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沉于古诗,每天为您揭秘古诗内涵,让您感受古诗更多魅力。

前面两期,我给大家分析了古诗中反衬的用法。

今天给大家讲类比这种手法,借物言人,这里面需要把握的要点是:抓住物和人的特点相同之处,巧妙互融,不露痕迹,才是佳作。

来看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的嫦娥全诗分析(写诗如何用类比)(1)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为节省篇幅,我不多做介绍。

前几期我讲过,感情的触发点不是指作者为什么写诗的理由,而是诗人感情的来源。

再来回顾一下,感情的触发有三种情况:

1、诗人心中本没有这种感情,由于某景物产生了感情;

2、诗人心中本来有感情,由于某景物使诗人把这种感情激发了出来;

3、诗人心中本来有一种感情,由于对某景物的进一步认识,改变原来的感情。

总之,以景写情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按照上面的套路来的。

我们来看这首诗。

  • 1、云母屏风烛影深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映在云母屏风上的蜡烛的影子已经变暗。

李商隐的嫦娥全诗分析(写诗如何用类比)(2)

烛影

这个场景很容易想的出来:

晚上,房间内,桌上有根蜡烛慢慢快烧完了,旁边竖着云母屏风。

这个很简单理解,没什么问题。

但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1、蜡烛,代表着光亮;

2、云母屏风,屏风是装饰、挡风用的,古代一般的家庭可用不了,云母屏风就更昂贵了。房间内有云母屏风,这说明,诗中的主人公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女子。

为什么说女主人公是女子?

据我统计,只要出现了“屏风”两个字的古诗,诗中主人公都是女子,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是女主人公;

李商隐的“为有云屛无限娇”,是女主人公(虽然也出现男性,但是主人公是女子);

韩偓的“猩色屏风画折枝”,也是女主人公(虽然主人公未露面,通过诗中“绣帘垂”等句可以断定主人公是女子)。

所以,我推断李商隐写的这首《嫦娥》,主人公应该也是女子。

3、深,蜡烛代表光亮,只有快要燃尽,烛影才会变暗。

这说明,夜比较深了,女主人公还没有睡觉,还在看着云母屏风上的烛影。

这句话是不是传递出来什么?

我们可以判定女主人是有心事,不然这么晚为什么还不睡觉,对不对?

有什么心事,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但是通过云母屏风上变暗的烛影,我们已经知道女主人公有心事,也就是知道她心里有某一种感情。

那么,这首诗的感情触发点就应该是:云母屏风上变暗的烛影。

正是这暗的烛影,触发了她心中藏着的感情。

  • 2、长河渐落晓星沉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这句话字面意思: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

李商隐的嫦娥全诗分析(写诗如何用类比)(3)

这一句透漏出哪些隐含的含义?我们列一列:

1、长河:说明女主人公从室内走到了室外。

2、渐落:说明女主人公看天上看了很久。

3、晓星沉:也说明女主人公看了很久,一直到清晨。

好像和前面一句,没有多大差别:都是写女主人公睡不着,室内看烛影,室外看银河。

这里确实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

但是怪就怪在,室内和室外的景色非常相似。

特别是“烛影深”和“晓星沉”。

你们仔细品品这两个词:都代表光亮,都已经快消失了。这就是“烛影”和“晓星”的共同特点。

诗人的类比之法,就是从此开始,如此巧然天成。

接着往下看,第三、四句一起讲,因为它们是连在一起的。

  •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淮南子·览冥训》载,嫦娥偷服后羿的长生不死灵药后,奔入月宫中。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嫦娥后悔偷吃灵药,如今面对碧海蓝天,日夜孤单寂寞。

李商隐的嫦娥全诗分析(写诗如何用类比)(4)

很多人读完这里,就直接推断出,其实女主人公是自己孤单寂寞,并不是嫦娥。

这个结论没有问题。

但是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我们看“应悔”两个字,为什么不用“后悔”呢?

很显然,这里是猜想,嫦娥到底后悔没后悔,我们并不知道,因为这里只是猜想。

是谁在猜想?

这首诗只有女主人公。

为什么女主人公看着看着银河,就猜想嫦娥后悔偷灵药了呢?

是什么东西让她去做了这种猜想?

我们再回头看,女主人公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看到了“晓星沉”?

女主人公看到了“晓星沉”,所以她就猜想嫦娥应该是后悔了。

“晓星沉”和“嫦娥后悔偷灵药”,这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逻辑?

好像还不是很明朗。

看后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的嫦娥全诗分析(写诗如何用类比)(5)

是不是有点相通的地方了?

晓星是不是每晚都在蓝天上?

如果你嫦娥没有后悔,那你为什么天天在蓝天上看着晓星沉呢?

现在这个逻辑很清楚了吧?

女主人公之所以猜想嫦娥后悔偷了灵药,就是因为她看到了碧海蓝天上的“晓星沉”。

这个逻辑看似很合理,对不对?

但是,我们之前分析了,“烛影深”和“晓星沉”非常相似。

如果说,嫦娥是看到了碧海蓝天上的“晓星沉”,才后悔偷了灵药,那么女主人公看到了云母屏风上的“烛影深”,又后悔做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就是这首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就是类比的效果。

这首诗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就是因为诗人找到了“烛影深”和“晓星沉”的共同点:都代表光亮,都快要消失了。

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点,单单只说后面嫦娥后悔了,是不能反映出女主人公心中也后悔的。

这个在逻辑上不通。

正因为有了“烛影深”和“晓星沉”在中间做桥梁,嫦娥和女主人公她们的感情才能互通,才能类比。

我在前面说了,“类比”这种方法可以用来以物写人,但是需要抓住物和人的共同点,而且要不露痕迹,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代表作。

诗人找到了“烛影深”和“晓星沉”的共同点,而且还把它们分别隐藏到室内和室外的景物描写中,这就叫雁过不留羽,风过不留声。高手一向如此。

李商隐的嫦娥全诗分析(写诗如何用类比)(6)

女主人公到底在后悔什么呢?

  • 4、全诗感情脉络

我们来看整首诗的感情脉络。

首先,“烛影深”,触发女主人公的感情,我们知道女主公有心事;

其次,“晓星沉”,这里,抓住“烛影深”和“晓星沉”共同点,巧妙完成类比;

然后,“嫦娥”的后悔,就很自然地反映出女主人公的后悔,完成了以物(这个物也可以是其他人)写人。

这就是全诗的脉络,我们学习这首诗,就是要学习如何抓住物和人的共同点来类比。

可能你还会问,这个女主人公到底在后悔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争议很多,众说纷纭,我们能够通过这首诗推断出来的就只有:她很孤单,有后悔之意。

如果非要我推测,我倾向于:她应该是个宫女,后悔进了皇宫。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将每天为您解读一首古诗,探秘古诗内涵,让您感受古诗更多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