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陈海进,赵伟博,陈蓉芳,陈嵩)

1.核心观点

均胜电子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供应商,20/21 年收 入/利润受安全业务调整掣肘,短期阵痛。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成立伊始主要产 品为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空气管理系统、车身洗涤器等功能件。2011 年开始, 通过收购德国普瑞、美国 KSS(百利得)、日本高田等系列果敢的资本运作成长 为了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业务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电控/车 联网等智能汽车主要领域。21 年营收规模约 457 亿(17-21 年 CAGR 约 14%), 受汽车安全业务拖累,在均联智行(车联网)与普瑞公司(HMI、智能座舱及新 能源电控)收入规模/净利率均同比提升的情况下,业绩表观亏损,安全业务扭 亏是公司利润释放的关键。

安全业务盈利反转曙光已现,中长期前景亦可期。大额商誉减值/重组费用、 疫情停工损失/上游原材料及运费价格高企叠加收入负增长带来的毛利率滑坡等 因素是公司安全业务过去两年持续大额亏损的主因,22H2 以上因素均看好改善 (22 年再度出现大额商誉减值的可能性不大;重组进程接近尾声/疫情停工停产 影响预期降低/汇率负面因素消退;原材料涨价/运费高昂等因素 Q2均改善,叠加 国外内汽车市场需求持续提振,成本端压力缓解与收入端增速回暖共振,看好 22Q3 毛利改善;高田低毛利订单的兑现预计已接近尾声)。

中长期维度来看, “政策驱动 智能化进程深化”为汽车安全市场带来确定性增长动能,22 年安全 业务新增订单规模有望回到历史最佳水平,与行业龙头相比安全业务的收入增速 /毛利改善也有较大空间,前景可期。 从人机交互单元到域控制器,量价并举,均胜座舱业务收入高增可期。随着 液晶仪表与中控大屏的快速渗透及座舱域控、HUD 的放量,25 年国内智能座舱 市场规模预计将破千亿。公司座舱产品逐步从按钮式简单模块转型座舱域控等复 杂交互系统,已具备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开发能力,并支持包括高通、华为在 内的主流座舱芯片平台,基于华为芯片、鸿蒙操作系统的座舱平台 22Q4 将开始 量产。“产品升级 背靠华为生态”,看好座舱业务保持中高增速。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

深耕 BMS 多年,车载功率电子产品线拓展顺利,享行业电动化进程提速红 利。受益行业电动化进程提速,27 年全球/国内 BMS 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 885/382 亿,CAGR 分别为 22.2%/23.4%。800V 高压平台业已成为车企缓解消 费者续航里程/补能时间忧虑的重要方式。均胜普瑞作为国内领先的 BMS 供应商, 是宝马、大众、奔驰、保时捷等全球知名 OEM 的核心供应商。800V 电压平台的 商用化加速也将为公司系列车载功率电子产品(高压充电技术、充电升压器、 DC/DC 电压转换模块、OBC 等)带来大量商机,电控业务成长性值得看好。

乘智驾大时代东风厚积薄发,均胜智驾/网联布局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国 内 L2 级 ADAS 渗透率已达 20%,L2 及 L3 以上级 AD 领域,法律法规日趋成 熟,高端旗舰车型硬件冗余充分,行业发展提速,预计 25 年国内乘用车 ADAS/AD 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481/717 亿,21-25 年 CAGR 分别为 28%/81%。车 路协同作为配套单车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也将迎来发展黄金期。均胜目前在智驾 领域已能提供从 L0-L2 ,涵盖多种传感器方案的智驾全栈解决方案,22年预计 将有多款车型定点落地。

公司日前官宣将为国内知名 OEM 提供基于双 Orin 的智 驾域控,高端平台已实现“从 0 到 1”的突破,智驾业务 23 年有望步入快速发展 期。车路协同方面,均胜智联拥有超过 20 年的全球顶级车厂 Tier1 服务经验,导 航信息娱乐系统配套大众、奥迪、福特等全球知名 OEM,5G-V2X 量产配套蔚来 及华人运通,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整车 OTA、信息安全等方面竞争力均较强, 看好享受国内车路协同市场迅速起量的红利。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2)

