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江西余姚人,1904年10月5日出生于南昌市。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
少年时代,傅抱石在一家刻字铺和裱画店里,先是看师傅刻字、裱画,继而随师傅学习刻字、画画,为他后来的艺术路程铺垫了最初的基石。后来,傅抱石免费进入省立师范附小学学习,成了附小四年级的学生,并改名为傅瑞麟。
1921年,傅抱石高小毕业后免试直接升入江西省最高学府省立第一师范。十七岁的傅抱石只身回到章堂乡,在亲眼目睹了傅姓家族为其游乡庆贺的热烈景象后,傅抱石难以平抑自己的激情,在油灯下铺纸研墨,一挥而就《乡居图》,记录了他的故里"山乡景幽,农家无闲人"的印象。这或许就是他平生第一次进入到以笔墨抒写胸臆的境界。
在开始踏上艺术道路时,傅抱石将一本赵之谦《二金蝶印谱》当成他学习篆刻最初的范本和教科书。在第一师范的这段时间,他不断地去旧书店,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方面的著作。当他读到记述石涛《瞎尊者传》(陈鼎著)中的一句"我用我法"时,傅抱石顿开茅塞,并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的思想欣赏不已。
为了表达自己对石涛的情有独钟,他不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还开始用"抱石斋主人"作为自己的别号。他用很多的时间去读史论著作,并开始研究画史画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从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到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他都一一涉猎。1925年,年仅22岁的学生傅抱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1926年,傅抱石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并留校任教于附小。1933年3月傅抱石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徐悲鸿的鼎力推荐下,傅抱石获得了公派赴日留学的机会,傅抱石在上海登上了赴日本的轮船。
而立之年的傅抱石在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于史学泰斗金原省吾的门下,翻译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绘画》和《宋代之绘画》,开始了对中国绘画史的更为专业和系统的研究。在日本留学时,傅抱石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
1934年5月10日,在导师金原省吾的帮助下,傅抱石的首次个展《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银座松板屋举行不久,傅抱石的篆刻《离骚》又夺得了全日本篆刻大赛冠军,正当傅抱石在日本一帆风顺并筹备第二次展览的时候,家中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不得不于1935年6月24日返回中国。但当他回到南昌的家中时,母亲已病故,傅抱石悲痛万分。
1937年,抗战爆发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人物画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而矜持恬静。表现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的主题。
而他的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皴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是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1945年10月,他和全家离开了居住了近七年的重庆"金刚坡下山斋",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 1949年11月26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批准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新中国从新年画工作中开始了改造旧美术的第一次运动。
傅抱石开始研究毛泽东的诗词,并用他那惯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将毛泽东诗词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画面中。1957年5月,傅抱石以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其他画种的五名团员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并写生作画、举行画展。
自1935年从日本回国后,傅抱石一直没有迈出过国门,20余年后来到欧洲,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面对异域风情,开始思考如何用中国的笔墨表现外国的风景,并尝试在发挥中国工具材料和笔墨形式特长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外国山川的特色。傅抱石的这些努力为中国的画家开创了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通过对国外风景的表现,使山水画在新题材的表现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傅抱石的欧洲系列写生中,傅抱石舍弃了国画中常用的构图方法,特别是在一些空白的处理方面不以国画中的奇险取胜,而是以一种比较平实和自然的画面处理,突出写生中的自然性,由此区别于那种人们所熟识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程式。
在国外100天的日子里,傅抱石共完成了49幅作品,其中在布拉格和布加勒斯特先后举办了观摩展览,对宣扬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出了贡献。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始了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并由此推动了新山水画在二十世纪中期的发展。
在长达三个月的旅行写生期间,这批生长于"草长莺飞"的江南画家相继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个省的十几个大中城市,瞻仰了革命圣地,参观了祖国建设成就,游览了风光名胜,达到了"开眼界,扩胸襟,长知识和向兄弟省市画家们学习"的目的。而对于傅抱石来说,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确立了这样的观点--"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将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几乎是在《"山河新貌"画展》展出的同时,傅抱石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又得了一次东北旅行写生的机会。从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先后到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哈尔滨、镜泊湖、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然后渡海由青岛回到北京。傅抱石的后来感叹这次旅行是"兹游奇绝冠平生",可见这次旅行写生对傅抱石的影响。
60年代初,傅抱石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同时他的生命也走向了低谷。1962年,病臂使他竟夜难寐,饮食不安。傅抱石并没有停止创作,在杭州创作出版了《浙江写生集》。1963年,他专程赴井冈山、瑞金,创作了《井冈山》等一批作品。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在家中辞世,享年61岁。
在傅抱石61年的生涯中,曾在南京先后生活了20年。1933年,傅抱石东渡扶桑前,曾在玄武湖留影。这是他第一次来南京,自此便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1935年,他留学日本归来,次年经徐悲鸿推荐到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
从此以后,除去抗战期间随中央大学迁往重庆八年多和在江西老家不到两年之外,南京始终是傅抱石全家的居住地。他十分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自学,尤崇清代山水画革新家石涛,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走上艺术之路。
1933年傅抱石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尤以山水画见长。1935年7月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务。 从历史的角度看傅抱石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一方面是他自己在中国画创作上和美术史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另一方面是在他的带领下出现了江苏国画家的创作群体,推动了整个事业的发展,使山水画的面貌在20世纪中期焕然一新。而由他开辟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又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这也是他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内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贡献。
傅抱石国画作品
傅抱石幸运的是,其家“傅得泰”修伞铺左侧是刻字铺,右侧是裱画店,这使傅抱石作品从小得以徜徉其间,耳濡目染,自然对绘画和篆刻发生了兴趣,时间稍长便心摹手追,开始了最初的艺术涉猎。这期间,傅抱石曾一度在瓷器店当学徒。后来,因裱画师傅和省立师范附小老师之间的关系,后者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免费入学的资格,使13岁的傅抱石作品成了附小四年级的学生,并改名为傅瑞麟,由此开始了他蔚为辉煌的一生。
傅抱石27岁时这一年,徐悲鸿来到南昌,傅抱石前去拜访,久候不至,便将《摹印学》手稿放到徐悲鸿床头,正是这一鲁莽的举动,让他抓住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机遇。虽然傅抱石篆刻绘画理论著作颇丰,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名声,直到1959年时代赋予他一次特别的机遇!
