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好久不见,我是花生。
11月时被粥左罗老师邀请到他的社群做了一次直播分享。
一直挺感慨这段经历的:
前年是粥老师写作营的学员,去年做了粥老师写作营的助教,今年成为了分享嘉宾。(据说是邀请的50个分享嘉宾之一,里面很多牛人,我何德何能?(瑟瑟发抖)
就……简直做梦都没法想到,就挺梦幻挺神奇的。
换做是一年前,我连这些大佬的微信都不会主动加,加了朋友圈也都不敢点赞(现在也是)
仔细回想我这几年来的经历,总结了一番,发现里面的挺多点,其实挺适合咱们普通人去借鉴的。
今天终于空下来,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一个萌新小白,如何一步步靠近牛人,同时努力让自己变成有一丢丢牛的人。
01付费学习想要靠近牛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付费学习。我前年参加了粥老师的初阶写作营和青云变现营。
虽然之前的工作也是做公众号小编,但写的都是基于公司用户和行业的一些小众的东西。真正想写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会无从下手。
于是在这个阶段,真正萌发了一个意识:基于新媒体平台,做真正自己的账号。注册了属于自己的今日头条,写自己的个人成长、书评、影评文章。
这个阶段,算是努力积累、努力做功的阶段。
对于“链接大佬”这件事,却没有任何所谓的进展。
这几年不管是知识付费还是进入什么社群,从来不会也不敢主动加别人好友,社恐内向的我,在互联网上也不敢和陌生人搭讪,就挺尬的。
甚至进写作营的时候,连助教老师微信也不敢主动加,更别提粥老师本人和他团队里的人了。延续着学生时代见到老师就害怕躲起来的思维,弱小可怜
但也正是那种不愿意向外社交的性格,让我在那段时间努力做功、努力去向内探索,达成了一些写作上的小成绩,比如得了几个青云奖,上稿了公众号。
02冠军思维
前几年是我知识付费的元年,工资没多少,却都花在买课上了,有些是因为焦虑,有些是工作中真实需要,但后面就越付费越焦虑了,总是觉得学不过。
后来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所有训练营式的知识付费,都一定要拿到优秀学员。
于是不管是粥老师的写作营,还是三节课,我都all in在熬夜肝作业,去做到那个“优秀学员”的名号。
这带给我什么呢?
第一个是目标感。
我在写作营的时候为了拿优秀学员,甚至想要拿TOP3的学员(抠门的我看中里面的奖品),于是有极强的目标感和内驱力。还记得那是参加的第一期青云变现营,我的第一篇稿子改了七八遍,最后没有中青云很失落,却意外地被看中上了粥左罗公众号的头条,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
后来去年过年时以学员身份又潜水参加了一期青云,挑战了从来没挑战过的影评,为了写好一篇文章,电影反复看好几遍,搜罗很多书一遍遍翻更高级的素材,疫情被困在家却异常自律,每天准时起床去肝文章。
我的目标很简单,简单到每天都能清晰要做什么——就是要在结营时成为那个TOP3。
说到就要做到,你对结果有多渴望,你就会自己有多狠。
第二个是被看见。
作为一个只会拿成绩说话的人,冠军思维带给我的,大概就是让不知道怎么包装自己的我,有了更多被看到的可能性。
在不断有了作品成绩(当时的青云奖状)的时候,就逐渐被粥老师团队的人看到,被邀请去当下一期训练营的助教老师。
其实在这之前,有做过班长、助教助理,但仅限于花式催作业,却没有在“专业能力”上展示出自己,毕竟没有成为青云收割机,没法用成绩说话嘛。
于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虽然胆怯害怕(因为从来没教过别人,看到其他老师都挺厉害的,我就挺自卑的),但我还是去接住了这个机会,不逼自己一把,谁知道会怎样呢?(也感谢当时的南山姐的信任和北鱼弟弟的时常关心)
等当了助教之后,虽然经验缺少,但我还是拿出死磕的劲儿,自己不会的领域都去死命研究,还研究出了一些百发百中的套路,算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好。(虽然脾气不太好,总是骂人以及变着法子催稿估计挺遭人烦的)
后来平台政策改变,大家都散了,于是我不断试探,最后在今年尝试了做小红书。
这一阶段,在“链接牛人”这件事上,我依然没有做出什么成效,甚至在运营团队征集谁能在大群里做加餐分享的时候,唯唯诺诺胆怯的我没有勇气举手去分享。只敢在自己带的班的小群里,变着法子经常做加餐分享。
但我在这一阶段,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写作里程碑:从学生转变成了老师。
这一过程,很痛苦,却完成了一次撕裂式的成长:
学会了一些写作的底层思维,面对不同学员不同领域,只要研究几篇内容就能得出这个领域该怎么做的一些方法技巧。
学会了归纳总结,再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说成人话教会别人。
这个过程,可以归结为五个字:费曼学习法。(真的,每个领域皆是如此,费曼一下,你就能完全掌握这个知识)
也是这个经历,让我喜欢上了那种“好为人师”的感觉
和人一起打造一篇内容带来的成就感太棒了
看到别人有了好成绩,比自己中稿还开心
03作品思维好了,那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就这?那怎么就能有资格去做直播分享呢?
