈出新。之后,北京李氏新编版本,与武汉郭氏南派传统版本并存流传,时至今日,中国梨园戏曲舞台,不论京戏、昆曲、梆子、绍剧,凡演《大闹天宫》者,谁也跳不出南郭北李巢臼。

小王桂卿兄弟“逼出”郭玉昆绝艺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海滩南派京剧步入黃金時期,仅南派武戏坛主盖叫天长子张翼鹏领衔的《西游记》就长演不衰。那时排一本演一个月,每本必有武戏荡子“单对连环”,即十几组武生轮流上场打一套把子,每组把子套路或出手招数不可雷同。哪一组次次出新招,出场秩序必向后挪,压阵者多拿戏份涨包银。

南派猴王郭玉昆 转贴出手大王(6)

郭玉昆西游记

当年上海滩各路武戏精英均私下研究武打套路,天天上台竞技花招尽出。适时,郭玉昆相逢同期名世的南派武生世家小王桂卿兄弟,同在《西游记》中同场对台竞技,每逢“单对连环“开场子,这边厢:小王桂卿兄弟三人分工盯住台上郭玉昆,不出一个星期准能把郭的招数看个明白,照样练成,上台去照方抓药把郭的招数抢先“跑”了;那边廂:郭见小王哥儿仨冲自己而來,早有成竹在胸,临時变阵换一套新招数,反败为胜!別的武生琢磨一套玩意应对则可,而郭却每星期要变一套玩意,应对小王桂卿三兄弟台上的“偷”与“跑”,每月一本《西游记》硬要琢磨四套玩意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西游记》连演三十本长达数年,硬是叫小王桂卿兄弟仨逼出郭玉昆一身“刀枪棍棒”出手绝艺。

南派猴王郭玉昆 转贴出手大王(7)

郑法祥西游记

聊起当年旧事,杨菊萍老师曾感慨万端:“直到许多年后,每逢武汉京剧团到上海演出,小王桂卿必定拎水果来看我,一再抱歉,当年实在对不住大王!”。当时,身体尚康健的郭老爷子闻言一笑曰:“当初(上海)大舞台多少好角,当年若不是小王哥儿仨‘三对一’挤兑我,逼得我天天琢磨玩意变招数,哪会有我这个出手大王?今天我真要多谢小王哥儿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