2.公司概况:“汽车安全 汽车电子”双轮驱动,逐浪电动化/智能化的全球级Tier1

均胜电子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供应商。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成立伊始主要产品为发动机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空气管理系统、车身 洗涤器等功能件。2011 年公司实现借壳上市的同时,成功收购全球知名豪华车 零部件供应商德国普瑞(Preh GmbH),拉开了全球化并购的序章,业务线也从 功能件及总成拓展至集成式中控台、空调控制器、多功能方向盘开关等人机交互 模块。2013年公司成立新能源研究院前瞻布局 BMS 等新能源电控系统。14 年先 后完成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 IMA、内饰件公司 Quin 的并购。16年收购德国 TS 道恩汽车信息业务板块,并与普瑞车联网事业部整合成立 PCC(普瑞车联),并 完成对全球知名汽车安全系统厂商 KSS(百利得)的收购,车联网与汽车安全业 务正式起步。

17 年公司剥离工业机器人业务,推进 KSS 业务整合的同时,着手 收购全球汽车安全龙头厂商日本高田。18 年公司成功收购高田除气体发生器之 外的主要资产,与 KSS 整合成立均胜汽车安全系统公司(JSS),成为全球第二 大汽车安全厂商。19 年 PCC 与 JPCC 整合为均胜车联事业部,20 年更名为均联 智行,同年剥离功能件业务。21 年战略投资图达通,并新设智能汽车研究院发 力智能驾驶领域。22 年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增持均联智行的同时,继续减持均 胜群英。18 载砥砺奋进,均胜通过系列果敢的资本运作实现了业务持续升级并 成长为了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电控/车 联网,公司逐浪电动化、智能化的新征程业已开启。

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剑峰先生为公司实控人。王剑峰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2.49% 的股权并通过控股均胜集团间接持有公司 18.3%的股权,为公司实控人。公司核 心子公司包括普瑞(Preh)、均胜安全系统、均联智行、智能汽车研究院、新能 源研究院等(原主营汽车功能件的子公司均胜群英于 21 年脱表)。21Q4 公司发 布员工持股计划,回购900万股,授予包括3名高管在内的27名核心骨干员工, 并设立了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目标(22/23/24 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 5%/7%/9% 或 22/23/24 年公司净利润率为 2.5%/3.5%/4.5%以上),21 年员工持股平台目前 持股占比约 0.66%。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3)

公司业务涵盖汽车安全、智能座舱、新能源电控、智能驾驶及车联网等多个 领域。公司下设汽车电子、汽车安全两大事业部及智能汽车技术、新能源两大研 究院,按财报口径可以划分为汽车电子系统及汽车安全系统两大业务线:

1)汽车安全系统:全面覆盖主被动汽车安全、集成安全系统及相关核心零 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主要经营主体为子公司均胜安全系统(JSS,整合了 KSS 与高田),隶属汽车安全事业部。被动安全产品主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 方向盘等,主动安全方面目前涉及安全类自动化技术、事故预防及保护系统等, 例如智能传感器、面部识别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前期机电一体化约束准备、 主动车身面板、车辆火灾保护系统和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池断开装置等。此外,均 胜安全旗下的集成安全事业部作为创新尖端技术孵化器,致力于探索开发多系统 融合的非传统汽车安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视觉和雷达解决方案、高级传感器与 机电一体化产品、事故预防及保护系统、3D 压感触控、主动转向系统、气体探 测等等。

2)汽车电子系统:主要涵盖智能座舱、新能源电控、智能驾驶及车联网等 多个领域。智能座舱方面,均胜已从提供按钮、控制面板等偏功能件的单一模块 或系统迭代为提供覆盖域控制器、操作系统、人机交互、中间件和应用层算法的 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电控方面,公司产品包括电池管理、车载功率电 子等,普瑞公司具备 12V、48V、400V 和 800V 等全电压平台的 BMS 研发与制 造能力,车载功率电子已量产产品包括充电升压模块、多功能 DC/DC 电压转换 器和车载充电机(OBC)等。

