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三张财务报表有多重要之后,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张表—资产负债表一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资产,它占了资产负债表的整整一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资产的含义特征及确认条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资产的含义特征及确认条件(如何正确界定资产)

资产的含义特征及确认条件

了解了三张财务报表有多重要之后,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张表—资产负债表一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资产,它占了资产负债表的整整一半。

我想请你先思考一下,什么是资产?

也许你会觉得,但凡花钱买来的,或者自己拥有的东西就是资产。这个答案只对了一半。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将“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个定义强调两个要素:“拥有或者控制”以及“未来经济利益”。通俗地说就是:资产是你拥有的,并且未来能给你赚钱的东西。

也就是说,拥有的东西不一定是资产,拥有的能赚钱的东西才是资产。

一、资产的本质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假设一家蛋糕店接了一份特殊订单,并为此买了30个特殊形状的模具,这些模具就会被认定为企业的资产。那么,这批蛋糕做完之后,这30个剩余模具还是蛋糕店的资产吗?

按照一般的认知,这些模具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当然是资产。但是,在稻盛和夫这样的顶级管理者看来并非如此。稻盛和夫一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他在经营京瓷这家企业时,就遇到过类似问题。京瓷的产品在早期都是按客户要求定制的,企业每次都要购买一些特殊的模具。然而,在稻盛和夫眼中,生产完成之后,这些剩余模具就不再是京瓷的资产了。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些模具是给客户定制的,其他客户用不上。如果这个客户以后不再下订单,那么这些模具实际上就没有价值了,也就是说,这些模具未来不能给京瓷带来任何收益。所以,它们虽然是京瓷花钱买来的,但在企业完成相应的订单后,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就不再是京瓷的资产了。稻盛和夫认定资产的标准只有一个:未来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只有那些未来能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

如果我们把这些剩余模具错误地看作资产,对蛋糕店有什么影响呢?这样做会让蛋糕店的资产变得“虚胖”,并给经营者传递错误的信号。

假设这时刚好有一笔银行贷款快到期了,蛋糕店现金不够,需要变卖一部分资产还债。当财务经理看到账上有30个模具的资产时,以为可以卖掉它们来获得一些现金还贷,结果,这30个特殊模具没人买,蛋糕店因而还不上贷款,就会面临破产风险。

二、研发支出是不是资产

蛋糕店的例子告诉我们,有些企业购买的资源,如果不能继续为企业创造收益,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就不再是资产了。相反,有些企业自己开发的资源,由于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在财务报表中会被认定为“费用”,即企业经营中的消耗,但它们实际上可能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在新经济时代,会计处理上最有争议的恐怕就是研发支出了。根据我国2006年之前通行的会计准则,研发支出是被当成费用而不是资产处理的。为什么呢?因为研发活动的失败率太高了,未来能否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很高。因此,会计准则基于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把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这种操作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呢?费用会降低当期利润,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的资金越多,当期利润就越低,甚至可能从盈利变成亏损。所以很多企业家抱怨,虽然近些年国家一直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旧的会计准则不是在鼓励创新,而是在抑制创新。那么,企业不投入研发活动,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根据万得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计算出2018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人金额一共是7143亿元。难道这些企业的CE0不知道研发支出对利润的负面影响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明白,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著名的无形资产专家西奥多·苏格亚尼教授研究发现,企业每增加1美元研发支出,就可以在之后的7年累计增加2美元的利润。

所以,在财务高手眼中,研发支出并不是费用,而是资产。

那投资者对研发支出的看法和财务高手一样吗?苏格亚尼教授在这个研究中还发现,企业每增加1美元研发支出,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平均会增加5美元,也就是说,投资者能超越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从研发活动的本质来看待它的价值。

考虑到研发的本质,会计准则这些年相应做出了一些调整。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一无形资产》对研发支出的处理开始实行有条件资本化。新准则将研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是指早期的探索型尝试,这个阶段的失败率通常很高。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在新准则下,“研”这个阶段的支出是费用,但是到了“发”这个阶段,也就是当某个项目比较确定能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这部分支出在财务报表中就可以被认定为资产。

三、不在报表里的重要资产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些列示在财务报表“资产”部分的科目,在财务高手眼里其实并不是资产;而有些被列示在财务报表“费用”部分的科目,本质上却是资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些资源,压根没出现在财务报表里。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包括用户特征、交易记录、对产品的使用行为等信息。德勤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收集了多家互联网企业的App人均单日启动次数、App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等业务数据,并通过分析发现,这些数据和企业的财务表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这些业务数据虽然没有被列在财务报表中,却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德勤甚至提倡,企业未来应该增加一张关注业务数据的“数字资产表”。

所以,一家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源,可能远远大于其财务报表中记录的资产。

如果投资者不知道企业还有许多值钱的“表外”资产,就会严重低估这家企业的价值。

假设有一家企业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财务状况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是,这家企业没有任何品牌资源。从财务报表上看,这两家企业的价值都一样,但是品牌资产能够在未来给可口可乐公司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利润,两者相较,可口可乐公司未来的价值一定更高。如果投资人看不到这一点,在两家企业之间做选择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决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