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国古代男女地位偏差较大,所以,古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男权主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必须是男性似乎成了惯例,鲜有女性当政的例子发生。武则天作为古代皇帝中的“异类”,野心膨胀夺取夫家皇权,千百年来始终被人扣着“阴险狡诈”的帽子。

其实,正是因为古代女权式微,武则天的存在让后世的文人觉得别扭,所以,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中对武则天描述贬多于褒扬。文人崇尚男权的主观思维太过严重,所以,也或多或少的掩盖了一些武则天的功绩。武则天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她早料到自己逃不过文人的口诛笔伐,所以,她才会命人在自己驾崩后立一块无字碑,意思非常明显:“朕一生的所作所为,任由你们评说。”

武则天在位多长时间都有哪些贡献(武则天死后备受辱骂)(1)

从某种意义上讲,临终前的武则天十分豁达,一个如此洒脱的女人真的祸国殃民吗?我们不妨抛开古代文人的偏见,来看看武则天在位期间为后世造福的功绩。

一个女人能够在男权盛行的朝代独领风骚几十年,凭借的可不只是恶毒狡诈的阴谋与野心,武则天还是有几分政治头脑的。从选拔人才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武则天其实很有政治天赋。不论哪个王朝,都需要不断从民间搜罗贤才,为朝廷输送新鲜血液,这是保障朝代延续的重中之重。

武则天推广了新的选拔制度,让更多民间的人才有机会报效朝廷。在武则天登基不久后,就设立了举荐制和试官制,极有效率的挑选了一批朝廷骨干。这两种制度双管齐下,每个官员都有名额推举民间人才,被推举入朝的人才,则被安排到相应的岗位“试官”,有点类似于现代职场的“试用期”,如果,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才能就留用,不能就给他换一个对口岗位继续试。

武则天在位多长时间都有哪些贡献(武则天死后备受辱骂)(2)

当时,举荐制与试官制始终是武则天关注的重点,对于选拔进来的人才,武则天也采用了十分宽松的政策,不管被举荐的人才学识高低,也不管他们精明或憨厚,通通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扎根朝廷,此举也极大的缓解了官场无人可用的状况。但是,时间一长,这套选拔流程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因为,被推举上来的人才太多,导致官场人员泛滥,其中更是鱼龙混杂。官员们琢磨着武则天求贤若渴,不计较人才的质量,所以,大规模推举自己的党羽,最终,导致无数鱼目混珠之徒混入朝廷,与推举官员暗中勾结,拉帮结伙。武则天深知推举制只是解决朝廷用人之急的临时对策,短时间推行推举制后,虽然,朝廷已经不缺人手,但是,人才的平均水准被拉低,根本不是解决官场现状的长久之计。

武则天在位多长时间都有哪些贡献(武则天死后备受辱骂)(3)

武则天见时机已到,当即改用类似隋朝的科举选拔制搜罗人才。

与先前的推举制相比,科举对于广大寒门子弟来说更加公平,所选拔的人才水平也更高。也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

“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

武则天在位多长时间都有哪些贡献(武则天死后备受辱骂)(4)

然而,科举制仍存在许多漏洞,比如:负责科考的官员若有贪赃枉法之心,背地里搞徇私舞弊那一套,最终,筛选出来的人才水平必定大打折扣。

某年,武则天在皇宫中亲自考察高中的人才,经过几番考验后,发现里面存在许多没有真才实学的蠢货。武则天意识到,考试作弊这件事简直是官场毒瘤,务需拔除,所以,昭告天下,在今后的科举考试中,考生在交卷前必须用白纸把姓名部分糊住,避免判卷的考官“因人而异”。之后,考官在遮住姓名的卷纸中挑选优质答卷,盲选出真正的人才,再授予这群人才官职。

时至今日,正规考试皆采用了武则天发明的这种密封卷纸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考生联合阅卷人在背后搞鬼。只不过,现代的密封考试更加科学,考生仅书写编号而非真实姓名,并且,严令禁止考生在试卷的其他部分做标记,使考试变得更加公平公正,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能够脱颖而出。

武则天在位多长时间都有哪些贡献(武则天死后备受辱骂)(5)

当然,随着作弊者与反作弊者双方的“与时俱进”,在武则天后双方进行了千百年的博弈,武则天作为反作弊的开创者,我们不难看出她求贤若渴的初心。从这件事看来,武则天的思维和政策不同凡响,勇于开创新制度,并不像后世文人描述的那般独断守旧。

仅凭历史资料中记载的武帝功绩,武则天就已远超历史上的昏庸皇帝,可以说,一个女人能够执掌天下,仅凭姿色和野心是远远不够的。

武则天在位多长时间都有哪些贡献(武则天死后备受辱骂)(6)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 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 》,更是对武氏严厉批判。

之后,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自此,武则天的名声就越来越差了... ...

参考资料:

『《新唐书》、《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