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月,北京的春天犹带寒气。

79岁的前国军大将张治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久病缠身,自知大限已至,已陆陆续续向老伴和儿女们交待了遗言,安排了身后之事。然而4月以来,他又突然向家人交待了一件从未说起过的小事,令家人唏嘘不已。

张治中最后交待之事,乃是让家人向湖南的一位新娘赎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在湖南拉壮丁

张治中是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曾经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国军大将,1949年却义无反顾地倒向中共。

要知道,人的信仰、阵营是最不容易变化的,即使要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张治中倒向中共,起因也绝非三大战役失败,国民党军无力再战,深层次的思想变化其实早已有之。变化的起因,就与他晚年交待的这位湖南新娘子有关。

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1)

张治中于1937年底到湖南赴任,成为抗战中湖南首位省主席。

他长年在国民党中央高层工作,对地方工作很不熟悉,加之湖南省府的八位省府委员都不认识,所以一到湖南,张治中便头大异常。

到湖南之后,蒋介石没交待别的大事,头一档重要的事便是加紧征兵。

所谓征兵,其实就是强行拉丁拉夫。

国民党政府之前实行的一直是募兵制,也就是政府出钱,老百姓自愿入伍。

现在战事紧急,南京沦陷,徐州、武汉、广州等大城市都面临严重危机,蒋介石决定改变制度,实行征兵制,要求18岁至45岁成年男性都要义务入伍,以解时危。

初衷没错,抗日救国,匹夫有责。

但是从募兵到征兵,跨越太快,老百姓和政府都没有充分准备。老百姓虽然知道抗日救国是大事,但是事情摊到自家头上,要把男丁送上前线打仗,谁不怕死啊!

政府准备也远远跟不上。征兵事务繁多,牵涉面太广,政府之前没有这方面的专设机构和政策支撑,谁负责征兵?征兵后的优待工作如何落实?钱从哪出?

各种各样的麻烦事。

蒋介石根本不管有多麻烦,一纸令下,要求各省从速征兵,补充前线所需。

张治中是个明白人,虽知其中矛盾多多,但在国家大事面前也不推辞,硬着头皮就上了。

国民党中央给湖南的派了征兵名额,每月全省征兵1.8万人。

当时张治中紧急在湖南省成立了联保制度,大概一个村有一个保,全省共有3.8万个保,这样算下来,每个保(也就是每个大村)两个月才出一个兵,这样看起来并不是十分严重。张治中身为一省主官,还有其他大事要做,也就没再对征兵投入太大关注。

过了大概半年多,因为武汉会战紧急,蒋介石一再严令毗邻的湖南、江西等省加紧派办兵员,尤其对湖南征兵不力进行了批评。

张治中感到事情不妙,调问征兵之事。一问才知道,坏了菜了。

二、错抓新娘事件

张治中是个性格温和、本性善良的人,干任何事都不过火,时间一久,难免推己及人,认为一个村两个月才出一个兵,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太低估基层干部们的恶毒了。

当时征兵实行的是抽签制度。

保长根据上级摊派的兵额,采取抓阄抽签的方式,决定壮丁谁去当兵。

这个方法看起来十分公平,但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首先就是抽签者可以偷漏。有钱有势的土豪劣绅们,提前给保长送钱,要他把自家壮丁的名字抽出,抽签时根本就没有这号人,自然抽不中。

其次,抽中签后,还有几道检查的环节,例如身体状况检查、家庭情况检查。

如果身体过于瘦弱或者乃是家中独子,按规定可以豁免兵役。但是那时各种信息系统都不完善,哪像现在到处都有电子档案,手机一扫码一个人的家族信息、个人信息纤毫毕现,谁也隐瞒不了。那时一个壮丁的情况,全靠保长一张嘴。

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2)

保长说你身体瘦弱你便瘦弱,哪怕是肥壮剽悍的大汉,一样可以不当兵。

保长说你是独子你便独子,说你是多子你便是多子。当不当兵,就在他一张嘴怎么说。

当然,你要说所有保长都是混账黑心鬼,倒也不尽然。但是受形势所迫,没几个保长能独善其身。

由于形势混乱,不光省政府系统的兵役机构有征兵的职能,许多国军部队也纷纷自行开到县乡强行征兵。

例如湖南耒阳县突然开来国军一个团的部队,该团不满县政府征兵过慢,直接下乡自行搜抓壮丁。该县县长找到团长理论,说这样做会严重扰乱本地农业生产,团长竟然呵斥县长说:“若是征兵不力,直接把你捆到团部法办。”

可想而知,当时征兵之乱。

张治中理想中的一保两个月出一个兵,根本就不存在。真实的情况是,兵役无穷无尽,一会儿这里要兵,会儿那里要兵,保长们出于自保,早就不管什么名额了,只要上头要兵他就征。