智能驾驶方面,公司能提供从 L0 到 L2 的全栈式 解决方案,涵盖域控制器、传感器、中间件和应用层算法等,目前已能提供从 L0 到 L2 的全套智能驾驶产品,涵盖 1V、1V1R、1V5R、11V5RXL 等多个架 构方案,并正积极推进与国内外高算力芯片平台厂商合作的商业化落地。车联网 方面,均联智行已实现 5G-V2X 量产,公司在混合式/车道级导航、高精度定位、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OTA 等车路协同领域亦均有技术/产品布局。

公司客户全面覆盖国内外主流 OEM 及全球知名 Tier1。汽车安全领域:公 司客户范畴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全球主流主机厂。汽车电子领域 :智能座舱方面, 公司在与大众、宝马、奥迪、通用、福特、特斯拉等国际整车厂保持密切合作的 同时,近年来陆续拓展了包括南北大众、长安福特、吉利汽车在内的主流合资及 自主品牌客户。新能源电控方面,公司是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沃尔沃、 吉利、广汽等整车厂的核心供应商。智能驾驶及车联网方面,公司 DMS 产品已 配套通用、一汽大众、华晨宝马等厂商,车联网/及 5G-V2X 则已配套南北大众、 蔚来、华人运通等 OEM。此外,公司与理想智造、佛吉亚、采埃孚、延锋伟世 通、博世、大陆等全球知名 Tier1 亦有业务上的合作。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4)

2017-2021 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14.5%,营收起伏较大主因系汽车安全业 务波动/延锋百利得、均胜群英脱表。2017-2021 年公司收入从 266 亿元增长到 457 亿元,4 年 CAGR 约 14.5%。18 年日本高田业务并表,公司收入大幅增长 ( 111%);20 年全球汽车产业链受到疫情冲击,汽车安全业务衰退明显(- 30%),叠加延锋百利得脱表,营收负增长(-22%)。21 年疫情反复/行业“缺芯” 加剧叠加人民币强势带来的美元/欧元计价营收折算损失及功能件业务脱表(均 胜群英),公司营收小幅下滑(-4.6%)。

汽车安全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汽车电子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显著,当前 主要收入来自于国外地区。21 年汽车安全产品占公司收入比重的 71%(同比 2%),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功能件业务剥离以及汽车电子业务本身的快 速增长(21 年 24%),21 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显著(28%,同比 7pcts)。从公司收入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21 年来自国外的收入占比达 75%, 国内收入占比约 24%。

2020 与 2021 年盈利的主要掣肘因素在于汽车安全业务大幅亏损。20/21 年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负增长,并在 21 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拆分均胜主要 参控股公司的盈利情况可知 20/21 年均胜安全分别亏损 13.86/46.39 亿(21 年安 全业务计提了 20.19 亿的商誉损失),受汽车安全业务拖累,在均联智行(车联 网)与普瑞公司(HMI、智能座舱及新能源电控)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均同比提升 的情况下,公司表观亏损扩大,均胜安全扭亏是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改善的关键。

毛/净利率近年呈下滑趋势,三费水平有所提升。21 年公司毛/归母净利率为11.6%/-8.2%,同比分别-1.7/9.5pcts。销/管/研费用率分别为 2.6%/6.1%/5.1%, 同比分别 0.7/-0.3/ 0.3pcts,总体三费费用率 13.8%,同比 0.7pcts。安全业务/汽车电子电子业务较之可比公司毛利率均有长足改善空间。21 年 均胜安全业务毛利率为 8.5%,远低于行业龙头奥托立夫 18.4%的水平。与国内 两大汽车电子龙头厂商德赛、华阳 21 年 24.6%/21.6%的毛利率水平相比,均胜 汽车电子业务 21 年 19%的毛利率同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承压,收现比较为健康。21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 量为 18.21 亿,同比-42%,与收入/利润走势一致,近两年有所承压。21 年公司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约 72 亿(同比-3%,占营收比重的 16%),收现比为 115%,回款情况良好。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有所延长,原材料为存货的主要构成。21 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 70.3 亿元(22Q1 为 74.6 亿),其中原材料占比达 59%,存货周转天 数约 64 天,较之 20 年底 63 亿的存货水位,公司为应对缺芯及原材料涨价风险 明显加大了备料力度。人员持续精简,人均创收显著回升。截止 21 年底,公司员工人数约 4.3 万 人,同比-20%,随着安全业务整合的深化,较之 18 年近 6 万的峰值,21 年公司 人员规模已显著精简(其中生产人员数量从 18 年的 5.1 万较之 21 年底的 3.6 万), 公司人均创收同样显著回暖至 106 万。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5)

