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公司入职第一课,就是让即将到来的新鲜血液报上花名

当互联网大厂还是造富神话的时候,花名和工牌一样,是一种身份象征和阶层认同。

随着大家对互联网公司的祛魅,花名也成为一座职业身份和自我认同之间摆不正的天平。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1)

有人觉得使用花名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因为称呼问题得罪领导和同事了,但也有人说花名是去人格化的开始。

至于花名是怎么从新鲜又好玩一步步走向打工人“灰名单”的,我们可能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其实,花名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中国人的一生,本来就会有许多个名字。

写在族谱户口本上的大名就不说了,长辈叫着顺口的小名得有一个。古代人长大开始混社会之后,为了让人尊重他,还会取个字供别人称呼。比如三十多岁还没找到工作的杜甫,直接叫名字不合适,叫官职他没有,还是叫子美兄又亲切又礼貌。

有人觉得光有“名”和“字”还不够,于是还会给自己起个“号”,有些作家的笔名就是这么来的。

号这个东西不限量,一生能有好多个,人间清醒鲁迅先生在57年的人生中一共用过140多个名号,最多的一年用过41个ID,得有8个新浪微博VIP才能换得过来。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2)

元明时期,“诨号”突然火了,大家都爱用,甚至比本名都叫得响亮。《水浒传》就是一本诨号百科全书,随便想起来几个人都带着诨号上场: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母夜叉孙二娘…… 根本就是初代花名的雏形。

现代人通常没有字号的讲究,也没那个随意叫人外号的风气,所以到了混社会的年纪,总有些人要为称呼犯愁。安全的叫法是按照“姓 官称/职业”的公式来称呼那些职级比较高,或者职业社会地位受到尊重的人。

如果是称呼同事,则一般根据“年龄 姓氏”的公式来称呼。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并不是要把五十岁的同事杜甫称为五十杜,而是根据同事的综合年龄感来以小/大/老称呼,比如称德高望重又平易近人的中老年杜甫为老杜,叫人到中年的职场油条杜甫为大杜,把同期入职或初入职场的愣头青杜甫叫做小杜。

这种称呼公式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标记得非常清楚。大家的职业生涯往往从小杜起步,然后在一片哥姐中从大杜成长为老杜,或者杜总,杜工……如果经得起考验,就可以从杜总到白头,晚节不保的话,终归还是老杜。

如果是刚毕业的职场小白,通常还有一套统一的称呼。男性叫哥,女性叫姐,平辈一律叫同学,或者全部尊称老师。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3)

称呼公式虽然简单,但显然不足以应付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职场新人来说,科学称呼简直是一门手艺。

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份调查显示,75.9%的人初入职场时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称呼职衔显得过于生疏,叫哥叫姐又不够正式,职务叫错更是能尴尬到脚趾抠出汤臣一品一栋楼。

与此同时,84.7%的职场人士认为新人对前辈有个恰当的称呼很重要,这不仅在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还决定了我们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4)

就像市井文化带起了元明的诨号风潮,互联网文化也让现代人的称呼更加多样。

在互联网上,人类标记领土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昵称、更换头像,如果能用网络昵称来代替哥姐老师老李老张,岂不是更加理想?

阿里成立之初,马云因为喜欢武侠文化而给自己取名“风清扬”,连带着阿里的元老也参考这个命名体系给自己安排了花名。渐渐地,花名文化开始悄然在互联网大厂间流通,甚至每个厂都产生了自己的花名体系。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5)

拿到offer之后,想一个符合企业文化又能彰显个性的花名,一度成为大厂人快乐的麻烦。

喜欢花名文化的人,可是在自己的花名上卯足了功夫,恨不得靠短短两个字符,完成自己在职场上的性格重塑。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6)

上心的准大厂人在取花名上主要有两个核心诉求,一是能表现个性,二是时尚有范不能太土。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走江湖路线的阿里现役员工254941人,还要算上毕业阿里人用过的花名不能再用,翻遍金庸古龙梁羽生小说集可能都没这么多名字可用。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7)

年轻的朋友们对自己的花名思路尤其广阔,他们的脑洞能从“白条”开到“逼格”,从“夹娃”开到“码猴”,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各种影视作品和番剧也是产生灵感的沃土,带点方言和谐音梗的花名更是巧妙之极。

一句话,只要脑洞开得够大,大厂花名不在话下。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8)

互联网公司倡导取花名的初衷已不可考,不过它作为流行文化出现的初期,确实像一阵春风一样让大家感觉到一丝新鲜。

对公司来说,使用花名的好处很直观,不仅符合平等宽松的企业文化,还可以提高同事之间的沟通效率,方便扁平化管理,削弱职级带来的信息加权,减轻信息传递受阻,增强员工的认同感,还能防止公司员工被挖走。

对于员工自己而言,花名更能体现个性,让同事快速了解自己,消除和新同事之间的陌生感,还能有效避免不知道怎么称呼合适的职场尴尬。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9)

但随着花名体系的逐渐庞大,越来越多的质疑声也开始出现。

有人觉得使用花名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模块化、二维化管理员工的手段;还有人觉得花名相当于一种精神控制,把员工的人际关系限定在职场,一旦离职走人,连隔壁同事叫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有恶性事件发生,即便被辞退的员工以花名的身份被处罚,换回本名之后他们还能像断尾逃生后的壁虎一样正常生活。

应聘新工作问上份工作为什么辞职(我在职场失去了姓名)(10)

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在《制度是怎样思维的》一书中提到“制度赋予人们身份,塑造人的思维习惯”。代入到花名文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规则的消亡,同时意味着另一种规则的新生。

进厂若干年后,当时为新奇好玩有个性而取下的花名,最终会褪去鲜活的颜色,变成另一个时空中自己的代号。

而当花名体系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公司管理系统,花名本身的意义就变得符号化且模糊不清。每个公司,最终还是会形成自己的花名鄙视链。即便不清楚隔屏对线的同事是什么身份,但我们终究会发现,越是名字常见词汇普通,越是需要小心应对的元老级人物。

花名系统本身所倡导的平等自由,一旦被新的等级秩序解读,最终也不过是在透明房子里露营。

而就在当大厂人开始厌弃花名,觉得花名也是一种职场PUA的时候,还有一些外包员工做梦都想拥有花名。

你对花名有什么看法,我们评论区见。

作者 | 发条能

责编 | 王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