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1)

巴金,小时候我们没少学他的作品,每逢考试,必要背一背这位“文坛巨匠”名字后面那一长串的著作:《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灭亡》、《憩园》……不经慨叹,他好能写啊!

多年后,一了解,我发现还真是,他大部分时间几乎都用来写作:一年12个月,有8个多月用来写作,其余两三个月到处看看、访友找素材。8个多月里,他是“日也写,夜也写,忘记了饮食,忘记了苦痛,忘记了自由。”

这是有多爱!多大的瘾啊!我只能说,大师果然不是轻松练就的。为了给写作腾出时间,巴金放弃了很多事情,一切都要为他的写作让路,包括爱情。

1、不爱则已

他40岁才结婚,就是怕家庭耽误他的写作。

都说“自古文人多风流”,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正值荷尔蒙正旺盛的时候,那像蜜一样甜的爱情,哪个男孩不想尝一尝!民国那个年代的风流才子,又不是没有,多的都数不过来,徐志摩、胡兰成、郭沫若等等,爱一个弃一个,都形成了一种风气。

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2)

1907年巴金的家庭合照,前排左一抱者为巴金

巴金却独善其身,他的乐趣不在于爱情,不在于征服女人,哪怕有很多女读者给他写信,那些长长的信,诉说着看完他的作品后,她们脑子里的缠绵悱恻,和对他的仰慕,可巴金经常看都不看。

他觉得谈恋爱浪费时间,消耗意志,他说,“爱情是火,玩火,是危险的。”他把热爱和激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里,不通过爱情发泄,而是把爱情丢在内心的角落。

不光如此,他在作品中,还经常把爱情安排的没什么好下场:男女双方,不是为了事业舍弃爱情,就是即使因爱走向了婚姻,最后,感情也会消磨殆尽。

我想,假如,今天照他这样写法,肯定会损失一大批琼瑶式的读者。当然,这说明巴金的作品内涵丰富,不只停留在风花雪月的狭小范围内。

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3)

巴金有部小说叫《春雨》,讲兄弟俩不同的人生之路,里面就充满了对爱情的不屑。

哥哥在大学谈了个女朋友,不顾家人反对组成了小家庭,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吧,可美好的爱情没持续多久,夫妻俩有了孩子,生活负担加重,哥哥患上肺病,去世了;相比之下,弟弟没有沉浸在个人感情中,理智地追求事业,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这对比,多鲜明啊!

这样看来,巴金的作品,倒是很适合家长们买回去给孩子看。

现在市场上太多风花雪月、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了,把青少年们的脑子都搞坏了,各种早熟、早恋、堕胎问题频出。不如给孩子们看看巴金的作品,既有文学性,三观还正。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年纪轻轻不要沉迷爱情,否则没有好果子吃。

而且,巴金本人的道德感也是很强的,说得出做得到。

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4)

话剧《家》

曾有人问巴金:“在萧珊(巴金妻子)之前,你有没有爱过别人?”

巴金很干脆地回答:“没有。”

事实上,在萧珊之前,巴金怀抱的是单身主义,他不希望有牵绊,他要全身心投入写作,这个将写作视为生命的人,宁愿一个人孤独经历人世风波,不需要安慰和同情,却想把安慰和同情给别的人,最不习惯“一个有秩序的安定的家”。

直到萧珊出现,才改变了他的想法。

2、一爱就是一辈子

不爱就不爱,一爱就是一辈子,体现一个男人的真诚和责任。巴金的爱情渠道,不是别处,只能是笔友。

32岁那年,他从众多读者来信中,拆开一封。不像其他,这封信很短,字迹大气流畅,落款很特别“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引起了巴金注意,给她回了信。

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5)

这个女孩就是萧珊,那会儿她还在女中读书,因为苦恼自己守旧的父亲,想脱离家庭。巴金回信劝她不要冲动,认为年轻人还不成熟不适合踏进复杂的社会。

从这之后,萧珊遇到什么麻烦,常常写信给巴金倾诉。直到两年后,萧珊给巴金写信,说有些事想当面请教,邀请巴金周末共进晚餐。还附上一张自己的照片,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1936.8”。

那时候,萧珊还是个学生,但性格活泼,是那种爱热闹、爱交朋友的类型。有点不善言谈的巴金,对这个姑娘的青春热情印象深刻,而萧珊,则对这个大作家的坦诚和平易近人感到惊讶。

双方就这么认识了,这时候,巴金更多是把这个比自己小13岁的萧珊,当成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回信中,他称呼她为“小友”,而萧珊对巴金,也是敬多于爱。

感情就在书信的你来我往中生根发芽。

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6)

有一次,萧珊告诉巴金,她的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有钱人,她该怎么办?巴金却让她自己考虑决定。

巴金认为,两情相悦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他觉得萧珊还小,需要读书、成长,他愿意等她。如果她长大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那时候还愿意跟他,他就和她在一起。他不想利用萧珊对自己的崇拜而占有她,嗯,不管怎样,这是正人君子的决定。

认识巴金,可以说改变了萧珊的人生轨迹,她骨子里有种革命精神,原打算毕业去延安,这下直接随同巴金到了广州,义务在出版社帮忙。守着大作家,萧珊的写作水平也提升了,发表过大大小小的通讯、散文等。

1944年5月8日,40岁的巴金和27岁的萧珊,经历8年恋爱后,领了结婚证。

在那8年中,他们的恋爱关系早已经过萧珊母亲的首肯,但巴金仍然与萧珊保持纯洁的爱情关系,没有越雷池半步。

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7)

婚礼很简单,没有外人,只有他们俩,在镇上小饭店里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暗淡的灯光下,两个人从容地夹菜、碰杯,吃完晚饭,散着步回到宾馆。

她叫他“老巴”,他叫她“蕴珍”(蕴珍是原名,萧珊是笔名),常常把“珍”字拖长了来念成“枝儿”。

婚礼仪式虽简单,但爱情不简单。这爱情一旦开启,就持续了28年,直到萧珊去世,余下的33年,巴金没有再续,守着萧珊的骨灰盒,度尽余生。

萧珊去世6周年,巴金写下悼念亡妻之作《怀念萧珊》;萧珊去世12周年,巴金写道:“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巴金是不朽的。

巴金爱情文案(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8)

我想这不朽,不只是因为他那些经典的作品,更因为他闪光的人格魅力、真诚的精神状态、正直的三观,他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被人们所崇敬的。

真诚坦率、善良自律、寻觅真理,是巴金写作的宗旨;要忠实地生活,要爱人,要帮助人,是他终生奉行的做人原则。

今天,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生活久了,没吃过什么苦的年轻人容易三观错乱、恋爱观不正,建议读一读巴金,读一读他的作品,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受上下求索的生命历程。

————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有意思,可点个赞鼓励一下。谢谢。

我是【妖妖的微笑】

一个热爱读书、写作、讲书、旅行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