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区别:

石蛙生活在山区小溪流山涧及仿生态池,石蚌对水质要求苛刻,水质必须达到可直接饮用国家标准的 I 类水。水质分类表下拉至底部↓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1)

牛蛙、青蛙生活在稻田和池塘,牛蛙对水质要求很低,III类水质即可,II类水质都达不到。长期生活在这个环境下,品质必定受到影响。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2)

食物区别:

石鸡养殖采用仿生态养殖,建造于自然环境相同的环境,利用灯光诱食野外昆虫及投喂少量黄粉虫(面包虫)蚯蚓,供其自由采食。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3)

牛蛙、青蛙采用利益最大化的高密度养殖模式,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添加各种营养素来促进牛蛙、青蛙生长速度。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4)

生长周期:

每年石蛙4月开始产卵,每只石蛙一次产卵200--500枚,石蛙卵经过(7-15天)4月中下旬孵化成小蝌蚪,5月中旬蝌蚪变态成(2克)小石蛙,10月小石蛙体重达到20-30克,10月石蛙进入冬眠期,第二年4月份苏醒开始采食,到10月石蛙体重可达到70-100克,10月再次进入冬眠,第三年4月再次苏醒,第三年到10月体重可达120-150克。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5)

牛蛙每年4月开始产卵,每只牛蛙一次产卵5000-20000枚,牛蛙卵经过(3-7天)4月上旬孵化成小蝌蚪,5月上中旬蝌蚪可变态成(5克)小牛蛙,5---10月牛蛙体重可达200-250克(投喂人工饲料与促生长剂),当年即可上市。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6)

石蛙药用价值:

1、滋阴补肾

石蛙肉药性平,味甘,入心、肺、肾三经,有滋补强壮、滋阴降火,清心润肺,解劳补虚、强筋骨、填精潜阳的作用。对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以及产后体虚、肺结核咯血、盗汗、神经衰弱等症有很好效果。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7)

2、产妇产后恢复

石蛙中含有缓激肽(Brandylnin),这种物质能使妇女的离体子宫收缩,特别是对产妇有功效。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8)

3、清毒解疮、明目

石蛙蝌蚪可清毒解疮、乌发,石蛙卵可明目。

4、促进骨骼生长

由于石蛙体内的钙腺特殊,钙腺中的钙质容易被人吸收。因此,能促进儿童骨骼生长,帮助骨折的病人早日康复。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9)

5、疳积、痨瘦

对于小儿面黄肌瘦、腹部胀大、厌食、盗汗、低烧具有治愈功效。

6、病后体虚、心烦口渴

石蛙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和20多种微量元素,对于病后体虚、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心烦口渴、疲乏、消瘦、食欲减退等具有功效。

牛蛙与林蛙的区别(石蛙与牛蛙的区别)(10)

人(尤其是妇女)忌口之时,吃石蛙肉能开胃,胃弱或胃酸过多的患者也适合吃蛙肉。

石蛙肌肉含有丰富全面的营养物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比值符合人体需要模式;矿物元素种类多,富有多种对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

水质分类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其中,I类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

II类 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可供生活饮用。

III类水质经过处理后也能供生活饮用。

III类以下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