1、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9月初,画家傅抱石、关山月联手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水墨画《江山如此多娇》,这一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以毛主席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创作大幅画作,悬挂在人民大会堂进出必经之地,至此,傅抱石一举成名。
2、芙蓉国里尽朝晖
3、九歌图——湘君
4、黄河清
5、黄河清
6、黄河清
7、策杖携琴、赤壁图、松崖对饮
傅抱石国画作品
1957年傅抱石的欧洲系列写生,为了突出欧洲风光的特色,一般都在画面中安排教堂、城堡以及尖顶或红瓦的建筑,并把国人认为不入画的电线杆、火车轨道等搬上了画面,以表现欧洲风景中的一些主要的特色。
在构图上,傅抱石舍弃了国画中常用的构图方法,特别是在一些空白的处理方面不以国画中的奇险取胜,而是以一种比较平实和自然的画面处理,突出写生中的自然性,由此区别于那种人们所熟识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程式。《斯摩列尼兹宫》、《将到西那亚为车中所见》、《罗马尼亚风景》、《捷克风景》均表现了一种新鲜的感受,与傅抱石同时创作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这些作品又一眼看出是出自中国画家之手。在国外100天的日子里,傅抱石共完成了49幅作品,其中在布拉格和布加勒斯特先后举办了观摩展览,对宣扬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出了贡献。
1957 捷克斯洛伐克写生
1957 罗马尼亚西那亚的风景
1957 布拉格宫城堡
1957 西亚那亚城中俯瞰
1957 歌德瓦尔德城
1957 歌德瓦尔德广场
1957 罗马尼亚海军节舰艇表演
1957 伊尔库茨克机场
1962 回忆布拉格
从韶山到北京
1959年6月,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傅抱石在湖南长沙、韶山一带参观写生,创作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其中有《韶山》手卷,《韶山耸翠》、《慈悦晚钟》、《石壁浪泉》等韶山组画及《毛主席故居》等20余幅。 为当时许多画家开启了一个挖掘新题材的思路,引发了后来众多山水画家表现韶山的热情,从而也为现代美术史增添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论题。7月上旬,他突然接到江苏省国画院要他速归的电报,大意是:抱石同志,中央来电,请你火速进京。于是他中断了写生创作急忙回家,到家后才知道是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联名点将,要他为人民大会堂绘画。于是,他匆匆赶到北京,与岭南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作画《江山如此多娇》。
1959 韶山图卷 南京博物院藏
1964 井冈山
1964 毛主席故居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纸本设色 550×900cm 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会堂藏
旅行写生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始了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并由此推动了新山水画在二十世纪中期的发展。在长达三个月的旅行写生期间,这批画家相继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个省的十几个大中城市,瞻仰了革命圣地,参观了祖国建设成就,游览了风光名胜,达到了“开眼界,扩胸襟,长知识和向兄弟省市画家们学习”的目的。而对于傅抱石来说,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确立了这样的观点——“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将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从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又先后到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哈尔滨、镜泊湖、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然后渡海由青岛回到北京。傅抱石的后来感叹这次旅行是“兹游奇绝冠平生”,可见这次旅行写生对傅抱石的影响。
此外,1963年,傅抱石专程赴井冈山、瑞金,革命圣土这行虽然时间短暂,但《井冈山》等一批作品的出现,才让人们理解了他此行的真正意义。从这批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政治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艺术家作为一个人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的选择。
1960 刘主席故居
1960 漫游太华
1960 红岩村
1960 枣园春色
1961 老虎滩渔港
1961 将到延边
1961 古城里
1961 煤都一瞥
1962 三峡 南京博物院
1963 西陵峡
1964 延安塔势
1964 延安
1965 长征第一山
1961 镜泊飞泉
1961 呵!长白山
1961 林海雪原
1961年6月 天池林海图卷
27.8×215.5cm 南京博物院
1961 天池飞瀑
1962 镜泊飞泉
1958 蝶恋花
1958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诗意图
1958 毛泽东诗意图
