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19“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颁奖典礼及音乐会在江阴大剧院举行,标志着“敦煌杯”民族乐器系列比赛的第四个二胡专业赛季正式收官,也为“敦煌杯”的第一个十年画下圆满句号。

第五届敦煌杯二胡大赛(十年寻梦薪火相传)(1)

图说:比赛海报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薪火相传


十年寻梦,“敦煌杯”见证了新一代“二胡人”的成长。许多出现在今年赛场上的“老面孔”,让人欣喜又欣慰。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教师张咏音带着她的学生来参赛。十年前,她自己也背着琴远赴北京,拿下了首届“敦煌杯”二胡大赛青年组的金奖。“敦煌杯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赛事之一。在敦煌杯的赛场上,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民族乐器演奏者,如今他们也都成长为民乐领域的佼佼者。一代代人薪火相传,现在舞台上的年轻人正是国乐未来的希望。”

令评委会主席宋飞印象最深刻的是职业青年组金奖获得者张钟云。2016年,第三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上,这位小选手就曾在少年组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拿下金奖。3年过去,她又一次站上“敦煌杯”的最高领奖台。宋飞说:“每次以评委的身份参加敦煌杯,我都能看到选手们的成长变化。而每次参加赛事相关的论坛、音乐会,我也抱着学习的态度。我相信,孩子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收获的也不止是奖杯。”

第五届敦煌杯二胡大赛(十年寻梦薪火相传)(2)

图说:小选手在比赛中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走出国门


随着近年来中国民乐的不断发展,今年,“敦煌杯”首次走出国门,在日本和新加坡举办国际赛事。比赛章程一出,便引发国外众多二胡学习者和爱好者踊跃参与。

在日本,北至北海道、南至九州岛,均有选手远道而来参加比赛。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八岁,最年长的已近八十,既有学生、律师、医生,也有考入中国专业音乐学院的留学生、哔哩哔哩网站知名动漫音乐博主等。中国二胡已经在日本形成一股热潮。

新加坡赛场还举办了艺术工作坊。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华乐系主任黄晨达以及张尊连、马向华、张玉明三位二胡演奏家,先后就二胡演奏方法、作品解读、情感把握、艺术领悟等多个方面分享了经验。许多慕名而来的新加坡二胡学习者与爱好者获得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让中国传统音乐的种子生根、发芽。

国内的比赛中也不乏外国选手的身影。来自美国的尼尔斯·施沃兹曼是其中之一。他回忆:“第一次听二胡是在一款三国主题的游戏里,当时我就想:‘太好听了,就像一个人在歌唱!’二胡在美国比较小众,我在网上找到一个中国老师学习。五年前,我来中国定居,想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尼尔斯的参赛曲目《一枝花》《秦腔》都是非常传统的中国曲目。平时,他还会学太极拳、茶道、插花。因为二胡,他深深爱上中国文化。

一簇簇散落在民间的烟火,汇聚成束,方发现其光芒之璀璨。“敦煌杯”的舞台上,中国民族音乐正不断散发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