被“看见”,源于我这一年做了小红书。
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以及代表作后,整个人就挺直腰杆行走江湖了。于是,我在一些社群看到别人讨论小红书的时候,会蹦出来讲几句,虽然有时候直男式的发言很讨打
这期间,深刻认识到,《学会成长》这本书里讲的作品思维有多重要。你的各种人设打造、平台背书、励志标签、职位头衔,都不如你的作品有说服力。
而自媒体人的作品,大概就是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账号、实打实的粉丝数和优质作品。
于是,我就这样“被看见”了。
在牧心大大的社群和牧心大大时不时的引荐,被群里更多人知道我这个人儿。
同时,因为我产出了账号这个作品之外的另一个作品——干货复盘文。
这两篇文章都被粥老师留言打赏了。
这些内容其实只是我的经验中的冰山一角,但我把它无保留地呈现在了公开平台上。(后来也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看上了要求转载)
这一阶段,我又完成了一次蜕变。真正意义上,积累了自己强有力的代表作,并且产出利他的干货内容,把真实的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虽然我这个量级算不上什么大V,我的经验在比我厉害的人看来不足为奇,但却真真实实能帮到想要从0开始的人,因为我走过的路,他们也要走。(又回到我之前一直强调的养成系的概念)
而这一阶段,我的”链接牛人“这件事,似乎有了一些效果。
因为一些比别人厉害的成绩,而被邀请到朋友社群做过分享,也主动在朋友的社群提出过分享的想法,最终还实现了首次直播分享的尝试,虽然没有几个人看,但却是这个社恐内向人的一大突破。
04稀缺价值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明白了。
也许你们在各种文章和视频里都看到这个道理,想要链接牛人,你首先得为别人提供价值blabla,确实如此。
被粥老师邀请去分享,也是源于这一点。
因为我积累了一年做小红书的经验,这个经验确实能帮助到很多没做、想做、以及刚开始做的人。
而粥老师也是刚入局小红书不久的人,如果他要分享一个公众号、视频号咋做的直播,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大牛了,或者随便找一个这玩意做到几十万粉的行业大佬比比皆是。
所以,说到这里,大概意思就是,只要你在某一个赛道里,做的比很多人厉害了,而这个赛道(小红书知识博主)目前还是一片火热的蓝海,那么你就有了稀缺价值。
如果你正好,输出了这个领域的干货内容(我的公众号文章),被认定为有这方面输出内容的能力,内容又适合对方社群用户(想入局的新手),那么后面的事情就自然而然了。
05
写在最后
当下的我们成为什么样子,永远是一年前、两年前,做的每一次选择造就的。
如果没有之前参加过粥老师的训练营,我也不会瞎折腾走上写作这条路。
如果南山姐邀请我做助教的时候我没有答应,我也不会积累“教学”这个经验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的路走不通了,我也不会去尝试小红书。
如果我没有在尝试小红书受挫的时候坚持下来,就没有后面的干货文章、我的一次次分享。
如果我在小红书工作人员邀请我做直播课的时候没有一口答应下来立即开干,我就不会倒逼自己去系统产出一套课程,也就没有后面的一次次面对镜头直播授课。
如果没有直播授课,内向社恐的我也无法较为流畅地面对摄像头进行社群直播。
粥老师邀请我分享的时候让我选择文字或者连麦直播,如果我没有鼓起勇气选择直播,那么也不会被更多人看到、认可
即便那些选择在当时没有什么用,到现在看来也可能没有什么“帮助”,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另一件事的发生。
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而你是否能接得住这个机会,源于你在看不见回报的蛰伏期,积蓄了多少能量。
三年前,我是一个不敢发言的小透明;
三年后,我在公开场合依然内向、不敢说话瑟瑟发抖、直播的时候还是会发抖、出镜拍视频紧张的说话被人说成是哭腔,却因为“作品”逐渐变成了一些人眼中有那么一丢丢厉害的人;
下一个三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希望看到最后的你,此刻正在为三年后那个更厉害的自己,积蓄着能量,哪怕是微小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