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天下无敌。
1
《传习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王阳明原名叫王守仁,《传习录》是他的代表作,流传下来,光耀千秋。
这句话言简意赅,却是我们一生努力践行的核心价值观。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不算巧。有了求知欲,人就永远青春焕发,满满的新鲜感,国色生香。
求知,是行动的种子;
行动,是求知的果实。
知行同步,胜人无数。
2
《传习录》: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有人在经过失败之后,还大言不惭地说,我知道,我知道。
王阳明指出,学了新知识,而一直不去实践,那就相当于没学,学的目的就是用,如果不用或者根本不用,你又学那干什么?
更重要的是,用恰恰是真知的一种体现。
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增添新知,更要勇于实践,百炼成钢。
哲学家说,实践出真知。实践的意义,对于整个人生而言,更加深远。
发现错误,立即改正。
3
《传习录》:悔误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人活着,就是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每一次试错,都是进步的契机;每一次改错,都是思想跃迁的开端。
王阳明认为,对错误悔悟之心,恰恰是克服错误的灵丹妙药,而最可贵的,是能改正错误。
就像孔老夫子说的那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都有穿开裆裤的时候,不要妄自菲薄,有信心,有勇气,你将无坚不摧。
做事抓重点,提纲挈领。
4
《传习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一个人做事,一定要做到点子上,而不是敷衍了事,自欺欺人。很简单的一件事,做到了极致,那就是不简单;很寻常的一件事,做到了最好,那就是不寻常。
种树,培根是重中之重,修养,说到底就是修心。道德修养,只有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才会有效果。
人的所有快乐,幸福;所有的痛苦,悲伤,说到底都是内心的感受。把自己的心经营好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乐观豁达,大度潇洒。
5
《传习录》: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在事上才能得到磨炼,通过一件件具体经历的事情,来修炼出自己的自律能力。
一味打坐冥想,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省察克治,只有通过做具体的事情体现出来,只凭想当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内心稳定了,才能扎下脚跟,步步为营。
修炼自己,目标如一。
6
《传习录》:路途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
人生路上,有时候平坦如地,有时候坎坷崎岖,你必须亲身经历,在深切体验之后才能恍然大悟,对自己说,哦,原来是这样啊。
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酸甜苦辣咸,神仙老虎狗,每一种角色,都需要你倾情演绎。
只有在经过之后,你才有资格谈论人生。
不要着急,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自身不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理论加实践,才是真好汉。
7
《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王阳明一生崇尚“知行合一”。
其实,知行本来是一体两面,如果你想要对某件事物有真知灼见,那就一定是身体力行地去做,不投机取巧,不自作聪明。
当你内心深切渴望做一件事时,“行”就已经开始了,然后,扎扎实实展开行动,让美好的想法变成现实。
具体操作,亲自实践,你就已经成功了,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清查内心,天地可鉴。
8
《传习录》: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自己,复盘自己是每天都要去做的事,如果自动自发,自然自觉去做,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把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剪除掉,达成自我修养的圆满。
省察和存养,其实还是一回事。
不管是工作忙忙碌碌,马不停蹄;还是过日子鸡零狗碎,应接不暇。每天反观自己,都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9
《传习录》: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不忠、不孝、不慈、不信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看都是由倨傲不恭造成的。
为人傲气十足,就是眼睛朝天,看不到现实的真相。我们不论是对人、对物、还是面对大自然,葆有敬畏之心,是成熟的开始。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是立身处世之本。
傲气十足,迟早会跌跤的。
勤修自己,终成大器。
10
《传习录》: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工夫。
每天默默告诫自己,去掉非分之想,去掉炽热奢望,和天地万物,和自己达到一种持久的“和谐状态”。
恢复本心,顺应了天机,就是“立志”。
王阳明指出,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
凡事都要设立目标,不能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让人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跟着自己光明磊落内心,推己及人的良知,什么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