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大事件(传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得名)(1)

太康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41万。太康县是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优质棉基地县、中国科普示范县、中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县。

一、历史沿革

1、秦置阳夏县,治今太康县城,属陈郡。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三国魏属陈郡。西晋属梁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阳夏县,武泰元年(528年)置阳夏郡。

2、隋开皇初废阳夏郡;七年(587年)改阳夏县为太康县,以县城东有太康墓得名,属淮阳郡。唐属陈州。

3、北宋初属开封府,宣和二年(1120年)属拱州,六年复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清属陈州府。

4、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4、1949年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1年复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2000年属周口市。

二、地名来历

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

三、旅游景点

太康县大事件(传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得名)(2)

1、太康陵。位于县城东南一公里处,为圆形墓冢,古时极高大,年久颓废,现高四米,周长84米。史载:太康继承父亲启的王位后,奢淫无度,不理国政,后羿乘机取代王位,太康逃至阳夏(今太康)筑城而居,后卒葬于此。后人传说太康县名称由此而来。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该陵区地表及墓冢封土内采集有汉代绳纹板瓦、简瓦和几何形图案墓砖,由此可知此陵实为汉代古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康县大事件(传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得名)(3)

2、小吴塔。小吴塔又称吴广塔,该塔位于县城西逊母口小吴村内。塔高14.8米,系六角实心的六级砖塔,建于清乾隆年间。一、二两层为束腰式塔檐,余为仿木结构式样出椽头塔椽。四、五层有佛龛,龛内均有瓷佛,共计12尊。上为宝瓶式塔刹。该塔建筑技艺较为别致,属民间地方手法,在诸塔建筑中较为罕见。

太康县大事件(传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得名)(4)

3、寿圣寺塔。俗称高贤塔,位于城西北23公里高贤集。系明代建筑。该塔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高28.3米,实心灰口,平面呈六角形,上有宝珠塔刹。第一级每面宽3.8米,南面正墙除第七级外均有真门,每层檐下均施有砖雕斗拱。塔身共饰石雕佛像211尊,石碣14块,对研究明代绘画,雕刻艺术有一定价值,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康县大事件(传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得名)(5)

4、太康文庙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关回族镇黉学街北侧,俗称学宫,原为府学。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建,康熙六年(1667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两次重修,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也曾维修。占地2870平方米。今存大成殿及拜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