3.汽车安全业务:盈利反转曙光已现,“政策 行业智能化”驱动,汽车安全前景可期

3.1.汽车安全可划分为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两大类,行业格局集中,均胜位列行业Top2

汽车安全系统主要包括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两大类别。其中被动安全是指在 事故发生时被动触发的帮助车上成员减轻伤害的安全装置,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 保护,除了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等老三样外,还包括安全座椅、头颈保护、 安全车身等等。与被动安全相对,主动安全是指以避免事故发生为目标的汽车安 全系统,可以划分为提醒和干预两类,其中提醒类包括盲点检测(BSD)、双预 警系统(前方碰撞预警 FCW、车道偏离预警 LDW)、驾驶员行为检测(DMS) 等,干预类系统一般直接作用于车体/乘员,例如车道保持(LKA)、紧急制动系 统(AEB)等,主动安全系统通常需要依赖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在内智能传感器采集信息并依托控制器决策、执行器执行。

21 年全球/国内被动安全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204/56 亿美元,发达国家市场单 车价值量明显高于新兴市场。根据奥托立夫的数据,21 年全球汽车被动安全平 均单车价值量(CPV)约为(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行人安全防护) 250 美元,国内约为 218 美元,明显低于北美发达市场(CPV 约为 375 美元)。 考虑重卡、巴士等重型车配备安全气囊的比率较低,仅以轻型车销量作为市场空 间的测算依据,根据 LMC Automotive 的数据 21 年全球/国内轻型车销量分别约 为 8143/2549 万辆,由此可得全球/国内被动安全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204/56 亿美 元,虽然全球轻型车销量萎靡,但 CPV 的快速提升依然拉动了全球市场增长 (同比 7%),国内市场(同比 12%)增速快于全球。

被动安全市场格局高度集中,均胜位列行业 Top2。21 年奥托立夫(43%)、 均胜电子(26%)、采埃孚(24%)三者全球市场市占合计约 93%,市场高度集 中。分产品类别来看,2020 年均胜安全带、方向盘两大细分领域市占位列行业 第一,安全气囊市占仅次于奥托立夫,位列行业第二。均胜安全为全球所有主流 主机厂供货,安全气囊年与卷收器产能均过亿件,方向盘产能过 2000 万件。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6)

3.2.为什么我们看好22H2公司安全业务的盈利情况有望显著改善?

大额商誉减值/重组费用、疫情停工损失/上游原材料及运费价格高企叠加收 入负增长带来的毛利率滑坡等因素是公司安全业务过去两年持续大额亏损的主因。 根据公司 21 年业绩预告问询回复函及公司年报的披露,20/21 年公司汽车安全业 务分别亏损 13.86/46.39 亿,主要亏损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Q3 以来汽车安全业务上游主要原材料丙烯、铝、热轧薄钢板、铜等价 格明显上升;21Q4 结转为营业成本的原材料主要是 21Q3 采购,21Q4 营业成本 上升约 3.1 亿,与终端客户协商高价物料补偿/产品涨价等事宜未达成一致,导致 营收增长不同步,毛利润亏损 3.1 亿;

2)受疫情反复及供应链波动影响,公司在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的部分国家 一些工厂集中出现停工停产的情况,21 年受疫情停工带来的利润损失约 6亿。汽 车安全业务人员/产能重组带来的费用支出约 1.47 亿; 3)受全球汽车产业链“缺芯”持续/原材料、运费高企/疫情反复/市场无风 险利率提升/全球轻型车市场景气度下行等因素影响,公司安全业务 21 年计提了 20.19 亿的大额商誉减值;

针对以上掣肘汽车安全业务利润释放的因素我们认为在 22Q2 均已显著改善, 安全业务 22H2 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振: 为什么我们看好 22 年公司安全业务的盈利情况显著改善?

