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写过什么书?

拜金庸先生所赐,很多人脑海中就会闪现出八个金色大字:“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真实历史上,明朝太监当然没写过《葵花宝典》,而是写过一本另外的奇书。

明朝皇帝下令写的书(明朝太监写下这本奇书)(1)

这本书名叫《酌中志》。

作者刘若愚,是个太监,原名刘时敏,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祖籍江苏,世居延庆,就是现在的北京延庆县,家里本不是宦官子弟,而是正儿八经的官宦子弟——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这个官名跟戚继光家的“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是一样的,但比戚家的地位更重要,延庆是拱卫帝都的军事要塞,比海鸥飞来飞去的登州要重要得多。

到了他的父亲刘应祺那一辈,更是厉害,其父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副司令员了。

然而,刘若愚怎么会成了太监了呢?

这当然是骗人的!(别问小编怎么知道的)

这位副总兵的公子显然是上当了,割了没一年,就阴差阳错被选入皇宫,成为司礼太监陈矩手下一名小太监。魏忠贤上台后,开始对刘公子很重视,毕竟读过书的太监太少了,何况还写的一手好字,于是派其在内直房经管文书,算是内廷的机要管理员了。后来,因为刘公子才华横溢太多,引起了魏忠贤的嫉妒,对其百般挑刺。刘公子懊悔莫及,改名“刘若愚”,来表示自己的追悔往事。

明朝皇帝下令写的书(明朝太监写下这本奇书)(2)

崇祯皇帝登基后,诛杀了魏忠贤,刘若愚虽然不是阉党,但作为阉人也被牵连,发配到南京孝陵卫担任净军。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老祖宗的江苏老家,还是扛起刀枪,干起老本行。

不久之后,没做什么坏事的刘若愚,被牵连到当年的高攀龙案,被处斩监候,关押在死囚狱中。而真正的罪人却逍遥法外。

明朝皇帝下令写的书(明朝太监写下这本奇书)(3)

在悲愤之中,刘若愚想起了太史公司马迁,于是也发愤著书,把自己在宫中数十年见闻,写成一部《酌中志》,记录了天启皇帝、崇祯皇帝和后妃、宫女、太监的日常生活,也记录了魏忠贤起起伏伏的宫中经历,还专门有一章《辽左弃地》,记录了当时建州女真崛起和强盛的进程中,宫中的决策秘闻。

明朝皇帝下令写的书(明朝太监写下这本奇书)(4)

过了很多年,乾隆皇帝偶然看到这本书,开始津津有味,后来看到“虏”“奴酋”等字样,还披露了清朝建国早期不光彩历史,不禁勃然大怒,又怒又怕,下令尽毁。

幸亏由于这本书史料价值极高,民间广为流传,这本明朝太监的奇书,才得以流传至今。

明朝皇帝下令写的书(明朝太监写下这本奇书)(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