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记者 姜鹏)“(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内部正进行破产清算,这个月会释放消息”近日,有接近Stellantis集团人士罗密向央广网记者透露,“Stellantis集团原计划再注资5亿元,希望广汽集团投入等额资金用于广汽菲克发展,后者未同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广汽菲克退了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广汽菲克退了吗(广汽菲克退出历史)

广汽菲克退了吗

央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记者 姜鹏)“(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菲克)内部正进行破产清算,这个月会释放消息。”近日,有接近Stellantis集团人士罗密向央广网记者透露,“Stellantis集团原计划再注资5亿元,希望广汽集团投入等额资金用于广汽菲克发展,后者未同意。”

话音刚落,Stellantis集团即对广汽菲克亮剑。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官方发布声明称,将实施轻资产方法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当地合资企业。

这次,广汽集团没有否认,官方回应称广汽菲克近几年持续亏损,且今年2月以来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正在协商有序终止合资公司,并将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合资公司的相关事宜。

尽管较多铺垫,却掩盖不了残酷事实:广汽菲克走向终点。

这并非不可预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广汽菲克累计销量为1857辆,同比下滑超过80%,边缘化进一步明显。

广汽集团月报进一步披露艰难现状,今年3月开始,广汽菲克生产数据就由“-”所代表,尴尬反应从年后停工停产的窘境。

现在,更多员工等不到复工复产那天了。

走向终点

关于此次广汽菲克命运变迁,Stellantis集团声明里有更多说明。

一是未来,将在中国以进口方式分销Jeep品牌车型,包括电气化产品;

二是缘由,关于推进获取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决定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

三是现状,广汽菲克近年一直亏损,2022年上半年财报确认约2.97亿欧元的非现金减值。

部分信息也得到罗密确认,“Jeep品牌不会退出中国,将以进口方式进入,会吸纳原有经销商,同时考虑引进新经销商,主销牧马人、大切诺基。至于广汽菲克工厂和员工怎么处理不得而知。”

这也宣告Jeep品牌“二次国产”失败告终。

2010年3月9日,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以50:50股比成立广汽菲克,总投资约170亿元,总部设立于湖南长沙,先后建立长沙、广州两座工厂,整车产能超30万辆。

2015年,艰苦磋商后,广汽菲克销售公司成立,确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效率为准则”为原则,一改传统股东双签制,雇佣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经营,完成多渠道整合,国产进程提速,追赶中国汽车市场。

幸运的是,它搭上SUV高速增长和中国车市稳健发展末班车。

2016年,相继推出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侠三款国产车型后,广汽菲克全年销量来到17.99万辆,同比增长260%;随后一年拉高至22.23万辆,初战告捷的广汽菲克一跃成为广汽集团生力军。

很快形势急转直下。2018年,SUV风光不再,车市进入下行通道,广汽菲克不得不面对市场寒气,节节败退。

2018年,广汽菲克累计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滑39%,旗下菲亚特品牌宣布退出中国,此后两年颓势明显,2019年跌破10万辆,2020年已萎缩至4.05万辆。

惨淡业绩让股东双方坐不住了。广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庆洪曾表示,广汽菲克必须加快产品更新节奏,提升产品品质,需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要在中国市场长远竞争,关键在于加深本土化研究。

人事调整接踵而至。2019年上半年,曾一手托举广汽菲克裂变增长的菲克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广汽菲克汽车销售公司总裁郑杰离职,此后蔡迪霓、穆安泽先后执掌广汽菲克。

另一面,股东双方展开自救,多次注资。2020年3月,广汽集团宣布向广汽菲克贷款5亿元,用于广汽菲克日常生产经营的现金流。

2021年7月,广汽集团审议通过《关于向广汽菲克增资及委贷的议案》,称广汽集团将与Stellantis集团为支持和促进广汽菲克实施后续振兴计划,同意广汽菲克注册资本增加30亿元。

但这并未能挽救广汽菲克命运。2021年,广汽菲克又遭腰斩,年销量仅为2.01万辆,同时年报显示,至2021年末,广汽菲克资产总额为86.81亿元,负债总额为86.78亿元,几乎持平。

从广汽集团旗下宠儿,到发展累赘,广汽菲克用时不过四年。

岌岌可危的命运,在合资股比放开政策发布对冲下,股东双方对广汽菲克未来有了分岔,对峙而立。

2021年9月,有流言称,广汽集团将转让广汽菲克20%股份于Stellantis集团,后遭遇官方否认。

2022年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在官网单方面宣布,公司已增持合资公司广汽菲克股份,计划将其与广汽集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

