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八大禁忌是什么(水产养殖为您详解不吃料原因及应对措施)(1)

一遇到我们养的鱼虾蟹不吃料就没底,病急乱投医有没有?

下面不吃料的各种情况来各个击破分析原因,只有了解真正原因我们才可以更加针对性性的采取措施。

一、吃料不积极,或者喂得料根本没动

通过观察分析主要有三种情况:

1.刚投进去料时出现抢食现象,但是吃料时间很短就分散开,料没吃完沉到水底。

2.投料开始到结束,始终浑浑噩噩,吃料不积极,看起来病态痒痒样子。

3.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自始至终根本不吃料。

二、进行不吃料原因具体分析

通过长期对养殖户的跟踪采访,以及对不吃料的鱼虾进行镜检分析,影响原因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

1.塘口水温

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摄食。

通过长期观察发现23~28℃时吃料情况最理想,当水温低于10℃养殖动物基本冬眠不吃料。

同时在突然高温或者阴雨绵绵天气吃料情况不理想,甚至持续很长时间。

这个时候可以定期泼洒vc抗应激,同时泼洒乳酸菌或者果酸类促进开口。

2.水体溶氧量多少

上面说的连续阴雨天不吃料就是因为溶氧底,同时受到雨水冲击引起的。

同时如果塘里浮游动物大型枝角类动物充满塘口时,会消耗很多水中溶氧,照成缺氧不吃料。

这个时候可以在傍晚沿塘口边缘泼洒杀虫的药物,因为这个时候,浮游动物喜欢聚集塘边。杀过记得需要用下解毒给水体解下毒。

3.这个就是平时说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

之前讲过氨氮、亚盐、硫化氢化学物质会通过鳃对水生动物造成严重危害。对鱼的鳃部产生损伤。

影响鱼吸收水体氧气,造成鱼血液溶氧急剧下降,导致摄食量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藻类中毒的情况越来越多见。引起中毒的藻类主要有蓝藻、裸藻、金藻、甲藻等。

4.常见的寄生虫引起鱼不适从而导致厌食

大家平时也会注意到孩子厌食,都会说肚子有虫,对于鱼也是同样道理。

寄生虫侵蚀鱼体,尤其鳃上寄生有较多的车轮虫,斜管虫或指环虫后。

鳃就会不适,同时会通过不断分泌粘液来使寄生虫脱落,这个时候鳃部受损影响供氧。

利用氧气供给的能力下降,进而造成摄食量下降。并且容易引起“炸群”、“漫游散走”现象。

常见的主要有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和孢子虫等。

5.还是鳃部的烂鳃,出血症状会引起厌食

细菌引起的烂鳃,出血,平时喂料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导致的肠炎。

这些也会造成不摄食。有时在发病前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征兆,程度较轻时可出现厌食。

这时要检查鱼体,尤其是鳃部、肠道的检查。由鳃部疾病引起的病变是鱼吃食不旺的主要原因。

治疗烂鳃时可以用下刺激较小的碘类消毒剂,配合抗生素氟苯尼考或者恩诺沙星。

6.喂料太多,就是平时说的富贵病

喂料太多,不坚持四定原则,不科学的投料会引发富贵鱼病,如常见的是肝胆肿大、肝腹水等。

7.特殊时节,繁殖季节

每年的4-5月为大部分养殖鱼类的繁殖季节,这时鱼的摄食度均不强。

8.就是平时富营养化导致的有害藻爆发引起的

水体营养失衡导致有害藻爆发尤其是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如裸藻、蓝藻等。

这些藻类被摄食后不能及时被体内吸收,以至于影响了鱼的摄食。

同时有些藻类含有毒素如微囊藻,会刺激鱼的肠道,使肠道发红,引起肠炎,甚至中毒。

对裸藻、蓝藻占优势的池塘首先要进行解毒,有机酸类对裸藻中毒效果较差。对裸藻占优势的池塘使用含沸石粉类的底质改良剂,效果较好。

9.不节制,超量用药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会定期用些药物来预防疾病,但是药经常会被超量使用。

而有些药物一旦过量在治疗同时也会对鱼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影响了摄食。

如果此状况是泼洒药物引起的,要进行解毒处理。解毒剂的选择很重要,要了解各种解毒剂的解毒原理和疗效。

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引起要使用硫代硫酸钠。

阿维菌素使用VC。

重金属离子使用有机酸、硫代硫酸钠、EDTA、腐植酸钠。

氨氮中毒使用有机酸、活性炭、沸石粉;

亚硝酸盐使用食盐、过氧化物,不能使用硫代硫酸钠。

硫化氢使用氧化性底改或过硫酸氢钾。

金藻使用有机酸、黏土泥浆。

注意有机酸不能与硫代硫酸钠合用。

10.突然换不同厂家料

如常时间使用同一种饲料,突然性的换料会引起鱼的不适,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摄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11.突然的降温,温度突变引起应激性厌食

秋冬季节,突然的暴雨都会引起水温骤降。

气温骤降,使表层的水温急剧下降,水的密度增加。而底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上下水层产生对流。

底层无氧水携带着池底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向上层流动,水变的浑浊不堪。

同时有机物的分解耗氧,使整个水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鱼的摄食。

这种情况一般上午不喜食,而下午摄食良好不受影响。

其主要原因是上午尤其是早晨水中的溶氧很低,鱼摄食不好,而经过一中午的阳光照射后。

水中溶氧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上升,这时鱼开始摄食。

而此时的养殖户喂料心切,急于把上午没有吃的料补回来,所以较平时的投喂量大。

等到了晚上,水中溶氧开始下降,鱼由于吃的过饱,饱食的鱼类在消化时会加大消耗溶解氧量。

水体缺氧就会造成饵料消化率降低,使会加大排粪量,进而扩大污染水体后更容易造成第二天上午仍不开口吃料的可能性。

另外,如果晚上经常溶氧过低,鱼所摄食的饲料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被排入水中,造成饵料浪费,增加了饵料系数。

同时残饵和未消化完全的粪便又会进一步败坏水质,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养殖者或多或少会遇到养殖鱼类不摄食的问题,而引起鱼不吃食的原因复杂多样。

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准确判断出引起的原因、途径,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方法,以解除这一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