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我们越来越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实际上是来源于日语“无形文化财”的英译。在字面上,这个词特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财富——比如传统的工艺技术、表演技艺等,因此也被称为“无形文化遗产”。

全世界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亚洲国家日本。早在1950年时,日本国内已经立法,保护这种无形的文化资产。(1950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进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概念才开始在国际社会上产生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引入这一概念时,最早将“无形文化财”翻译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觉得不顺口,又翻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社会通用:“无形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中国政府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

那么“非物质文化”究竟是如何定义的呢?

一起来听听小磊老师是如何讲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什么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1)

“锦灵学堂”,是面向国内K12培训机构、幼儿园及学校,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开发的教育平台。平台主打“学习传统文化从启蒙开始”的设计理念,涵盖线上版权课程、线下衍生品、锦灵智慧教室三大板块,以动漫、交互游戏课件、丰富版权IP等为亮点,提升孩子传统文化学习兴趣,陪伴孩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