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让伴侣感受到自己的辛勤与付出,并慢慢影响到对方,让对方懂得体谅与帮衬,全家人过得风调雨顺、其乐融融 ;

为什么另一些人,却像个“冤大头”,无论自己怎样付出,都丝毫影响不到伴侣,他们的伴侣,似乎理所应当地乐享其成?

这其中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吃力不讨好是什么样的感觉(吃力讨好与)(1)

有人说,人不同呗!

有的伴侣懂,有的不懂。

有的人就是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私又自我,他们是不会受任何人影响的。

自己累死累活,对方却翘着二郎腿坐享其成。这事儿搁谁身上,那都是火冒三丈的事情!

大家分析的,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确实存在:伴侣的先天因素

如果在TA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就是这样一个:一方拼命付出,一方坐享其成的关系模式当中,那么这样的伴侣,很有可能,就存在一种“先天不足” 。

然而,如果仅仅这样去想,是不是太过于被动了呢?

我发现,当自己这样去想的时候,会觉得:生活太绝望了!

因为,自己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幸福与否,就取决于:当初挑选伴侣时候的眼力劲儿?一锤定终身?

因为,那就意味着: 自己一旦挑选了一个 “先天不足” 的伴侣,就一辈子累死累活,不能够获得幸福?

我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不能为自己的幸福做主,真是太可怕了!

记得在 “心语心乐心理成长社群” 中,有一位群友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她的一位同学找了一个二婚的男人做丈夫,这个男人对她万般体贴,可以说是人人羡慕的完美丈夫,可谁又会知道:他是因为家暴前任妻子而离婚的?!

难以置信吧 !

更换伴侣,居然能够让一个人变化如此之大!

其实,说得露骨一点:别人如何对您,都是自己慢慢培养出来的。

这要如何理解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点点来分析:“吃力讨好” 与 “吃力不讨好”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01 目的不同

心理学上关于“兴趣” 有这样两个概念:

直接兴趣:对这件事情本身感兴趣。

间接兴趣:对这件事情本身不感兴趣,但对事情的结果感兴趣。

如果被问到:整理家务、打扫卫生、做饭,这些事情,您喜欢做吗?会有这样两类回答。

有一类人,“家务”是他们的"直接兴趣”

他们觉得: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做饭,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

运动,让人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是提升愉悦感受。每做完一件事,都会有成就感。比如:在经过自己一番折腾后,房间变成我要的干净的模样,心里会感觉舒服好多。

另外一类人,他们对“家务”仅有“间接兴趣”甚至毫无兴趣。

他们会说: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没办法呀!家里总要有人弄。

不做,没得吃,不打扫,要被别人“嚼舌根”的呀!

那么努力地去做,就是为了让对方能够看见,能够慢慢懂得,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辛劳,希望对方能够懂得过来搭把手。过来帮我一下,一起来为这个家服务。

02 信念不同

感觉家务劳动是一种享受的人。

往往他们的父母就是十分热爱生活的人,可能从小,他们就在父母的带领下,一起参与到整理家务、制作料理当中,并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于是在婚姻中,他们心底里,就抱着的一种: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如果你愿意一起来,那也不错。这样一种信念。

吃力不讨好是什么样的感觉(吃力讨好与)(2)

感觉家务劳动,既无聊、又繁累的人。

过去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就会经常因为:家务劳动谁做多谁做少的事情,发生争执。

于是,在他们的头脑当中就有这样一个信念:家务劳动是一种付出,是一件很累,很没有意思的事情。

于是,他们坚信:

这世上是没有人喜欢做家务劳动的。

如果我不硬性要求我的伴侣帮我分担,他们是不可能主动来帮我做的。

03 “内心戏"不同

如果我们去仔细观察那些,在生活中能够互相帮衬、其乐融融的夫妻,我们一定会发现:他们在为这个家付出的时候,是非常的享受这个过程的。

甚至于他们时不时地每天还会弄出一点小花样、小情趣,让人目不暇接心动不已。

吃力不讨好是什么样的感觉(吃力讨好与)(3)

他们自身对于家务劳动,真正能够乐在其中,以至于让另一半觉得:如果自己不抓紧参与一下,简直都没有机会去体验生活的美好了!