1)22 年再度出现大额商誉减值的可能性不大:从均胜的商誉构成来看,主 要来自于 KSS 与 PCC 两大子公司,PCC 已并入均联智行,主业为高成长性的车 联网业务,计提减值准备的可能性不大。商誉减值风险主要来自 KSS,进一步拆 分 KSS 商誉的区域构成,21 年除中国区外均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完成减值后 美洲区/欧洲、中东和非洲区商誉账面价值仅约 0.8/3.5 亿,减值风险不大。商誉账面价值主要集中在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国内3 月下旬开始,受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影响乘用车产销承压,但 5 月开始,疫情好 转叠加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等系列政策催化,乘用车产销回暖显著。根据 7 月 份 LMC 给出的最新预期,中/日/韩 22 年轻型车销量预计均将正增长,公司在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业务明显衰退的可能性 也不大。综合来看,再度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可能性不大。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7)

2)重组进程接近尾声/疫情停工停产影响预期降低/汇率负面因素消退:公 司 18 年开始整合 KSS 与高田的安全业务。根据公司 21 年年报披露,基于业绩 驱动为导向,21 年均胜重新任命了包括均胜安全全球 CEO、欧洲区 CEO、北美 区 CEO 在内的系列高管,并通过重组减员、自动化持续投入、生产线平衡等方 式推动全球员工规划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将产能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高成本国家/地区向罗马尼 亚、匈牙利、墨西哥、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地区及国内进行结构性转移。以上 举措已产生积极效应,据公司 22Q1 业绩说明会披露,22 年 3 月开始,公司北美地区已实现盈亏平衡,22Q2 开始盈利,欧洲区因地缘政治扰动,整合进程稍有 延后,预计 Q2 也将进入尾声。

22Q1/Q2 公司重组费用支出约 1.6/0.4 亿,环比 明显减少。22Q1 受西安、上海等地疫情影响,公司停工损失约 0.4 亿,22Q2 约 1 亿,22H2 预计疫情停工损失预计也将收窄。此外,根据公司一季报披露, 22Q1 人民币强势,导致公司以美元/欧元计价收入折算损失约 5.58 亿,Q2 开始, 美元持续强势,欧元兑人民币汇率 7 月虽有所走低,但预计 22Q2 始,汇率对均 胜(海外收入超 70%)的影响已由负面转为正面。

3)原材料涨价/运费高昂等因素 Q2 均改善,叠加国内外汽车市场需求持续 提振,成本端压力缓解与收入端增速回暖共振,看好 22Q3 毛利改善:21Q3 以 来处于价格高位的丙烯、铝、热轧薄板、铜等汽车安全上游主要原材料均价在 22Q2 环比 22Q1 均显著改善(环比分别-15%/-11%/-18%/-5%)。运费方面, 22Q2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均值环比-18%,较之 21Q3 均值下降 41%,海运成本 压力显著缓释。因“缺芯”而价格持续高企的车载 MCU 价格也出现积极变化, 从 最 为 热 门 的 两 款 32 位 意 法 低 功 耗 MCU价格走势来看,22Q1为报价均价峰值,7月份二者报价已经 降至 35 元/15 元,虽较之 20 年 10 元/6 元的常态价格仍贵得多,但 22Q2 以来均 价已大幅度下滑。

收入端,虽然 22H1 国内/国际需求受到疫情及地缘政治因素扰 动,但根据均胜在上证 E 互动平台上的答投资者问披露,5 月底公司上海青浦、 临港已全面复工复产,目前产能接近满产,公司客户亦未出现下调 22 年需求计 划的情况,22H2 收入端的增速显著回暖值得期待。考虑到均胜 22H2 也有望获 得终端客户针对高价物料为公司提供的补偿,看好 22Q3 安全业务收入/成本剪刀 差逆转带来的毛利明显改善。

