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

通讯员 黄影

听过凭借歌剧《江姐》红遍大江南北的《红梅赞》,你能想象贵州花灯戏改编的《红梅赞》吗?5月19日,登陆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的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就将回答观众的问题。

贵州花灯戏红梅赞5月进京展演(以地方小剧种唱响江姐故事)(1)

贵州花灯戏,是在贵州省汉族地区和一些民族杂居地区流传的花灯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阎肃编剧的经典民族歌剧《江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登上舞台以来就传唱不衰,江姐故事家喻户晓。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即是由贵州省花灯剧院于2019年移植改编歌剧《江姐》而来,首演后,收获好评不断,曾入选庆祝建党百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剧目,登上国家大剧院,并受邀参与央视2021春节戏曲晚会、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舞台录制等。

贵州花灯戏红梅赞5月进京展演(以地方小剧种唱响江姐故事)(2)

导演潘伟行介绍创作情况

18日下午,在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媒体见面会上,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导演潘伟行提到,因为歌剧《江姐》流传极广,对观众来说耳熟能详,因此在音乐的改编创作上难度极大,作曲家杨小幸则在这次创作中成功实现了音乐的地方化、戏曲化与交响化。剧本的改编上主要是删繁就简,进一步精炼剧情,舞美则从完全写实趋向写意,力图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剧中“江姐”的扮演者、梅花奖得主邵志庆提到,以贵州花灯戏这样的地方小剧种,能够成功演绎江姐故事的大题材,自己“没有遗憾”了,“我崇尚发自内心的、生活化的、自然的表演,唱出地方戏曲的特点韵味,唱出江姐的内心情感。”

贵州花灯戏红梅赞5月进京展演(以地方小剧种唱响江姐故事)(3)

“江姐”扮演者、梅花奖得主邵志庆在媒体见面会上

据悉,贵州花灯戏《红梅赞》将于5月19日晚登陆洪山礼堂演出。

(图片由第三届南方会演组委会官方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