就心理分析而言,一个人内心有什么(包括期待,同样包括恐惧)就会无形当中把对方培养成自己脑子里的那个模样,从而实现了心中所想。

越相信什么,就越是什么!

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因为中国人“隐忍”的特性,一个讨厌家务劳动的人,往往羞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心中有着这样的信念:如果表达出自己的不乐意,那就是承认自己懒惰。

于是,就这样默默地独自承担了全部的家务。

然而,他们不舒服的感受却不会因此凭空消失。在承担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视作为负担的家务之后,他们会在无形当中,把这种不愉快,甚至是愤怒,一点一滴地通过自己的神态,语言、行为,传递给对方:“哼!你自己看着办吧!”

吃力不讨好是什么样的感觉(吃力讨好与)(4)

在一次夫妻关系咨询当中,有一位先生,他最后在太太不在场的情况下,偷偷向我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哎!其实,我本来是一个挺喜欢做家务的人。

可结婚后,太太的做法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她一上来就主动承担了所有的事情,让我没有办法去插手,同时,太太又喜欢时不时地在我面前炫耀:

今天我又做了什么?

你看我这个做得怎么样?

你怎么都不知道帮我弄弄,过来搭把手!

你就是个又懒、又自私的家伙!

. . . . . .

其实,自己被弄得很莫名。

谁都不喜欢被人追着、赶着,明着暗着逼迫着去做一件事情。太太她越是这样,我越偏不想干!

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常常被妈妈逼着吃东西、逼着做作业,硬是把原本挺好吃的东西,挺喜欢做的作业,变成了讨厌得都不想再多看一眼的东西?!

慢慢地,索性我就装聋作哑,你愿意干,那你就自己干吧!我可不来接你这个茬儿!

04 富养自己,享受人生

那看到这里,或许有人就会说了:

那怎么办呀?我的父母,从小就没有给到我这种“享受家务”的能力。

在我的概念中,家务劳动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我没有办法享受家务劳动,这可怎么办?

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去享受,那不如顺其自然。

1. 先用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

比如:当自己今天非常想吃一样什么菜的时候,就去认真、用心地做好这道菜,满足自己,当我们最终吃到这道菜的时候,我们的付出就已经得到了回报,我们的愿望就得到了满足。

比如,当自己觉得地上有点脏的时候,我就去扫一下,拖一下,满足自己对干净的需要,那么当房间里变得干净的时候,我们的付出就已经得到了回报,我们的愿望就得到了满足。

2. 真诚表达,倾听对方

又比如,某天自己很累,不想做饭。那么就真诚地表达自己:“老公/老婆,今天我有点累,不想做饭了,你有什么好主意吗?”看看对方有没有什么想法?

有可能,TA会说 “哦,我也很累,那我们就叫外卖吧。”

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是嘛! 你累了就休息下,今天我来做吧!”

用 “倾听对方” 的方式,给到对方体会感受、自愿付出的机会。

生活中充满了意外,生活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我们想象那样发生、进行的。

3. 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顺其自然

“女人就该多收拾家。”

“家里,应该时刻保持干净整洁。”

“必须每天在家,吃自己做的饭。”

. . . . . .

头脑中少一点 “应该”这样的条条框框,多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多体会一下当下我们正在做这件事情,所带给我们的感受。

关注此时此刻,真诚表达,倾听对方。

慢慢地,您就会发现生活的乐趣!

当您不过多期待于他人,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的时候,您就能重新把握住自己幸福的方向盘,生活得更加自由、有活力。

其实,这世上根本没有“吃力讨好” 这回事,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觉得吃力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