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白首乌是滨海县著名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与人参、灵芝、虫草并称祖国中草药宝库中的“四大仙草”,产量占全国95%以上。6月下旬,记者经过实地调查后发现,这个拥有无数光环的特色产业近年却呈现萎缩状况,引人思考。
滨海白首乌有别于“何首乌”
滨海白首乌是江苏省滨海县著名传统特产,且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当地不少人把白首乌与何首乌混为一谈,自称“何首乌之乡”。
本着正本清源,促进滨海白首乌更好更快地造福于民,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专门请教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龚树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彭蕴茹等专家,从科学研究角度对白首乌进行客观分析检测,证明滨海白首乌药性平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可用于日常食用,为滨海白首乌进入保健食品领域扫清障碍。同时,对接省、市卫健委,规范名称标注,使得滨海白首乌名称正常使用,消除消费者误解,打通了制约滨海白首乌产品销售的瓶颈。
“名不正则言不顺,必须给滨海白首乌正名。”滨海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滨海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建方直言,滨海白首乌非何首乌,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功效差别很大。首先,两者科属不同。何首乌是蓼科植物,块根呈红棕色或是红褐色,品尝起来有点苦涩的味道。而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主产于江苏滨海县,为地产药食同源的农产品。
其次,功效有别。何首乌是中药材,只能作为药材使用,且使用剂量必须严格遵从医嘱。而滨海白首乌是药食同源的地道药材,既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又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护肝、免疫调节、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不能给滨海白首乌正名,必将影响这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李建方表示。
“公司 基地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让滨海白首乌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支柱产业。
滨海白首乌产业历经大起大落
滨海白首乌主要分布在滨海县境内的沿海废黄河故道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滨海县委、县政府将其确定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成立了滨海县首乌产业化领导小组,制定了“首乌兴县”发展战略。
据测算,滨海白首乌按平均亩产1500-1800斤,市价3-5元/斤计算,刨去地租、种子、农药、人工等成本2500元/亩,每亩净赚2000-6500元,产出效益远高于大宗农作物。经过加工后的白首乌制品,一般可增值3倍以上。“如果产品无销路,或行情不好,则一切都是空谈。”滨海港经济区双港村党支部书记王兆明说。
从2010-2015年,滨海白首乌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3万亩左右,其中2011年达到巅峰,达5万亩,成为滨海重要的特色和优势产业之一。最近几年,因受外贸市场影响,出口收窄,种植规模逐年下降,今年全县种植面积已不足万亩,滑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规模水平。
种植规模持续萎缩,严重冲击了滨海白首乌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全县注册的白首乌加工企业从22家缩减到18家,其中获得省级QS认证的只有11家,全县销售规模最大的滨海白首乌加工企业年销售仅6000多万元,且80%的贡献来自首乌酒。曾头罩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银奖等许多光环的“总渠”牌商标也随着企业的倒闭而灰飞烟灭,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对滨海白首乌产业的前景,当地一度信心爆表。在2011年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滨海白首乌被列为全县四大特色产业基地扩张行动,并雄心勃勃地提出“年内确保种植面积达25万亩”。在随后该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则亮出“当年发展白首乌等中药材35万亩,到‘十二五’末,白首乌等中药材种植达50万亩”的宏伟目标。事实上,当年滨海白首乌种植面积只有5.16万亩,当地适宜种植滨海白首乌的土地也仅30万亩左右,显然,当地雄心有点不切实际。
盐城金昉首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盐城果老首乌科技有限公司,是滨海县从事白首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但规模都较小,品牌知名度不高,两家公司负责人均认为制约滨海白首乌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缺少规划和政策扶持。“滨海白首乌产业是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不是哪一家企业的事,政府应当有所作为。”
滨海白首乌产业亟待扭转“散小弱”
记者调查发现,滨海白首乌产业有着资源的垄断性、产品的独特性和巨大的综合开发利用潜力,是滨海县最有希望培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从滨海白首乌产业现状来看,实力尚且弱小:全县滨海白首乌生产企业有20多家,其中有生产许可证的只有9家,年销售超千万的仅3家;有20多个商标,其中省名牌1个、盐城市名牌2个。不过,滨海白首乌是全国首乌行业唯一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三项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的地方特色产品。这是滨海白首乌产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虽然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盐城十大特色产品,但蛋糕很小。”盐城金昉首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跃坦言,扭转滨海白首乌产业“散、小、弱”,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政、产、学、研等合作,构建滨海白首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平台,改进工艺装备水平,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同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将“首乌兴县”战略切实落到实处。
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察看滨海白首乌长势。
“要在产品深度开发上下功夫,扭转宣传薄弱的局面。”今年66岁的江苏省白首乌产业协会会长毛广才说,滨海白首乌是小众产品,但作为药食同源的地道药材,最大地发挥其保健功能和药用功效,是今后滨海白首乌亟需破解之题。
据悉,省委驻滨海帮扶工作队已组织奥运冠军报恩专项基金会、南京市军曼农富邦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近10家机构和企业,与滨海当地白首乌企业对接,签订白首乌产业发展帮扶协议,并计划于9月份举办首届中国滨海白首乌产业发展系列活动。“经过行业震荡后的滨海白首乌产业,就像一只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李建方满怀信心地说,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有希望将滨海白首乌产业打造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文/图新华日报记者 丁亚鹏感谢关注“鹏哥观察”!欢迎提供独家报道和调查线索,仅限江苏省范围内。线索和材料请发至xhrbdyp@163.com 并请注明联系方式,以便沟通和联系,谢谢支持!
线索采用后,将有选择地刊登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江苏舆情观察公众号、《江苏网络舆情》(小内参)、江苏政风热线,以及今日头条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