而且,时局越乱,保长们越是无人管束,就越从中渔利。

张治中就听说,保长们明码标价,只要出5万-50万法币,就能免去兵役。40年代时法币币值相对稳定,5万法币约合1两黄金。

有人未免要问,5万-50万,这价码波动也太大了。这就是保长们的生意经了。

对待穷苦老百姓,有时连5万元都不需要,能敲诈出来多少算多少。如果是家底殷实的,那就不止5万元,而是各种漫天要价,说要打点县长、区长和新兵大队官员,又要帮助其掩盖事实,等等。

而大户人家急于摆脱兵役,哪怕当了冤大头也在所不惜,被敲诈出50万的也不乏其人。

抓新娘子入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当时湖南某地有一对新婚夫妇,征兵抽签时新郎倌儿运气好,没有抽上,两口子欢天喜地。谁知隔天保长和县里的兵役机关,就来到家中劝说,当下抗战救国,人人有责,你身为壮丁,当为国家分忧。

那里的小民百姓虽然模模糊糊知道一些家国大事,但他们最在乎的仍是自己的生死,许多壮丁一旦跟着军队走了,很少能再回来。家中缺乏劳力,老弱女人无法生产,乃至饿死、流亡的所在多有。

更何况这对夫妻刚刚成婚,哪里愿意劳燕分飞,天涯永隔!

小夫妻当场就给保长跪下求情,千万可怜可怜,哪怕过得一年半载再去当兵也可以。

保长见状,劝县里的兵役干部先回去,他再试试看。县里干部一走,保长马上拿出一副蛮横嘴脸,要他们当场拿个话出来。

夫妻二人反复求告再三,保长伸出手掌,五个手指摇了摇。

小夫妻明白,这是要他二人破财免灾,二人满口应承。可是这5万法币,要了他们的命也拿不出的。

新郎都吓傻了,新娘子却甚有主张,说5万我们绝对拿不出,能拿多少是多少,求保长可怜可怜,给个出得起的数。

保长见他家也就是个升斗小民之家,穷他们一生之力,怕也挣不来这么多钱,于是缩回四个手指,一口价:一百元。

两口子当场答应。

这个新娘子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让丈夫逃奔外乡躲了起来,自己留在家里四处借钱。然而即使一百元,也是无法承受之重。奔走几日,舍脸含耻,才算借来50元。

实在无法再借,新娘子便去找保长,求他收下这50元,免了丈夫的兵役。

那保长是喝血喝惯了的人,哪肯罢休,只是要钱。

新娘子没办法,又去借。拖来拖去,期限到了,县里的新兵大队过来要人,保长也办法,就把新娘子抓去当人质,要挟他家里人赶紧把丈夫找回来。

三、冯玉祥怒斥拉壮丁

张治中当时并不知情,过了很久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惨事。

虽然此事并不是他干的,但发生在湖南治下,张治中引为自己的过错。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当时诸事孔急,他也无暇去管这样的小事,既没有责令放人,也没有过问后续两夫妻的生活。

谁知就是这样一件小事,竟如一根芒刺,一直留在他心里,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酵,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良心债。

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3)

张治中在湖南期间,虽然对征兵现状很不满,但他高高在上,并不知道民间的真实情况,不了解老百姓的痛苦,所以对征兵拉丁之事并没有强烈指责或下力纠治。

直到冯玉祥痛骂强拉壮丁一事,他才逐渐深化对强拉壮丁一事的认识与痛恨。

拉壮丁的锅,是冯玉祥一名老部下从前线写信揭发,进而揭开的。

冯玉祥虽是旧军阀出身,但他带兵治军一向讲究仁义,在诸家军阀中相对来说对士兵好一些。冯玉祥的一名旧部叫张公干的,在前线抗日,痛感兵员质量之差,进而调查发现,兵员差的根子就在强拉壮丁,于是写了封信给冯玉祥,将抓兵拉丁之种种怪现状告知时任国防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

冯氏一向性如烈火,见有此景,便公开向兵役部揭发此事,除了指责前线部队虐待壮丁与新兵外,还揭发了拉壮丁的乱象。

冯氏列举了七种乱象:

1.用医官敛财。壮丁是否合格,全由医官说了算,有不愿当兵的便向他贿赂,得来的钱医官与官长平分。

2.军队验收后,仍向家属索要财物,得钱后便放人,然后向上级虚报逃亡。

3.兵征不满时,若有上级来检查,便出钱雇人充数。

4.各部队故意指责送来的壮丁不合格,逼迫县政府和联保出钱疏通,以完成征兵任务。由于事涉县政府和部队之间,索要的钱财更多,而这些钱终归还是老百姓承担。

5.各部队普遍把征兵数量当生意做,20%的壮丁都因收受家属钱财而放走,故各部队人数都不满编。

6.虚报伙食,例如10月1日才征到壮丁入伍,却把集合时间改为9月1日,则可多向上级领一个月的兵饷和军粮,这些都是部队长官贪为己有。

7.视壮丁如牲畜,打骂虐待,甚至割耳朵留记号,壮丁新兵吃不饱,生存都是问题,何谈打仗。

张治中当时调任中央工作,听到如此惨景,不由得想起在湖南时那些事情,又想起那位被抓走当人质的新娘子,内心十分不安。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刻意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来看。

