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虎门大桥,拥堵成为躲不过的话题,10分钟过桥路程可能需要等待几个小时,2017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更是传出有市民等待时长达24小时之久,人将晕厥,因而过虎门大桥被民众戏称过英雄难过虎门关。

虎门大桥是怎么建成的(桥见40年跨过虎门关)(1)

鸟瞰视角下虎门大桥拥堵图

而如今这一境况即将改善,2018年5月25日,虎门二桥合龙完成,通车日期暂定2019年,这意味着虎门大桥拥堵门即将被推开,广州到东莞不在因堵而交往受限,而更重要的是广州与东莞城市发展一体化进程因桥而加快。

虎门大桥是怎么建成的(桥见40年跨过虎门关)(2)

施工中的虎门二桥

可是在对虎门大桥无尽的吐槽中,作为珠三角口岸第一座桥梁,你还记得他的默默付出么?下面请跟随小编步伐,带你一览虎门大桥的光辉岁月。

世界第一跨

虎门大桥,飞贯珠江,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主跨度888米,长度为国内第一长,桥梁结构采用钢箱焊接工艺,共用钢材2万多吨,桥主缆长16.4公里,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径为5.2毫米镀锌高强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条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

虎门大桥是怎么建成的(桥见40年跨过虎门关)(3)

虎门大桥全景图

要建这样高难度的大型悬索桥梁,在当时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而虎门大桥的建设者秉承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苦干巧干,依靠科技进步,提前优质建成一流的大桥。

虎门大桥的建设难点在于主桥建设,有大量技术难关需要攻克,为此,1992年12月,在省交通厅的协调下,制定了完整的“六大件工程”计划,以及奖惩措施。这些方案推动了桥梁的快速施工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大吨位液压提升跨缆吊机制,270米跨度刚构桥轻型跨栏制造等数十项科技项目,这些技术的应用,使虎门大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造假明显降低,工期不断加快,最终促成1997年6月9日的建成通车。

虎门大桥是怎么建成的(桥见40年跨过虎门关)(4)

夕阳下的虎门大桥

连通香港的使命桥梁

虎门大桥,坐落于珠江口岸,是贯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咽喉,奠基于1992年,93年施工建设,97年香港回归前夕建成通车,它的建成,使粤东到深圳,需经珠海绕道成为过去,行车里程缩短120多公里。打通了香港回归祖国之路。为欢迎香港回归提早打开了的怀抱,因而这是一座有特殊意义的桥梁。

而韶华易逝,转眼间这座大桥已经运营20余载,曾经的香港回归礼物,在现在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作为连接珠江口岸的现今唯一一座大桥,它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输纽,不但连接三地协同发展,也将辐射大西南,面向一带一路。

诚然,虎门二桥的到来,会为珠江两岸人民带来新的过江路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每日超过6万辆的车辆依然会选择虎门大桥,他依然是两岸三地的出行的重要选择,所以虎门关仍有在,路虽远,有你依然可行,未来可期。

【南方印记】

昔日金锁铜关 今朝天堑通途―——写在虎门大桥试通车前夕

见报日期: 1997-04-30

本报记者 何少英 通讯员 罗国才 黄建庭

在香港即将回归之际,在昔日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上,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化特大型桥梁横空出世,飞架珠江口,与威武雄壮的威远古炮台相互辉映。它,就是定于明日起试通车的虎门大桥。

建一流桥梁

1992年4月,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省委、省政府果断地作出决策:加快虎门大桥建设,并要在香港回归前建成通车。建什么样的桥?由谁设计和施工?省委、省政府一槌定音:虎门大桥要用自己的力量设计和施工,技术和规模都要刷新世界纪录。于是,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出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大型桥梁蓝图:东起广深高速公路太平立交,从威远山顶60米高空跨过虎门水道,经金锁铜关,再跨上下横档岛之间浅滩至西岸番禺南沙,主航道桥为单跨888米,通航净高60米,5万吨级海轮可畅通无阻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辅航道单跨270米,为世界同类桥型之最的连续刚构桥,长4600米;加上由6座大桥、两座高架桥、10座立交和3条隧道组成的两岸引道,虎门大桥工程全长15.76公里,全线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日通行能力可达12万车次,总投资29.4亿元。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技术复杂的大桥,建这样规模的桥,国内无经验可借鉴,世界上也无先例可循。加上桥位正处于自古兵家必争之要塞,风大浪急,江面宽阔,地质和地理环境都相当复杂。谁能挑起施工的重担?省交通厅慧眼识英雄,把重担交给了省公路工程总公司。

育一流队伍

省公路工程总公司接到任务后,当即召开全员誓师大会:把建设虎门大桥作为为国争光的良机,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建桥实力。从1992年10月28日大桥建设响锤之日起,公司总经理、大桥建设总指挥郑玉书便把铺盖连同办公室一起搬到了威远山,日夜在施工第一线指挥。为加快工程进度,他们对全桥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和电脑网络自动化控制,请来了全国有名的桥梁专家作现场指导,并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成功地对20多个关键项目进行科技攻关。

