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还有很多血液系统疾病也会出现血小板数值下降,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妊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等等。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危害就是皮肤黏膜的紫癜、出血点,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各脏器的出血,比如消化道出血、尿血、女性月经增多,甚至是颅内出血。为减少出血的发生,促进病情早日康复,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血小板减少症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血小板减少患者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

血小板减少患者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居住环境: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卧室或者是病房需要保持整洁、干净、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房间内定期紫外线照射消毒。

减少活动:血小板减少患者为避免发生出血,应减少活动,特别注意不要剧烈活动,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要卧床休息。

避免劳累:身体过于劳累或者长期熬夜的情况下,免疫功能会出现异常,不利于病情好转,因此,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于劳累。

血小板减少症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血小板减少患者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

饮食护理:建议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先禁食,待消化道出血停止以后,改为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

出血护理:生活中应密切观察皮肤和口腔的粘膜是否有出血现象,如有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血小板较低时,不要刷牙,可用漱口水漱口,不要用手抓挠皮肤。

药物护理:对于长期应用激素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补钙,要低盐、低脂饮食。

血小板减少症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血小板减少患者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3)

心理护理:好的心态对于病情的好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消极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治疗,有助于加快病情的好转。

预防感染:感染会导致细菌、病毒等致病的微生物进入身体,容易对血小板造成破坏,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因此,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各种感染。

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应从生活作息、饮食、心态、预防感染等多个方面加强调理。还应该注意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疗,特别是在选择一些激素药物的时候,务必要遵医嘱用药。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