不看则罢,看了之后更加难受。

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1969年张治中去世前嘱托家人)(4)

四、四川民变震碎三观

原来,征兵乱象不止湖南,国统区各个省份都有类似现象。

尤其是征兵任务最重的四川,甚至因此激出民变。

四川自新军阀混战以来,就是征兵拉丁的重灾区。四川省内军阀派系众多,彼此之间互相攻伐,老百姓对征兵痛恨久矣。

自1937年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军在统治区内再度大规模征兵,四川人口众多,又是稳固的大后方,被列为重点征兵区。

四川人民对抗战救亡自然是全力支持,一释前仇,纷纷积极踊跃出丁出夫。全面抗战期间,从1937至1945年,全国征兵近1400万人,其中四川出丁参军者近300万人,比第二名河南省多近80万人。

但即使老百姓如此支持抗日、主动参军的情况下,国民党野蛮落后的征兵拉丁方式,仍然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以至于从主动参军到抗拒参军,最终闹出了抗拒征兵的大规模民变。

张治中查阅当时兵役部的资料,居然发现四川有三起较大规模的民变。

分别是中江县事变、广汉县事变以及隆昌县事变。

我们就以较为典型的广汉事变为例,看看国民党的拉丁有多野蛮与落后。

1940年5月30日,驻扎在广汉连山的国军一个连,接到连山镇联保送来的一名壮丁。连长韩杰接收查验后,打了收条将此丁接入连内。

结果一经询问,发现此壮丁并非广汉县人,而是连山镇一家富户出钱雇佣的德阳县人,顶替富户当兵。

连长韩杰随即找来送丁的保长周顺金,质问此事是否作弊。周顺金见无法隐瞒,便承认此人确系冒名顶替。

但这位连长质问此事并非为了让富户本家出丁,而是找保长要钱。原来当时地方上每送来一个壮丁,都要给壮丁30元钱,以作壮丁家庭的补偿。

壮丁来到部队后,钱一般先由连长保管,以防壮丁逃跑。这名壮丁只带了10元,另20元未给。连长韩杰真实目的就是要拿这20元法币。

周保长诡称此钱上级政府还未发放到位,一旦发了,便直接送到该壮丁家中。

连长不同意,三说两说,竟然将周保长扣押。而后向该镇联保索要此钱。

此事说来说去,只不过是连长和保长这对混账王八蛋分赃不均,但因此前部队催要壮丁甚急,保长抽签也搞了暗箱操作,弄得广汉各地老百姓怨声载道。此时便借着这个借口,老百姓自发集合起来冲击这个连。

该部队的团、营长和广汉县县长闻讯都赶来镇压,结果因为老百姓人数太多,军队不够用,广汉县又调县里的警察和自卫队来弹压。

事态迅速扩大了,广汉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都跑来支援连山镇,而一些土匪和袍哥闻讯,也想趁机分一杯羹,乱兵一再聚集扩大,后来竟然由军及政,包围了广汉县城。

广汉县长不得不宣布此前的征兵抽签作废,另派专人重新抽丁,并且赔偿连山镇老百姓的损失。

区区20元钱,酿成上万人参加的事变。

而事情的本初目的,征兵,也因为这些基层连长、保长的愚蠢野蛮操作而流了产。

张治中早先时一直痛恨前线抗日部队战斗力低下,此时才慢慢了解到,原来国军在起点上就已如此糊涂混账,壮丁们备受欺压、歧视、剥削,怎么还能强求强拉来的壮丁们好好练兵呢。

1949年4月张治中在北平倒向中共,促成他转变的,并非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军失败,而是抗战以来历经种种,看到国民党根子上无法匡正的弊政,又对比着看到中共的优秀,才慢慢生发了弃暗投明的态度。

倒向中共后,张治中也刻意了解了中共征兵的情况。对中共进行志愿式征兵赞不绝口, 尤其是山东、东北两大解放区,在进行土改后老百姓翻身踊跃入伍,感到不可思议。

原本张治中以为,战时征兵与维持老百姓基本生产是一对矛盾,他虽感到征兵多不太好,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故而当年得知新娘子被抓后,他只是略表同情而没有及时施以援手。

了解到中共的工作方式后,张治中越来越感到当年的过错。解放后的二十年间,他也多方打听湖南当年那对被拉壮丁毁了美好生活的新婚夫妻,还通过有关部门打听那对夫妻是否还在人世。

然而由于国民党溃败,湖南省府的官方档案或毁于战火,或带到台湾,遗留下的只鳞半甲不足以循而追之。张治中愈是到了晚年愈是对此事感到不安,在将要去世之时再次嘱咐家人。后来此事还被整理进了他的回忆录。

其实那个年代,深受拉丁祸害的老百姓岂止此例,张治中也很清楚这一点,向这对夫妻赎罪,大概更多的是他的自我救赎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