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晋升的方法(为什么说基层小官难当且晋升不易)(1)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

一位毕业生提问:普通选调生去基层工作,今后会不会很难出头?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则故事:

以前在部队时,听过一位师长的授课,授课对象是一大批刚从军校毕业奔赴基层任职的年轻军官。

师长勉励大家好好工作,并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传授了一些经验。

师长当年军校毕业时,分到某连任排长。

上任伊始,便发现排里一位老班长(当年叫志愿兵,现在叫士官)处处和自己不对付,他很难指挥动手下的战士。

原来,这位老班长是全营的训练尖子,有传闻说是提干对象,排长空缺期间,一直由他任代理排长。

而老班长不服新排长,代理排长职务没有了只是其中之一,但更大的不服在于,新排长的军事技能没有他好,于是老班长到处说有些军官除了考试厉害其余啥都不厉害。

所以新排长上任想踢好头三脚,最关键的就是“收服”老班长。

除了表面尊重老班长外,新排长狂补军事技能,凭着毅力与身体条件,硬是在各项训练中逐渐压过老班长。这种赶超让老班长心悦诚服,整排的战士逐渐唯排长马首是瞻。

老师长成了优秀排长,但却做了很多年排长,没有被提拔。

为什么,后来还是团政委的敲打,年轻的排长才认识到,自己也犯了老班长同样的错误,自持个人军事技能过硬,慢慢不把副连长,连长放在眼里。

不服领导,实属军官晋升的死穴。

团政委是这么敲打排长:如果把你放到连长的岗位,你会不会不服营长,今后当了营长,是不是又会不服团长?你这样的干部一多,部队岂不乱套?

讲台上的师长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大家后,告诫大家两个道理,基层一线带兵人不容易,首先你要精业务,你业务不精,士兵不会服你,你就带不出好的团队来,干不出成绩。

但是,有了成绩还只是一个基础,你还得时刻自觉的把自己融入这一官僚体系中心悦诚服的接受上级的指挥,成为体系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样才算具备了从基层脱颖而出的良好基础。

师长的告诫说得没错,大家也深表赞同。精通业务,服从领导嘛,谁不知道啊,谁没事去和领导对着干呢。

问题是回过头来看时,很多人却未必能做好。

这里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官场上职务相差越大服从方面越是不会出问题,职务只差一级的就经常出不服气这种状况,部队基层如此,地方基层也是如此。

比如某团资历相近的一批连长,A提了副营长,B还是连长,此时B对A的领导和指挥,往往落实起来会慢半拍,搞不好还会拖上一拍。

比如某办公室资历相近的一批科员,A提了副科长,B还是科员,此时B对A的领导和指挥,往往落实起来会慢半拍,搞不好还会拖上一拍。

比如某乡镇资历相近的一批大学生村官,A提了副乡长,B还是村官,此时B对A的领导和指挥,往往落实起来会慢半拍,搞不好还会拖上一拍。

以上现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或者亲历过,但这还只是表象,上下级之间磨合一下总会越来越好,最危险的是这么一种现象,即一些针对A的小道消息被B信以为真并推波助澜的传播

比如,你对B连长说,团长是领导的亲戚,可能B连长笑笑就过去了,但你对B连长说,A副营长是领导的亲戚,可能B马上就信了,怪不得提拔A不提拔我,原来是领导亲戚,哼!

比如,你对B科员说,局长这个官是买来的,可能B科员笑笑就过去了,但你对B科员说,A副科长是和这个官是买来的,可能B马上就信了,怪不得提拔A不提拔我,原来是买官卖官,哼!

比如,你对B村官说,女县长是靠和某某那啥啥啥当上县长的,可能B村官笑笑就过去了,但你对B村官说,A当副乡长,是因为和某某那啥啥啥了,可能B马上就信了,怪不得提拔A不提拔我,原来是以色谋权,哼!

现实中,很多捕风捉影真假难辨的传闻之所以一直都很有市场,就是因为以上场景占比很高。

而愈加不服A指挥的B,用一个词来定义,叫做不讲政治。

讲政治很多人理解是一个大帽子,和中央保持一致,政治立场不出问题才是讲政治。

其实讲政治也有很细微的一面,你是否服从组织,是否自觉服从组织任命的新领导的指挥,都是讲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以,即便B的业务再好,也可能在自己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失去更多机会,变得愈发愤世嫉俗。

当然,也和个人的际遇有关,若有人提醒点拨,你能接受改正,依然会回到正轨。比如文中的老师长,当年就曾受益于团政委敲打警醒。官场中这样的“政委”其实有很多很多,只是,很多人遇到了也未必珍惜过,因为他们克服不了自我的本性。

回到本文标题——基层小官难当且晋升不易

小官难当是因为你要么业务上高人一等,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基层中才能服众。要么是工作量多人一等,在一个咸鱼众多的基层中才能独挑大梁。能做到这些的,已经淘汰掉一半同龄人了。

但在今后的晋升中,能否自觉做到“讲政治”,自觉的把自己融入这一官僚体系中,心悦诚服的接受上级的指挥,成为体系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能做到这些的小官,占比就更少了。毕竟是性格决定命运,而不是懂道理决定命运。

这也就是我之前的观点,能从基层一路升上去的大领导,都是能力过人,关系过人,运气过人。

回到本文开头选调生的提问。普通毕业生去了基层,想脱颖而出,确实有一定难度,既与以上两点有关,也与人之天性有关。

而定向选调生与普通选调生不同之处在于,定向选调生下基层锻炼两年,然后会回到机关,在获得基层资历的基础上进入属于机关的上升通道。

实话实说,与基层相比,层级越高的机关,上升通道会更通畅。

所以,如果你是名校生,特别是专业前景不属市场高薪行业的,有机会获得定向选调生签约,那绝对值得。

如果你只能获得普通选调生的签约,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希望别人给你一个确定的指引,那只能抱歉了,这个未来谁也看不准。

毕竟,从基层脱颖而出,的确不容易。

明窗邀华月:资深写手,擅长深度剖析官场规则与社会热点。原创的公务员报考指南公务员晋升选调生系列体制内相亲、体制内干货、职场杂谈等系列文章视角独特,语言诙谐,观点犀利,关注头条号即可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