攻关项目一个又一个取得成功,确保了全桥工程优质、高速、低造价。施工4年半,投资预算不仅没有追加,反而有节余,比国外同类型桥造价节省近一半。大桥从动工到试通车,历时仅4年半(期间还包括妥善处理文物问题而耽搁的一年多时间),工期仅为国外同类工程工期的1/3至一半,被国外桥梁专家誉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期水平。每个混凝土用量都相当于一座洛溪大桥总用量的两个大桥锚体,强度合格率均达100%。两条各由上万股索、重350多吨、需悬挂在150多米高塔顶的主缆,其空隙率比国外同类产品减少2至4个百分点。钢箱梁桥合龙与设计要求完全吻合,270米连续刚构桥悬臂梁合龙中线偏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本专家参观后,认为虎门大桥是中国建桥科研成果的大丰收之地。

经过建设虎门大桥的实践锻炼,我省形成了一支以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工程师为中坚、梯次有序、实力雄厚的建桥科技队伍。建桥成绩卓越、科研成果显著的省公路工程总公司,本月中旬摘取了“第九届国际建筑奖”金牌,今年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建桥总指挥郑玉书捧回了全国首届“金桥奖”奖杯;大桥总工程师林荣有、副总工程师王保君均获得国家级专家待遇;在虎门大桥工地磨炼了近5年的钟振光、任美龙、刘刚亮等一批新秀,成长为我省大跨径桥梁建设的中坚力量。

创一流水平

在我国人民抗英斗争的古战场建虎门大桥,周围文物密布,其中不少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品。如何做到既建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桥,又保护好文物,这是上至中央,下至省市各级党政领导都极为重视的大事,也是从大桥选址、定桥型至动工兴建的全过程都紧紧抓住不放的重要主题。

1982年,大桥刚开始作可行性研究,建设单位便先后组织了15个勘探设计单位对沿江近30公里的地段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在10多个桥位方案中进行反复比选,才选定对文物影响最小的现行桥位方案。

当东锚基坑开挖全面铺开时,施工人员在威远山顶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鸦片战争时期留下的古坑道。为保护好这一新发现的文物,省委、省政府多次进行现场办公,并召集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踏勘,经全面论证后,又两次请示国务院。李鹏总理就虎门文物的保护专门作了批示,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中央书记处书记丁关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考察;省委书记谢非、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森林、省长卢瑞华等省领导也先后来到虎门大桥工地,一再指示要做到建桥与保护文物两不误。由于各方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在雄伟壮观的虎门大桥崛起的同时,一个投资近亿元、包括全面修复的虎门炮台群、鸦片战争海战馆和鸦片战争纪念广场等项目的虎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同时基本建成,并计划在7月1日前全面对外开放。

虎门,又在骄傲地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用今日的辉煌洗刷了昔日的国耻,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向21世纪。

一座丰碑 万千豪情——虎门大桥通车庆典侧记

见报日期: 1997-06-10

本报记者 何少英

昨日上午,风景秀丽的鸦片战争古战场彩旗招展,气球高飘,虎门大桥通车庆典就在此间举行。150多米高的悬索桥塔上,江泽民题写的“虎门大桥”4个大字熠熠生辉。“虎塞架长虹利民生畅民意 民情振奋;明珠归故土雪国耻壮国魂 国运昌隆”、“桥横珠江气盖世 千年梦想今成真”,新搭牌楼上的一副副对联,道出豪情万千。

10时30分,邹家华副总理剪落红绸,会场一片欢腾。在建桥工地奋战了1600多个昼夜的郑玉书,此刻显得格外激动。这位被桥工们称为“大工长”、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的大桥建设总指挥,一次又一次摘下近视眼镜,反复擦去镜片上模糊的泪花……历历往事,又现眼前:大桥筹建时,外商以中国无力建造为由,打着高额承包的主意,他和同事们主动向上级请缨;大桥动工后,工期因文物问题延误,他喊出“生死存亡、背水一战”的誓言,把铺盖和办公室搬到了工地,和工人一起风餐露宿,夺回了15个月的工期。他更忘不了,虎门大桥从筹建、施工到建成,一直备受中央及省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国家和省的领导人如此重视一项工程,在郑玉书30多年的路桥生涯、经手承建的数百个项目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置身于在欢乐的人群中,一向文静内向的刘冈亮忍不住自言自语:“终于盼来了这一天。”这位1989年毕业于长沙交通学院的年青工程师,虎门大桥刚一动工便主动要求从广深公路工地转战到横挡岛。在负责“世界第一跨”的刚构桥施工中,为解决悬臂梁现浇的难题,他在施工平台上一蹲就是几日几夜,直至鹰式挂篮研制成功,刚构桥以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度合龙,他心中的石头才放下。

从大桥可行性研究、筹建、奠基到施工都参与策划的省交通厅厅长、高级工程师牛和恩,自大桥动工以来,每年春节都在工地与建桥者一起度过;每到关键时刻,工地上都有他的身影。昨日的庆典上,这位刚强汉子的脸上,也滚下晶莹的泪珠。

在广深珠高速公路中作为撑起A字型中重要一横的虎门大桥,终于写就。1997年6月9日,在距香港回归仅21天的时刻,中国建桥史上又竖起了一座丰碑。这座丰碑,为中华民族洗刷了国耻,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建设现代化的气魄、

【记者】袁佩如

【实习生】李金萍

【作者】

【来源】 南方号~交通~桥见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