1958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诗意图
1958 毛泽东送瘟神诗意图 (一)
1958 毛泽东送瘟神诗意图 (二)
1959 江山如此多娇 局部1
1959 江山如此多娇 局部2
1959 江山如此多娇 局部3
1960 虎踞龙蟠今胜昔
1960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
1962 毛泽东词意
1964 无限风光在险峰
1964 毛泽东答友人诗意图
1964 乾坤池 1
1964 乾坤池 2
1959 毛泽东沁园春雪诗意图
1964 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诗意图
1964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词意
1960 人民公社好
1963 富春晓色
1963 平沙落雁
1958 雨花台颂 (1)
1958 雨花台颂 (2)
1961 雨花台颂 (1)
1961 雨花台颂 (2)
1962 东陵南望
1965 中山陵
1964 春风杨柳万千条
1957 初春
1961 二湘图
1961 二湘图
1962 湘君
1963 李太白像
1963
1962
傅抱石作品拍卖价
傅抱石 丽人行 纸本设色 1944年
中国嘉德1996年秋季拍卖会中以1078万元成交
湘夫人 104×60.3cm 1943年 故宫博物院藏
湘夫人 104×60.3cm 1943年 故宫博物院藏
傅抱石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
纸本设色 137.8×69cm 1958年 南京博物院藏
徐悲鸿在报纸上曾高度评价傅抱石“潜心于艺,尤通金石之学,于绘事轻重之际有微解,故能豪放不羁。”“大千君璧之外,又现一巨星,非盛世将至之乎?”傅抱石的绘画,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他的书法和篆刻。他在自己著的《中国篆刻史述略》开篇说:“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于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与领悟,那么和中国一切的艺术可说是绝了因缘。”傅抱石的篆刻与书法,对他的绘画也有很大帮助,他1960年画的《西陵峡》,笔墨雄健,明显得益于他的书法。傅抱石的篆刻,将浙派、金文、汉印融于一体,宽博峻拔,功力非常深厚。
《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画小价高
本次秋拍中诞生近亿元高价的《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堪称“画小价高”的典范。画的尺幅为纵73.7横42厘米,尽管才2.84平尺大,但成交价一平尺3441万元,如此高的单价,在拍场傅抱石画作中是很罕见的。之所以诞生高价,一方面此画作于1945年,是金刚坡变法成熟时期的作品;其二是傅抱石送给妻子35岁的生日礼物,来源可靠,多次著录;其三,画上有近400字的长题,饱含了傅抱石对妻子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一片感激之情,人誉“最美情书”。当然在技法用墨上,也是无可挑剔,彰显了傅抱石人物画的诸多典型特征。
傅抱石 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73.7×42cm 约2.8平尺,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北京保利2021年秋季拍卖会中以9775万元成交
傅抱石一生多次画《柳荫仕女图》,但是不同时期,风貌也不尽相同。如他1943年画的《柳荫仕女图》,以水墨为主,人物表情具哀婉幽怨之态,如题画诗所言“带些幽怨守章台,惨月愁眉锁不开”。1945年的《柳荫仕女图》,则设色为主,仕女漫步柳荫溪边,回头顾盼,娴雅高贵,风姿绰约,不再有幽怨之风。此画曾一直留存在傅抱石的家中,傅抱石去世后,妻子罗时慧把傅抱石所有经典名作都暂存在南京博物院。后选取了部分作为家属留念,《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便是其中之一。
傅抱石 琵琶行 143.2×68.9cm,纸本设色 1940年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的人物画拍品近年多次拍出不菲的天价。在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云中君和大司命》以2.3亿元创出天价。2018年北京保利秋拍,《湘君》5060万元成交。2020年中国嘉德秋拍,《东坡先生》4140万元成交。2020年北京保利秋拍,《二湘图》1.04亿元天价成交。2021年北京保利春拍,《屈原》4462万元成交。2021年北京保利秋拍,《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9775万元成交,《虎溪三笑图》2415万元成交。2021年中国嘉德秋拍,《湘夫人》1495万元成交。
傅抱石 二湘图
165×43.5cm 1946年,北京保利2020年秋季拍卖会中以1.0465亿元成交
傅抱石 殿庭对话图 105.2× 60.6cm,纸本设色 20世纪40年代末 南京博物院藏
鉴定傅抱石的真迹,笔者以为可以从傅抱石独特的笔墨、构图、精神、书法等方面入手。傅抱石的人物画,笔墨语言是迥异于任何人的,是他自己摸索独创的“抱石皴”,这种皴法看似散锋乱笔,但并不是真正的粗头乱服,而是“笔活墨沉”,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律。在构图上,傅抱石也是非常讲究的,尤其善于运用对比,有些画“尺纸千里”,一些山水画的人物小若米粒,画面给人一种非常宽阔之感。傅抱石人物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心仪其人,凝而成像,得之于心,形成于笔”,这种深刻的体悟是很难仿造的。同时他的书法有金石味,笔力千钧,如锥画沙,有些赝品伪造他的篆书,但与傅抱石篆书风格相距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