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川滇滇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太君!”看过抗日剧的人都知道,这是抗日战争时代伪军在日军面前点头哈腰时的尊称。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几乎就成了对抗战期间日军的特有称呼。那么,“太君”这个词到底是啥意思?是日文音译还是日文翻译,还是当时就用这个中文词特指日军?

日本大兵为什么叫太君(太君到底啥意思)(1)

各种抗日题材影视剧中都离不开“太君”这个词

从字面意思上看,中文里头的“太君”,其实是对官员母亲的尊称。这主要是因为,古时候一些官员的母亲被称作为“某太君”,比如大家熟悉的“佘太君”,她代表的不仅是家庭中的最高权威,而且还带有极为强势独断的象征。以宋朝时候的制度为例,各个级别的臣工的母亲封号就分别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

日本大兵为什么叫太君(太君到底啥意思)(2)

“佘太君”的影视形象

那么,伪军怎么会叫日军为“太君”,难道是把日军当母亲?

虽然当时试图奴化中国的日军,巴不得国人真把他们当妈一样供起来,但没有任何记录显示,日军会强迫中国百姓喊男性日军为“老妈子”。就中国人而言,虽然当时国弱家贫,确实在被侵略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骨子里是有气节的,不可能“认贼为母”,公然把侵略者喊成“老妈”。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人搞出了“太君”这个词,安到穷凶极恶的日军头上呢?这极可能是音译惹的祸!

在日文中,虽然有很多汉字,但其发言和中文还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当年日军侵略中国时,需要大量的汉奸翻译来帮助他们,问题就出在翻译身上。日文中和军队职务相关的日文发音,和“太君”音似的居然很多,比如旧日本军衔“大将”发音就类似“taishou”,而“强大强军”的音是“taikun”,这些是比较高的军阶,现实中中国百姓很少能见到,当然就不太容易听到这些翻译。

日本大兵为什么叫太君(太君到底啥意思)(3)

“太君!我拉你上来呀!”

但有好些日军是直接和中国老百姓打交道的,这就是各种“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因为日军的编制里头有联队、大队、中队、小队。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本来就近似,所以一般“副县长”在县长不在的时候都喊“某县长”,主要是一种尊敬,让人听着舒服,所以对日军各种队长的称谓都是“队长”,而队长的日文发音,正是“tai-chou”。

这几个音有人说不太准,除了前面的“太tai”差不多,后面都有点区别,那这里就有个更接近的词来了,这就是“大人”!

在我们看到的古装片中,老百姓遇到各种官员,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都喊“大人”,听者能接受,内心也会暗爽。而“大人”在日文中的翻译就是“たいじん”,音近似“taijin”,再加上日文抑扬顿挫的那种感觉,“太金”“太君”“太金”“太君”“太金”“太君”……再配上汉奸翻译不标准的发音,即使喊“太金”,也变得很像“太君”,于是乎就这么叫开了。

实际上,普通的日占区百姓怎么可能了解日军军阶的区别,管他是大队长还是小队长,甚至就是一个小兵,需要“舍节保命”的时候,都得谦卑地喊上一声“太君”。日本人又哪里知道,中国百姓喊的到底是“将军”“队长”还是“大人”?反正“太君”都是高抬的词,再加上中国百姓在明晃晃刺刀下,一脸“恭谦卑微”的样子,于是也就高兴地接受“太君”这一称谓。所以说,其实“太君”这个词到底喊的是啥,当年的中国百姓和侵华日军不知道,实在要考究,估计也只能根据语境去猜了。

一传十、十传百,听说只要这样喊日军,日军就受用,就有不被杀不被抢的可能,当时的中国百姓也就这样叫日军了。可能在内心深处,还带着“把你们这群男人喊成女人的沾沾自喜”,这个称呼也就传开,成了奉承日军的专有称呼,算是一个日军侵华时期一个特有的符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