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中秋节上班的第一天,围绕的话题逃不过“月饼吃了什么馅儿?”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吃绝对是头等大事。南北方吃的月饼差异较大,每年到了月饼泛滥的日子,也不免问自己:“五仁还是蛋黄?鲜肉还是豆沙?”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月饼那些事儿。

月饼(yuè bǐng)

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呢(盘点中秋古今吃月饼)(1)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传统糕点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饮食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呢(盘点中秋古今吃月饼)(2)

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我们了解到,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不只是在中秋节吃。宋代大诗人(吃货)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虽然现在很多人嫌月饼过于油腻,可在以前物质匮乏的时代,月饼里包含的油和糖都是人们心心念念的美味,每年要等到中秋节才可以大饱口福。

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呢(盘点中秋古今吃月饼)(3)

相传元朝时,中原人民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传递消息成了首要难题。刘伯温想出一计,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中。再命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时行动。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呢(盘点中秋古今吃月饼)(4)

明代起开始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经是圆形的了,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呢(盘点中秋古今吃月饼)(5)

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中秋节在慈禧执政时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月饼寓意为团圆,中秋节祭月后,一家老小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亮圆,月饼也圆,全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