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

文/半岛渊编辑/半岛渊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一位上海老母亲收到一封女儿从北大荒寄来的信,读完信,这位老母亲当即慌了神。

信上说:“妈妈,我和房东大狼睡一个火坑,挺好的!”

老母亲当时内心就翻江倒海地崩溃了:这北大荒怎么连个铺都没有?让我女儿睡坑里?睡坑里也就算了,怎么还是火坑?还要和房东养的大狼睡?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2)

这位女知青潦草的字迹,让不明就里的妈妈日夜兼程地跑到北大荒去看望女儿。一进屋,她就被一张半人高,直通东西墙的土台子惊着了,上手一摸,还烫手。

“妈,这是火炕!”

“火炕?不是火坑啊?!大狼呢?”

女儿不好意思了,“是大娘!房东大娘!哪来的大狼?”

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背后,却真实地反映了南北生活的差异,也勾起许多漂泊在外的北方人心中难解的思乡愁绪。那是对家、家中的火炕无法抹去的记忆……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3)

火炕的历史

一如其他生活资料一样,火炕的出现也是为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的产物。由于我国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又大,于是,保暖是人们最切身的需求之一。

要追溯火炕的起源,可以从《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可见一斑。

这句话是说“有一只头是白色的小兔子,用泥把它包裹好,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这里的“炙”就是把物体放在火上烤炙的意思。可见在很早以前,火炕是人们烤炙食物的设备,并不完全用于寝卧。

根据《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中的记载“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这可以说是火炕的雏形。

到了唐代,“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舆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火炕。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4)

火炕的结构

现如今,许多人家都安装了地暖。要说地暖是火炕变形而来一点都不过份。一般我们把搭新炕叫盘炕。为什么是盘呢?

因为炕面底下是用土坯或砖一圈一圈垒起来的,结构就像是小型的迷宫,所以用“盘”是非常形象的

盘炕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炕都盘在靠南窗的位置,这样采光好,屋里亮堂。位置不能超过屋门,否则,就成了倒炕,不吉利。

其次炕面砖墙的层数,也不能错了,必须是五、六或者九、十层,也就是说按照“兴旺灭绝”的排序,层数要落在“兴旺”二字上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5)

现在许多人也不太讲究这些个老规矩了,一般都是建八层,这也符合当今的流行文化。

过去,一家人就一间大敞间,进门就是灶台,这灶台就连着火炕,一做饭,饭熟了,炕也热了。火炕自己也有一个灶门,在不做饭时要让炕热,就从这个灶门添柴点火。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慢慢地就发展成把里间与作饭的灶台用墙分隔开,但底下还是连着的。这样,做饭时炕热了,但油烟不会进入里间,这就有了厨房的模样。后来,北方的房屋就越来越多样了,有三间的,五间的,两三间房屋共用一个灶台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6)

火炕的形式

虽然,我国北方火炕根据地域的不同有细微的差别,但从原理、功能来说基本上是异曲同工。

由于近些年东北文化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呈现出强劲的文化输出趋势,使得东北火炕成为具有代表性文化的符号。因此,我们就权且以东北火炕来描述火炕的民俗特征

东北火炕最具代表性的是满族火炕、朝鲜族火炕和汉族火炕。

满族火炕最具特色的是“万字炕”,南西北三面筑炕,其中南北炕是大炕,与屋子的长度相等,西炕为窄炕,人们的起居坐卧一般在南北大炕上,西炕作摆放物品之用。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7)

南炕筑在南窗下面,在阳面,冬季阳光从南窗射入,南炕会比较暖和,一般给家中长辈居住。北炕较南炕阴冷些,往往是晚辈住或者用来存放粮食的。满族以西为贵,所以西炕最为尊贵,一般西炕人不能坐,只用来供奉祖先

朝鲜族的火炕是整个室内地面就是一铺火炕,用砖或石板铺成,在灶口烧火,烟气经过炕洞使地面烘热,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地暖,只不过朝鲜族的火炕是用烟火来取暖。由于室内地面就是火炕,朝鲜族的人们进屋时就把鞋脱在门外,席地坐卧

东北的汉族火炕是南北两铺大炕,民间称之为“对面炕”、“对炕”或“南北炕”。火炕与房屋一样长,南炕一般是长辈居住,兄弟子女在北炕睡。东北汉族的火炕炕面小,因此室内地面活动空间较大。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8)

火炕的传统习俗

一方火炕,也有着约定成俗的规矩。

炕头,连接着灶台,是火炕最温暖的地方,因此炕头是火炕的尊贵之位。所以,炕头的位置一般只能由一家之主、老人和客人来睡。

另外,到了东北,火炕上的枕头千万不能踩。从古至今,人们认为枕头是与头相连的,而头代表一个人最重要的地方,即是权利的象征,也是身份和地位的像征,是不容亵渎的。

踩枕头或坐枕头都代表踩头,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也是对人不尊重或轻视。如果火炕太热,可以坐在被子上,但不能坐在枕头上,这是东北火炕的一大禁忌。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9)