4)高田低毛利订单的兑现预计已接近尾声:18 年均胜收购因安全气囊缺陷 而宣告破产的高田,当年安全业务新增 550 亿元新单(17 年新增订单约为22亿美元),这批新增订单多来自高田,受高田声誉影响,议价能力较弱,导致毛利水平较低。汽车零部件厂商新增订单通常是 5 年左右的生命周期,并且非线性兑 现,按照“预研、定点→拿单→研发→采购、出样→测试→SOP→大规模出货→ 尾单”的项目进程,18年的新增订单19年起量,20/21 年达到出货量峰值,随 着新车型推出/老车型出货量衰退,22/23年兑现少量尾单,22年安全业务中低毛 利订单比例有望较大幅度下降,且23年安全业务毛利结构预计还将进一步优化。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8)

3.3.展望汽车安全业务的未来,持续增长/利润率改善的前景明朗

3.3.1.政策驱动主、被动安全加码,智能化浪潮下主动安全进入快速渗透期

被动安全作为保障司乘安全的基础设施,政策与评测标准的制定持续推动被 动安全设施的数量及智能化水平提高。据 NHTSA 的统计分析,安全气囊结合安全带使用可以有效保护驾驶员,安全保护率为 50%;只使用安全带,安全保护率 为 45%;而仅使用安全气囊,安全保护率只有 13%,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结合使 用能明显减少事故伤害。基于二者的重要性,从安装前排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 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枕,到推动前后排安全带、侧向/膝部安全气囊普及,相 关法律法规及评测制度多年来持续加码的进程并无停歇。

从 OEM 本身的意愿来看,对于被动安全的重视度同样也在提高。以安全气 囊为例,我们统计了 18-22H1 汽车之家不同价格带销量前 10 的乘用车车型安全 气囊的平均数量,总体来看安全气囊的数量与价格带高低正相关,22H1 所有价 格带热销车型安全气囊平均数量均在 5 个以上。从横向的时间维度来看,次高端 及平价热销车型(25 万以下)安全气囊平均数量是稳步提升的。再具体到车型 端,以特斯拉 model Y 为例(30 万级别),车舱内配备了 7 个安全气囊和多个碰 撞传感器,安全气囊反应时间可精确到毫秒级别。

比亚迪海豹(20 万级别)更 是全系标配了前排双气囊、前后排座椅侧气囊、前后贯穿气帘和主驾驶膝部气囊 共计 11 个气囊,在被动安全方面给出了十足的诚意。考虑到安全带也同样有产 品形态升级的逻辑在,即便不考虑全球轻型乘用车销量未来几年有望回暖的趋势, 驱动被动安全市场保持增长的动力也仍然明确。

与安全气囊主要依托数量增加驱动的逻辑略有不同,安全带市场的增量预计 主要来自产品形态的升维。电动(主动)安全带在传统安全带(限力式/预警式) 的基础上集成了电控单元(ECU)及传动、电机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行使状态, 智能的判断危险发生可能性并及时进行提醒,在碰撞前提前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 以纠正乘员的非正常坐姿的情况,若危险解除,其重新进入舒适性模式,让乘员 得以继续正常驾驶汽车,因此它的引入除了能保证乘员用车的舒适性,还将让乘 员的驾驶得到更有效的安全保障,市场前景应用广阔。

根据立鼎产业研究网的数 据,当前多数车型前排座位使用限力和预紧式安全带,后排座位使用普通和限力 安全带安全带,平均单车价值量合计在 400 元左右。电动安全带单车价值量则 能达到2000元左右,目前渗透率仍极低,根据汽车之家数据,预期2030 年国内 电动安全带渗透率有望达到 10%,对应国内市场价值预计会突破 80 亿元,带动 整个被动安全市场扩容。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9)

“政策驱动 智能化进程深化”主动安全需求方兴未艾。1978 年制动防抱死 装置(ABS)的面世是主动安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保障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性 的功用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在此之后,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汽车工 业发达市场开始积极推动 ESC、BSD、LDW、BSD、FCW、AEB 等系列主动安 全系统的普及。

