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1)

霸王别姬剧照张国荣虞姬装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具体原文是记不得了,连文章名都记不得了,下文中便呼其A文了,A文内容大体是说因为中国现在经济的二八分,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人的手上,所以那百分之二十人用一些简单的娱乐方式麻痹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这个方式在其文中也大概的举了几个例子,说的是游戏,音乐,以及电影等等等等。

我读了几遍,但终究知识浅薄,不知其到底是正确与否,不过也确实是没有想出什么好的事列可以反驳。

题外话暂且不提,本文想阐述一下俗与雅。个人觉得俗与雅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甚至于每个人对雅的定义都是不同的。譬如现在人评古诗,常常将朦胧定义为雅,直白的就定义为俗。倒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但本篇中,我给出的定义是,可以给人美感和享受的则为雅,而且必须是意味悠长,灵魂上的美感和享受。

例如:电影《悟空传》和小说“悟空传”。

《悟空传》同名电影想必很多人看过,可是《悟空传》这本小说可能读过的人并不多。

在此申明一下,悟空传这本小说和悟空传电影故事情节等等出入很大,甚至可以作为两个故事来看。

为什么呢,因为《悟空传》电影看得时候,就能知道确切信息,悟空跳起,金箍棒无限放大,打了二郎神一棒子,二郎神瞬间被打飞,爽!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2)

到此,就够了。身体上的享受已经达到了。

但是,然后呢。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若干年后你和这个故事没有了丝毫的联系。

再看悟空传这本小说。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3)

孙悟空

孙悟空是《悟空传》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形象,然而他一出场就已经迷失了本性,在他的体内,自我灵魂与另外一颗灵魂相遇、碰撞,是成为别人心中畏惧却被自己遗忘的“齐天大圣”,还是做一个神仙要求的保护唐僧平安西天取经的赎罪者,正如后现代社会下人们怀疑自己和他面对的世界一样,被抽去记忆后的孙悟空也一直怀疑自己所听到的关于自己的一切。《悟空传》将孙悟空分解为两个形象,一个是失忆的、迷茫的、只为加功德分而西游取经的孙悟空,一个是个性张扬、不拘束缚、备受妖界崇拜的齐天大圣。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4)

唐僧

唐僧是一个不烧香却拆庙的信徒,他的心中充满怀疑,人性乃至神性的弱点和黑暗都让他困惑,他对自己的师父法明直言“我要学的你又教不了我”,对人生则发出“何人……何人生我?生我又为何?既带我来,又不指我路……”的疑问。与此同时,他又和矛盾的自我相较量,发出了“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的誓愿。借助唐僧的质询,作者表达了对“信仰”的力量的矛盾的心情。他发现“信仰”不足以拯救人,但在信仰之外似乎又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支撑个人的生存。因此,依赖并怀疑信仰成了两难窘境中超越的企图和尝试。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5)

如来

在《悟空传》中,如来是绝对的反面人物。花果山因为孙悟空与天庭的战斗被毁,这是孙悟空的“原罪”,如来利用他的内疚,趁其放松警惕的时候将之压入五指山下。“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6)

这一段全是《悟空传》的介绍,但是介绍的不全,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

《悟空传》小说同样描写了一些可以让人身体上感到快乐或者说享受的场面,而且我个人觉得比电影更搞笑,打斗场面更艳丽,营造的气氛更好。

但是我觉得他比电影更雅,雅的多!

因为他更多的是给人灵魂上的回味,让人在读完之后,可以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还有另外一个解读的角度呀。

这个和身体上的享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随笔而已,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一下,谢谢。

在此推荐几部我觉得很有些雅味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7)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8)

悟空传语录配图(从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到今何在的悟空传)(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