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的典故,就出自于汉哀帝和董贤。

董贤聪明美貌,他的父亲任御史,汉哀帝见了他,十分喜爱,召他入宫,“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常与上卧起。”(《前汉书.董贤传)

汉哀帝的真实身份 汉哀帝和他的男宠(1)

当董贤20岁时,汉哀帝就命人在己的“万年冢”旁另筑一冢给董贤,使他们死后还能朝夕相伴。董贤在22岁时就官拜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集“三公”于一身,“权与人主侔”,以致从匈奴来的使臣看到这么年轻的大臣,也十分惊讶。哀帝如此宠信董贤,甚至还要像尧舜一样禅位于董贤,大臣们为此十分惊慌,经劝谏方止。

汉哀帝还想封董贤为侯,遭到了丞相王嘉的反对,王嘉认为“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董贤应该“千人所指,无病而死”,王嘉为此获罪,在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

哀帝和董贤像夫妻一样地生活。董贤不仅长得象个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象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次,两人午后共寝,不久哀帝有事要起床,但袖子被压在董贤的身下,哀帝不忍惊醒他,就用刀把袖子割断了,这就是“断袖”这一典故的来历。

汉哀帝病,董贤即被禁入宫,哀帝一死,他所有的权力都被剥夺,缴回他的大司马印,并令他在家中听候罪罚,董贤只好和妻子一起自杀,当时朝中的重臣王莽还亲自验棺。董贤死后全家被抄,家人也被充军流放。

袁枚《子不语》载有董贤为神的故事:

汉哀帝的真实身份 汉哀帝和他的男宠(2)

康熙间,从叔祖弓韬公为西安同知,求雨终南山。山侧有古庙,中塑美少年,金貂龙衮,服饰如汉公侯。问道士何神,道士指为孙策。弓韬公以为孙策横行江东,未尝至长安。且以策才武,当有英锐之气,而神状妍媚如妇女,疑为邪神。会建修太白山龙王祠,意欲毁庙,拆其木瓦,移而用之。

是夕,梦神召见,曰:“余非孙郎,乃汉大司马董圣卿也。我为王莽所害,死甚惨。上帝怜我无罪,虽居高位、蒙盛宠,而在朝未尝害一士大夫,故封我为大郎神,管此方晴雨。”弓韬公知是董贤,记《贤传》中有“美丽自喜”之语,谛视不已。神有不悦之色,曰:“汝毋为班固所欺也,固作《哀皇帝本纪》,既言帝病痿,不能生子,又安能幸我耶?此自相矛盾语也。我当日君臣相得,与帝同卧起,事实有之。武帝时,卫、霍两将军亦有此宠,不得以安陵龙阳见比。幸臣一星,原应天象,我亦何辞?但二千年冤案,须卿为我湔雪。”言未毕,有二鬼獠牙蓝面者牵一囚至,年已老,头秃而声嘶,手捧一卷书。神指之曰:“此莽贼也,上帝以其罪恶滔天,贬入阴山,受毒蛇咀嚼久矣。今赦出,押至我所,司圂圊之事。有小过,辄以铁鞭鞭之。”弓韬公问:“囚手挟何书?”神笑曰:“此贼一生信《周礼》,虽死,犹抱持不放。受铁鞭时,犹以《周礼》护其背。”弓韬公就视之,果《周礼》也。上有“臣刘歆恭校”等字,不觉大笑,遂醒。

次日,捐俸百金,葺其庙,祀以少牢。又梦神来谢,且曰:“蒙君修庙,甚感高义!但无人配享我,未免血食太孤。我掾史朱栩,义士也,曾收葬我尸,为莽所杀。我感其恩,奏上帝,荫其子浮,为光武皇帝大司空,君其留意。”弓韬公即塑朱公像于董公侧,而兼塑一囚为王莽状,跪阶下。嗣后祈晴雨,无不立应。

《汉书》赞曰: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观籍、闳、邓、韩之徒非一,而董贤之宠尤盛,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臣无二矣。然进不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终,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哀、平之际,国多衅矣。主疾无嗣,弄臣为辅,鼎足不强,栋干微挠。一朝帝崩,奸臣擅命,董贤缢死,丁、傅流放,辜及母后,夺位幽废,咎在亲便嬖,所任非仁贤。故仲尼著“损者三友”,王者不私人以官,殆为此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