国内市场如是,C-NCAP 作为国内主流的新车安全评价规程, 《C-NCAP 管理规则(2021 版)》较之 18 年版,新增 AEB 二轮车测试项目,新 增车辆 LKA、LDW、BSD、SAS 等性能的测试报告审核,并将主动安全权重从 18 年版的 15%提升至 25%,将对乘用车 ADAS 搭载率的提升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此外,主动安全作为 ADAS/AD 系统的刚需属性,对于保障智能驾驶的安全性至 关重要。以 AEB 为代表的主动安全功能也需要很强的感知技术作为关键支撑, 并依赖智能驾驶系统来实现,因此可以视为 ADAS 系统或更高级智能驾驶的组成 部分,电动化、智能化进程的深化必然直接推动主动安全系统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从热销车型主动安全设施的配置情况及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看,主动安全同 样是车企较为核心的卖点。根据汽车之家数据,从不同价位销量前 10 车型典型 主动安全功能搭载情况来看基本与车型价格带高低正相关(这与被动安全的趋势 一致,而国内市场车型价格带上行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22H1 国内 25 万以上车 型销量占比约 32%,较之 18 年提升接近 9pcts),15 万以上热销车型主动安全功 能配置率维持高位,15 万以下热销车型从时间线维度纵向来看,主动安全功能 搭载率提升明显(例如 10 万以下热销车型 DMS 配置率从 19 年的 0%提升至了 21 年的 30%)。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根据汽车之家的调研数据,主动安全系统 是用户最愿意额外支付选装费用的配置。

全球汽车安全市场 25 年 500 亿美元空间,主动安全市场将成为核心增长引 擎。看好单车主被动安全系统平均价值量提升(产品形态往高端化升级也有望助 力行业毛利改善),加成全球轻型车市场回暖,我们预计 25 年全球汽车安全市场 规模将达到 498 亿美元(21-25 年 CAGR 约 13%),其中主动安全市场由于单车 价值量的迅速提升,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27 亿美元(21-25 年 CAGR 约 22%),高于全市场增速。

3.3.2.安全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利润率持续改善的前景较为明朗

与奥托立夫相比,均胜安全业务收入增速/毛利率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受疫情扰动、缺芯等因素影响,全球轻型汽车销量近年来持续萎靡,但奥托立夫 21 年便已重回增长轨道,22 年在遭遇地缘政治扰动的背景下,其 7 月给出的全 年增速预期仍为 13%-16%,营业利润率预期为 6%-7%。与之相比,均胜安全在 增速、毛利、净利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随着均胜安全全球业务整合接近 尾声,完全有理由期待安全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毛利率也看好回归到 15%的历 史均值。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0)

主/被动安全产品持续创新,看好与座舱、智驾及网联业务协同共振。在产 品创新方面,公司已经陆续开发量产驾驶员监控系统、车内乘员监控系统、电动 安全带和智能方向盘等集成安全解决方案、顶棚式乘员气囊、远端气囊等新型安 全气囊系统以及高压电池断开装置等创新系统。据 21 年年报披露,公司 DMS 产 品已在凯迪拉克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CT4、CT5、Escalade 等),未来也将在 通用等品牌其他车型中大规模应用。看好公司主动安全产品放量提速,并与座舱、 智驾及网联业务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安全业务国内市场开拓顺利,产能投放持续加码,整体新增订单规模有望重 回 18 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在积极整合海外产能布局的同时,公司加码布局快速 增长的国内市场。19 年公司设立上海临港工厂,并于 2020 年初斩获全生命周期 过百亿的特斯拉国产 Model 3/Y 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多项产品订单,与 小鹏、吉利、奇瑞、长安、理想、长城、广汽埃安等主流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均有 合作。22 年 7 月,均胜规划年产能 400 万个方向盘与 1000 万个安全气囊的合肥 基地正式动工,深度布局合肥这一国内汽车产业高地。

新增订单方面,公司公众 号披露,均胜安全近期斩获某全球知名整车厂商新能源车型汽车安全产品项目定 点,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 115 亿元,截止今年 8 月初,公司累计新获汽 车安全类产品项目定点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 370 亿元(约为 21 年全年的 1.8 倍), 安全业务订单复苏强劲,看好 22 年安全业务年度新增订单回到 18 年 550 亿的历 史最佳水平。

