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1)

《大清帝国城市印象:19世纪英国铜版画》中的清朝“官府宴席”。

文/顾易

古往今来,吃饭最讲究的莫过于皇帝。清朝道光皇帝在位期间,吏治败坏,军备废弛,白银外流,清宫内财政支绌,道光帝不得不节衣缩食,他的饮食生活在清朝诸帝中是最“简朴”的。

夏天,清宫帝后每日都要吃西瓜解暑热,道光帝觉得吃西瓜浪费,在最热的三伏天明令太监“:明日取消西瓜,只供水。”有一日,道光帝想吃面片儿汤,便令御膳房给他做一碗。大半天过去了,面片儿汤没有送来。在道光皇帝的追问下,负责此事的人说,需要数百两银子。于是他对来人说“:前门外一饭馆的面片儿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钱,让太监出去买吧。”内监回复他说“:饭馆已关闭很多年了。”道光帝说“:我不能因为口腹之故,就浪费那么多的银子呀。”只好不吃。最节俭的皇帝吃饭,花销仍然不小,每顿也需数百两银子,由此可见,御宴是多么奢侈的事。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2)

“吃”,形声字。隶变楷书简写作“吃”。“口”是进食器官,“乞”是“气”字省“一”,示意气不足。人之气息不足则出语不畅,说话结结巴巴。《说文解字》:“吃,言蹇难也。”“喫,食也。从口,契声。”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3)

“吃”的本义指吃东西,如“但使残年饱吃饭”。食谓之吃,饮谓之喝。后引申为吸收、消灭、经受、承担、靠某种事物谋生等。中国文化其实就是“吃文化”。

谋生叫“糊口”,工作叫“饭碗”,受雇叫“混饭”,靠积蓄过日子叫“吃老本”,混得好的叫“吃得开”,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景色美丽叫“秀色可餐”,受人欢迎叫“吃香”,受偏爱、受照顾叫“吃小灶”,不顾他人叫“吃独食”,没人理会叫“吃闭门羹”,有苦难言叫“吃哑巴亏”,嫉妒叫“吃醋”,不求甚解叫“囫囵吞枣”,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节目精彩叫“脍炙人口”,生产任务太少叫“吃不饱”,负担太重叫“吃不消”,理解不透叫“吃不准”,干不成叫“干什么吃的”,想占便宜反而被惩罚叫“吃不了兜着走”,打招呼时问“吃了吗”……

在这种“吃文化”的牵引下,国人的“吃”无所不包,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空中飞的皆可拿来吃。吃的方式多种多样,煮、煎、蒸、熬、烧、烤、焖、炸、炖、烙、烩、腌……不一而足。

中国民间节日几乎都与吃有关。正月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汤圆,过年吃得更是五花八门,故云:“有钱没钱,吃喝过年。”吃,是人类普遍的生存方式,但如何吃得文明、健康、科学,则仍然是一个问题。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4)

饺子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食物之一。

吃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吃”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吃的真谛。“吃”字,从口,表示吃是通过口来完成的,而人通过吃的渠道来维持生命。世间之事,吃是头等大事。人一出生就要吃,小鸡孵化后即啄食。性饥饿不会死人,没东西吃是会死人的。

所以,有“民以食为天”“饱暖思淫欲”之说。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对吃是很讲究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荀子指出“饥而欲饱”“口好味”是人的本性,老子则说“圣人为腹不为目”。从这个意义上看,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只有首先满足这个需求才能谈得上其他的需求,如追求事业,成就和自我实现等。也正因为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吃文化”。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5)

在吃货眼里,中国地图大概长这个样子。

在“吃文化”的牵引下,国人的“吃”已超越吃饭充饥的含义,而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行为动词。遇见难对付的事,我们常慨叹“吃不消”;费力时,我们说“吃力”;受惊时,我们说“吃惊”;受损失时,我们说“吃亏”;依赖原有业绩和功劳,我们说“吃老本”;受重视,我们称为“吃香”;混得好,我们称为“吃得开”;挨了骂不敢还嘴,就说是“吃骂”;对问题心中无数,我们说是“吃不准”;卷入诉讼,说是“吃官司”;当中间人拿佣金,我们说是“吃回扣”;渴求占有一样东西,说“垂涎三尺”;有技术、生存能力强,我们说是“一招鲜,吃遍天”;汲取教训,我们说是“吃一堑,长一智”。

林语堂有一个传遍世界的“幽默”,说世界大同的理想,就是住在英国的乡间,屋里有美国的水电设备,有日本的太太、法国的情妇,还要有一个中国的厨子。这个玩笑也许开得太荒诞,但也表明在精通中西文化的林语堂心目中,吃占据一定的位置。在今天,吃已经从人最基本的需求,演变成一种人伦关系和社会关系,吃成为一种载体,成为一种“局”,吃什么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和谁吃饭,在哪里吃饭以及吃饭时谈些什么事。

贪吃必然失节。吃,是 “口”与“乞”相结合,乞是乞讨、乞求。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人一旦在吃的方面有了嗜好,就会滋长贪念,就会向他人乞求,就会为美食所俘,就会丧失气节,甚至失去生命。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6)

林语堂发明了“幽默”这个词,他的文章也以“幽默”著称,谈起吃文化来也令人捧腹大笑。

从前,在王宫里养着许多小鸟。这些小鸟每天都由专人饲养,供给美味的食物和水。最后,这些小鸟会成为王宫里餐桌上的美食。有一只聪明的小鸟,看到每天都有肥胖的同伴被带出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决定每天节食,一个月之后,小鸟身体瘦了很多,顺利地飞出了鸟笼,获得了自由。贪吃的小鸟成为盘中美食,节食的小鸟则获得了自由。

“吃”字告诉我们,要免于乞吃,就不能贪吃。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宰相叫公孙仪,喜欢吃鱼。很多人知道他的嗜好,争先恐后地买鱼送给他。可是,每次有人送鱼来,都被挡在门外。他的弟弟认为收人家一点鱼并不是大事,总是将人拒之门外有点不近人情。公孙仪却说“:你想想看,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欠了人家一份情,欠了人家的情就要为人家办事。人家就是因为有难办的事、不合章法的事,才会舍弃钱财来托这个人情。我要是今天收了人家的鱼,办了违法的事,就会丢官,丢了官还会有人送我鱼吗?现在我不收人家的鱼,就是为了以后有鱼吃。”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7)

暴饮暴食对健康不好。

多吃可耻。“吃”音通“侈”“耻”。意思是说,人要是多吃,要是奢侈,讲排场,比阔气,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代商纣王沉溺于“肉林酒池”之中,最终招来了亡国之祸。在当代,大吃大喝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餐桌上的浪费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不但有损身体健康,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吃,要适量、适度、适时,建立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饮食方式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实,最美的食物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潮菜有一道“护国菜”,传说是皇帝逃难到一户农家时饥肠辘辘,农户用地瓜叶做菜给他吃,皇帝吃后大叹好吃,起名叫“护国菜”。后来,皇帝回到皇宫,叫厨师再做“护国菜”,但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了。这是因为回到宫中的皇帝天天山珍海味,饱食终日,没有了饥饿感,饭菜再也不香了。可见,饥饿时最能感受食物的味道。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8)

本文选自顾易《汉字密码》。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9)

每一个汉字,都是光阴带来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将启迪一段心灵之旅。

探寻汉字来源,传播传统文化。

一起遨游历史的长河,

追寻中华文化的源渊。

关注顾易公号“字有乾坤”请猛戳

感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不过就是饥饿时吃到的东西)(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