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有一少女名为飞静,肤若凝脂,明眸皓齿,家中贫困,父母将她卖给村中瘸腿富豪胡一仿,一月后成婚。

飞静见胡一仿生的丑陋,不愿嫁给他,以死相逼,父母却将她关在房中,收下剪刀等尖锐物品。飞静日夜哭泣,不吃不喝直至晕倒。

教书先生纪疏林见飞静三日未来,心中焦急,前往飞静家中查看,得知飞静要嫁给胡一仿,劝说飞静父母,“飞静脑子好使,要是在学堂读书,一定不比那些男子差。”

飞静父母听闻,嗤之以鼻,古往今来,都是男子学习,哪有女子学书的道理,只要能相夫教子就是造化。

民间故事两书生争妻(民间故事未婚先孕)(1)

纪疏林见劝说无果,只得作罢,趁飞静父母不注意,将飞静带走。二人逃难学堂,纪疏林将飞静安排到偏房居住,日夜照看,飞静身体得以好转。

二人相处之下,互生情意,趁夜色缠绵,诉说情话。可好景不长,飞静父母找到她藏身之处,怒骂纪疏林失德,将女儿私自带走,遂将飞静带回。

飞静回至家中,呕吐不止,虚浮气躁,母亲请来郎中,郎中查看后说:“您家姑娘这是怀孕了。”

飞静父母听闻大惊,不可置信,她家女儿还未成婚,怎可能怀孕,念她之前居住在学堂,上门找纪疏林讨说法。

民间故事两书生争妻(民间故事未婚先孕)(2)

纪疏林无奈,说道:“我见飞静每日都藏在学堂外窗下听课,让其改变戎装,扮成男子进门听讲,我二人相处之下互生情愫,以行了夫妻之实,既然飞静怀孕,我便要履行职责,求二老将飞静许配给我。”

飞静父母听闻,勃然大怒,拳脚相加,让其不能起身。飞静母亲羞辱纪疏林,“你就是个穷教书的,哪里有资格娶我女儿,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你配吗?我已将女儿许配给胡一仿,没得商量。”

飞静父母要求飞静将腹中孽种打掉,飞静不愿,装疯卖傻。她父母见女子脑子不正常,便也不再相逼,只求成婚之日不被胡一仿发现,用布条包裹飞静腹部。

飞静蹿出家门,在大街上袒胸露怀,村中人见其腹部隆起,骂她不检点,还未成婚,就以怀孕。话传到胡一仿耳中,胡一仿前来退婚。

民间故事两书生争妻(民间故事未婚先孕)(3)

飞静父母为难,他们已将聘礼换成银钱,花了七七八八。胡一仿见飞静父母不退礼金,欲要将飞静捉走,卖到青楼抵债。

飞静父母哭嚎,中途纪疏林来到,从一包袱中拿出银钱百两,扔在胡一仿面前。胡一仿见状,收下银钱离去,走时还不忘吐了口痰,骂他们奸夫淫妇。

这时,纪疏林三鞠躬,从袖口中拿出一对碧玉,说道:“小生散尽家财,换取银钱百两,用来抵胡一仿的聘礼,现向二老提亲,往二老三思,将飞静嫁给我。这是我家传宝贝,拿到市面上也可值十几两银子,当做聘礼,不知可否?”

飞静父母见状,感激涕零,点头答应。飞静泪流满面,眼神恢复神采,不再疯癫。父母却没好气的说道:“你原来是装的。”

民间故事两书生争妻(民间故事未婚先孕)(4)

纪疏林因家财散尽,只得居住在飞静家中,他以前孑然一人,现在却有了老婆孩子,生活十分和美。

村中人知其纪疏林和飞静未结婚就行房,万人唾弃,现二人即将成婚,他们叮嘱孩子不让去学堂学习,且在二人成婚之时,宾客寥寥无几。

飞静父母却并不在意,大张旗鼓的张罗,热闹非凡。

成婚当日,午时,一道士从此经过,见飞静一袭红衣,腹部隆起,慧眼如炬,连连感叹,“真是神人也。”随后却跪地行礼,三叩九拜。村中人见状,议论纷纷。

民间故事两书生争妻(民间故事未婚先孕)(5)

飞静母亲见道士眉宇不凡,定来历不浅,邀请道士来家中小坐,好酒好菜伺候。道士和母亲交谈半天,母亲欣慰点头,面露喜悦。道士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起名为纪天高,嘱咐飞静母亲孩子出生后让其去原山寺祭拜,可保佑前途顺利,一飞冲天。

道士走后,母亲一心向佛,终日食素。身体有恙,卧床不起。临终之前教导飞静和纪疏林,孩子名叫纪天高,出生后去原山寺祭拜。

飞静和纪疏林整日照顾,在母亲临终之际,母亲才得以说出实情。

原来,那日道士和母亲交谈,腹中孩子是九阳星君转世投胎,天生不凡,十五岁便可成就一翻大作为,可这孩子命格虚弱,为此,需要家中一人祭拜,献祭寿元。母亲答应,为还未出生的孩子献祭自己剩余寿命,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民间故事两书生争妻(民间故事未婚先孕)(6)

飞静和纪疏林听闻,感激涕零,难掩悲伤。

后来,孩子出生,二人抱着纪天高去还愿,纪天高十二岁参军,十五岁平叛边境战乱,封为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