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有雪字,《金文编》没有。但是有一个“濂”字,这个字的来源之一是《厚趠鼎》。

好字的金文(字源新探金文雪字)(1)

《金文编》释为“濂公”的《厚趠鼎铭》“唯王来各于成周年,厚趠又(有)馈于濂(雪)公。趠用作厥文考父辛宝尊(上齐下皿),其子子孙孙永宝。癸”。

好字的金文(字源新探金文雪字)(2)

好字的金文(字源新探金文雪字)(3)

好字的金文(字源新探金文雪字)(4)

上图甲骨文①“乙酉卜,雪?今夕雨?”②“燎于雪,有大雨”(向雪神进行燎祭……)甲骨文里的雪,从雨,从点,代表雪花,从扫帚形,会意。

雪,《说文》“凝雨,说物者”,它的意思是说,雪是雨凝结产生的,它能使滋润万物(说通喜悦之悦)。它的引申义,是揩拭,扫除,洗刷。

金文里没有直接查到雪字,在下看来,这个被认为“濂”字的,其实就是金文的“雪”字。只要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构成的,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1.①,它有两个倒写的箭,就是倒着的两个矢字↓↓,尾部分叉,表示它从天上纷纷落下来;②那种物体,可以扫除,用“又”表示,但是,它并非是表示“手”的又字,而是“掃帚”。③它落下来,人可以在它上面走过,用“止(脚趾)”表示,也表示行走。④它还可以变成水。自然界能符合这几个特征的物体,只有“雪”字,它是会意字。

2.为什么它不是“濂”――一个形声字。此字虽说带有水字旁,其主要构成就是声旁“兼”。它的构成不难理解。“以手执一禾,叫做秉”金文里有它,“以手执双禾,就是兼”它没出现'在金文。但是秦诏板不少见到。

好字的金文(字源新探金文雪字)(5)

《秦廿六年诏板》“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

这个“兼”就是“以手执双禾”形,加水旁就是“濂”。除了水旁,与金文里的“雪”,落下来的两个箭头,扫帚,水,止(脚趾),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判然分明,根本就不是一个字。

当然,文字是“约定俗成的”,有它历史发展的必然。当金文的雪被看成是“濂”,这只能说是文字发生的“讹变现象”,其结果后来分成了两个字。二字也不是同源现象,而是误打误撞。既然有了它,我们也不能把它消除掉,而是并存,而又区别开来。但追根溯源,还其本来面目,这种探讨,还是有必要的。

不足处,恳请方家教正!

好字的金文(字源新探金文雪字)(6)

(译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令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卜甲院人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