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 ——宋·王十朋

茉莉花原产自异邦,后经移植来到中国。

佛国即印度,它的名称是梵语——Mora,音译为“末利”、“末丽”或“抹丽”,加上草字头后演变成现在通用的“茉莉”。

推荐的茉莉花茶(它才不是没有故事的)(1)

东方文化中的茉莉,如阿拉伯茉莉、中国茉莉,又称小花茉莉;西方的茉莉指的是素方花或素馨花,又称大花茉莉。

茉莉和素馨都是木犀科素馨属的植物,香气近似但又略有不同。

两者香气都在于“鲜”,但不同的是素馨的香气鲜中带浊,茉莉则鲜而清灵。

推荐的茉莉花茶(它才不是没有故事的)(2)

“制龙涎香,无素馨花,多以茉莉代之”。 ——陈善·《扪虱新话》

素馨是古人常用来调制龙涎香的重要香花,没有素馨花也可以用茉莉花替代。

宋代,文人熏香、饮香之风盛行,茉莉花是制作香料常用的原料。

“茉莉”谐音“莫离”,当时男女交往之际还经常以互送馨香的茉莉花表示欣赏与爱慕,作为定情之花。

推荐的茉莉花茶(它才不是没有故事的)(3)

宋代医家发现,长期饮用茉莉花茶,身体会散发淡淡幽香。但茉莉花茶性偏温,单纯饮花,易生内热,不宜长年饮用。

所以就有了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让茉莉花跟绿茶、白茶这类偏寒的茶叶阴阳调和,这样,茉莉花茶就可以一年四季长期饮用了。

推荐的茉莉花茶(它才不是没有故事的)(4)

茉莉花和茶窨制后,芳香耐久,一直到明代,贵族们都很流行饮用手工窨制茉莉花,有诗为证:

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

推荐的茉莉花茶(它才不是没有故事的)(5)

清代人对茉莉花茶给出“玉骨冰肌”的美评,知道现代,人们依然爱着这朵美丽的茉莉花,个、更是爱着那一碗装着时代记忆,承载着人生过往悲欢的茉莉花茶。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

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

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

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发边。

——清·陈学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