这一单宣迅速被广汽集团否认,“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目前,双方未签署广汽菲克股权调整的正式协议。关于对外合资合作事宜,广汽集团将严格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秉承互信、共赢的原则推进。”

彼时股东方的不同表态,勉力维持广汽菲克摇摇欲坠的局面,近半年后,在Stellantis集团与广汽集团一致表述中,广汽菲克走向终点。

疑题待解

除了疫情冲击的外部影响、智能电动发展转型下产品缺乏有力投入,聊起广汽菲克成败,更多对准企业内部。

一件事发生在2018年。这一年9月,央视财经“315在行动”发布《烧机油烧到熄火!多辆Jeep车行驶中失去动力 厂家却对问题视而不见》曝出,有多位车主在购买广汽菲克不同车型后,出现烧机油、无端熄火等诸多产品质量问题。

这让广汽菲克备受品质质疑,丢失了品牌口碑。

广汽菲克品牌定位问题更为关键。二次国产,以越野为名的Jeep品牌在华改换赛道,从一个小众市场跨入大众视野内,进军城市SUV。

产品策略反应明显。国产引进的自由光、指南者更偏城市家用类型,而代表纯正越野基因的牧马人、大切诺基迟迟未进国产序列。

“初期为了追求规模,发力城市SUV无可非议。但随着竞争加剧,比拼突出品牌差异性,脱离了越野定位,广汽菲克缺乏亮点,几款国产产品较为平庸,逐步陷入被动。”周翔表示,在华品牌定位成为原罪,“从一开始的选择就有问题,抛弃了最核心的越野资产。”

“虽然目前发展不好,但合资品牌在全球仍具备较强实力。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刚起步,市场格局远未固化,这对它们也是机会。”关于Jeep、雷诺、DS、铃木等全球品牌在华未来,接受央广网采访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相对乐观。

可一切都无关广汽菲克,和广汽集团。

“几次股权谈判没什么结果,双方都想要广汽菲克主导权。”有熟悉广汽集团的业内人士周翔解读,“广汽集团‘十三五’收尾不是特别漂亮,当下智能电动兴起,‘十四五’又是攻坚期,广汽把重心放在自主创新、智能电动发展上,需要大量资金,长期亏损、又难推动的广汽菲克很难成为战略点。”

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收尾的2020年,广汽集团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631.6亿元,同比增长5.78%;但净利润为59.7亿元,遭遇同比下滑。合并联营公司,广汽集团2020年销量为204.4万辆,错失240万辆目标。

2020年第十八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广汽集团发布“十四五”规划以及“1615战略”,到“十四五”结束挑战汽车产销量350万辆,全集团实现汇总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其中,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1615战略”重点内容。为此,广汽集团发布自主“双子星”计划,埃安品牌独立运营,与广汽传祺并行。

同时,“十四五”规划明确“两优两专一稳一突破”发展战略,提出发挥Jeep、三菱世界级专业SUV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将广汽菲克、广汽三菱打造成为国内汽车市场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品牌。

但当计划与现实激烈碰撞时,胜者总是真实的行动,广汽菲克的退出,也让广汽集团遭受点点指摘。

2016年,高速增长的广汽菲克、气势汹汹的广汽三菱和脱颖而出的广汽传祺,让一度依靠“两田”的广汽集团在战略布局、领地扩充更加主动。仅6年,广汽菲克倒下、广汽三菱份额下滑、广汽传祺近三年止步不前,广汽集团战略版图被动收缩,只能在广汽埃安里寻找慰藉。

“不是追究谁来解释,谁来为此负责的时候。汽车是重产业,不仅涉及企业发展,与地方GDP、就业问题深度捆绑,广汽菲克的长沙工厂资产处置,尤其员工去留问题更敏感,毕竟涉及地方就业和维稳大局。”周翔提醒。

颇为讽刺的是,7月18日,广汽埃安新一轮引战增资项目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预挂牌,舆论里一派欢欣鼓舞。

敲着算盘,憧憬未来的股东们,谁先来回答广汽菲克数千员工去留呢?以及为它的倒下站出来?

体会此中冷暖的还有广汽三菱。

应采访者要求,罗密、周翔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