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王阳明全集·语录一·薛侃录》

一个人必须有完善自我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克制自己。而能够在关键时刻克制自己,才能最终成全自己。

王阳明怀平常心干本分事(王阳明能克己方能成己)(1)

儒家学说的精义是什么?

“内圣”与“外圣”。

内圣的关键功夫靠什么?

克己!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秋风吹起,片片黄叶漫天飞舞。阳明先生与几个学生在自家花园里品茶论学。

一个叫萧惠的学生愁眉苦脸地对阳明先生说:“老师,您教我们修炼‘克己’功夫,可是我克来克去,还是去不掉私心私欲,怎么办呢?”阳明先生看了这个老实厚道的学生一眼,淡淡一笑地说:“小萧呀,你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私心私欲未去,就说明你已经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你自己讲的‘真己’,这是很大的进步呀!我告诉你,一个人要有‘克己’功夫,首先是要有‘为己’之心。”

王阳明怀平常心干本分事(王阳明能克己方能成己)(2)

“那什么是为己之心呢?”萧惠接着问。

阳明先生微微一笑,说:“‘为己’这个词,最早见于《论语·宪问》。孔子的原话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古代人学习,主要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而现代人学习,主要是为了你讲的那个躯壳的己,那个形式上的我,那个所谓的‘臭皮囊’上的我,主要是为了装门面,炫耀给别人看。由此可见,‘为己之心’就是锻炼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才会树立起‘格物成圣’的远大目标;而只有具备了这种远大的目标,才会具有‘克己’的强大动力和坚韧的毅力。到那个时候,只要有一丝贪欲升起,有一丝邪念生发,有一丝恶意冒出,你的心便会像刀割一样、针刺一样,根本就忍耐不过,必须立即去了刀、拔了刺。只有具备了这种真正的‘克己’功夫,你们才会真正成就自己。”

呷了一口茶,阳明先生又接着分析说:“反之,你们如果不用‘克己’功夫,整天只是说空话,那就会陷入一个心盲的境地,既看不见天理为何物,又看不见私欲为何物。你们修炼‘克己’功夫,就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叉路口,有疑便问,问了又走。只有这样,才能渐渐走到自己想到的地方。”

王阳明怀平常心干本分事(王阳明能克己方能成己)(3)

阳明先生的这一精辟分析,让萧惠等学生们顿开茅塞。萧惠深深一揖,说:“老师,我明白了!这‘为己’之心就好比是出发点,是此岸;‘克己’之功夫就好比是桥、是船、是路;‘成己’之目标就好比是落脚点,是彼岸。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这个“克己”,用现在通俗的话讲,就是“自我批评”。如何搞好自我批评,毛泽东主席在 1945 年《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作了生动的论述。他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认真咀嚼毛主席的这段语录,我们就能透彻地明白,所谓“克己”,就是要经常打扫自己心灵、思想上的垃圾与灰尘

王阳明怀平常心干本分事(王阳明能克己方能成己)(4)

学贵自觉,行贵自觉!

一个人如何才能具备自我批评、认真“克己”的自觉性呢?这就需要有一颗“为己”之心。这个“为己”之心,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自己谋利益之心,而是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之中,同时成就自己之心!这一点,毛泽东主席论述得更加真切、真诚!他说:“以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毛主席的这三个“难道”,可谓是语重心长,尽管是针对共产党员讲的,但确实把“克己”必须先树立“为己”之心的道理讲清楚了。

——文章摘自青山闲人《铿然舍瑟春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