另一个东北习俗是晚上睡觉要头朝外。

头朝外,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人们会听得很清楚,翻身就可以起来,还可以避免窗下的冷气吹到头。并且,火炕烧热后,会有烟在炕洞里流动,如果头朝炕里睡,可能会被不慎冒出的烟味呛到,而头朝外睡,空气流通,有益于身体。

还有一个更科学的原理:东北的房子大多是坐北朝南的,设计得中规中矩,而地球的磁场在南北两极,如果人睡觉时把头朝北,那么大脑神经磁场与地球的磁场保持一致,更有利于睡眠

看似土得掉渣的火炕,却无形中与大自然保持不可言说的和谐。一种生活方式得以长久地延续,不仅仅是人们已适应了它,更多的是:当下条件下它是最符合人生存、发展的方式,更成为一种情感归宿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0)

火炕的温情

一部《人世间》火遍大江南北,一幅命运变迁的历史长卷下,浓浓的人间烟火味,让人驻足回味。一家人依偎在火炕上其乐融融,这画面就是北方人家的样子。

火炕几乎是承载北方人家所有快乐、悲伤的缩影。

火炕不仅是睡觉的床,也是餐厅。一张炕桌,一家人围坐着,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就着有一搭没一搭的家常里短,一粥一饭的平常日子也无比地有滋有味。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1)

吃完饭,收起炕桌,老人在炕头最暖的地方躺下撑撑腰,男主人靠着窗“吧唧吧唧”地抽着烟,跟旁边的老人天南海北、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天。

炕的另一边,就是孩子们的天地,大点的孩子支个桌子读书、写作业,小点的就在炕上欢蹦乱跳,闹得凶了,大人就喝斥告戒一番,才刚安静一会,又是一阵吵闹。

女主人里里外外地收拾消停,默默地在炕的一角找个位置坐下,拿出针线活细细密密地缝着,偶尔抬头应和一下老人与丈夫的话题,还不忘回头安顿大大小小的孩子。

天色已晚,孩子们也闹不动了,该睡觉了。

女主人利落地扫干净炕,从炕琴里拿出褥子、铺盖,一溜地铺开。打开火炕灶门,笼把火,这样,一晚上炕都暖烘烘的,一家人睡得踏实安稳。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2)

至此,许多南方人不禁纳闷了,这一大家子男男女女,要是再有新婚的小夫妻,大家都睡一张大炕上,多尴尬!?

这个问题,是站在如今物质条件好了,大家都注重隐私并有条件保证隐私的角度来问的。

在过去,物质极度贫乏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隐私只能通过有限的条件,发挥人伦智慧来解决。

一般来说,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结婚时会盖新房、盘新炕

稍差一点的家庭,在同一个屋内旧炕的对面再盘一个炕,分给年轻的夫妇。

而没有条件的家庭,就采取老人睡一边,中间隔着未成年的小孩,小夫妻俩单独睡另一边,有时也挂个帘子。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3)

其实,在南方,祖孙几代挤在一间小房内,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但人们总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文化、人伦去相对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对隐私形成了一种包容、看破不说破的态度。

正是这样的生活氛围,才形成了中国人家庭观念浓重、重视团体的人文特质也造就了北方人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火炕不仅承担了一个小家的起居、娱乐功能,它还实实在在是人们的社交、工作场所。

男人们聚在一起,围着炕桌喝着小酒,吹吹牛,指点江山的气概随着酒气也呼之欲出;七大姑八大姨聚在炕上,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又忽而高声忽而低声地传递着心照不宣的秘密,火炕就成了传遍村口巷尾的小道消息集散地。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4)

火炕的社会功能还体现在公务处理上,村里有啥大事小情,一声招呼,呼啦啦地一大群人往炕上一围,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村委会扩大会议的决议就在火炕上形成了。

火炕的用处还不只这些,它还能当烘干机来使

湿衣物在火坑摊开,一个晚上就干得透透的;一盆绿生生的豆子,往火炕上那么一放,长出的豆芽又白又胖;最神奇的是,它还是天然的孵化器,一筐鸡蛋用大棉被一盖,十天半月后,一窝活蹦乱跳的小鸡就孵出来了。

这小小的一方火炕,连接着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喜乐,也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火炕的历史也默默述说着生活的变迁。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5)

民国时期的大学者章太炎曾提出要废除北方睡大炕的习俗

他说:一个大通铺,父母、子女、妻妾睡在一起,“无所避忌,则德育无可言”;终日烧着火炕,屋子里闷热,让人头脑昏聩,所以“思虑不敏捷,则智育无可言”;又由于屋内高温燥热,让人筋络松弛,女人发育太早,“未及衰老,形色已枯,则体育无可言”

如章太炎般的文人雅士们从“德、智、体”批驳火炕的存在,可正是这俗如火炕的文化,孕育出中华民族注重群体、注重情感连接的人文主义浓厚的文化特征。

婆媳同住最尴尬的生活(为什么全家人睡在同一个炕上)(16)

现如今,我们的确进入到住楼房、睡软床的“文明”社会,社交生活也从火炕上唠嗑进化到微信、QQ,我们的隐私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但一个声音总在问:“为什么我们都活成了一座孤岛?!”

那热气腾腾的火炕、那暖暖的家的味道、那边界模糊的人际关系竞然成为一种遥远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