4.汽车电子业务:拥抱电动化、智能化大时代,座舱/电控/智驾/网联共谱二次增长新篇

4.1.智能座舱业务:“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助力经营潜力释放

4.1.1.座舱智能化程度持续提高,大屏/多屏/一芯多屏趋势渐起,有望带动千亿市场

智能座舱是智能化的汽车驾驶与乘坐空间。与传统机械座舱不同,智能座舱 追求更加高效、智能的感知座舱环境,其寄希望于通过人、路、车、云协同运作 的方式,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需要,最终发展为“智能移动空间”。智能座舱主 要包括车载信息系统(中控)、仪表显示系统、抬头显示器(HUD)、流媒体后视 镜、语音交互系统等。

“多屏/大屏化”与“一芯多屏”是座舱产品最鲜明的发展趋势。当前大部 分车企采用 1-2 块中控屏幕的方案,随着行业竞争加剧,3 块及以上数量屏幕的 方案占比预期将明显提升。此外,屏幕分辨率水平也有望进一步提高。根据 IHS Markit 的数据,目前中控屏幕以 800×480 规格为主,未来 12 英寸以上屏幕大部 分都将是 1280×720 的规格,部分屏幕分辨率将升级至 1920×1080,甚至更高 分辨率。中长期来看,50 万像素以下的屏幕将逐步减少至不足 30%,50-100 万 像素屏幕占比将增长至 60%以上,另有超过 10%的屏幕将配置百万像素以上的 分辨率。此外,随着整车架构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进,座舱平台逐步向“一芯 多屏”的域控模式转变,IVI、HUD、全液晶仪表等将从屏机一体的模式(各个 屏与 ECU 耦合)转向由统一 DCU 控制。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1)

液晶仪表与中控大屏快速渗透,座舱域控制器已开始放量。根据高工智能汽 车数据,21 年国内新车前装标配联网智能座舱上险量为 277.57 万辆(同比 55%),搭载率达 13.6%(同比 4%),其中全液晶仪表/10 英寸以上中控屏渗透 率分别为 30%/39%,同比 8pcts/9pcts,为渗透率提速最显著的细分领域。域控 制器装机量步入快速增长期,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虽然受疫情影响 4、5 月 份座舱域控出货量同比负增长,但 22 年 1-5 月座舱域控累计出货量约 47 万套 (同比 25%),按狭义乘用车销量口径测算,22 年 1-5 月座舱域控渗透率约为 6.4%,同比 1.9pcts。

看好 25 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突破千亿。21 年国内传统座舱市场规模约 239 亿元,以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座舱域控、HUD 等为主的智能座舱市场规 模约为 385 亿。我们认为随着中控/液晶仪表/HUD 持续普及、尺寸扩大、屏显技 术升级(屏从 LCD 向 OLED、miniled 等方向演进;HUD 从 C-HUD 升级为 WHUD、AR-HUD)、高端座舱域控的逐步渗透,26 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望 达到 1322 亿,21-26 年 CAGR 约为 28%。

4.1.2.从人机交互单元到域控制器,量价并举,均胜座舱业务收入高增可期

均胜座舱业务已从提供单一模块或系统迭代为覆盖域控制器、操作系统、人 机交互、中间件和应用层算法的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公司 11 年通过收购普 瑞切入座舱电子赛道(普瑞早在 08 年便开始为宝马提供 iDriver 人机交互系统、 空调控制器及音频控制产品),收购初期主要产品为驾驶员控制系统、空调控制 系统及方向盘控制器等传统物理按键产品,核心客户均为高端/全球品牌(宝马、 奔驰、大众(奥迪、保时捷)、福特、通用等)。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座舱产品矩 阵日益丰富,在一体化交互界面、触屏应用、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触觉反馈、 手势识别等座舱交互领域均有深厚技术储备,产品形态日趋高端化、复杂化,在 继续与大众(迈腾、帕萨特、高尔夫、ID 系列等)、宝马(X5、X7、i 系列等)、 奔驰(S-class)、奥迪(A3-5、A8、Q3、Q5、TT 等)、通用(凯迪拉克、雪佛 兰等的多款车型)、福特(林肯 MKC、Mach-E 等)、特斯拉等国际 OEM 保持紧 密合作的同时,均胜已开始积极拓展与自主品牌及新势力的合作。

公司已具备包括域控制器在内的智能座舱整体软硬件解决方案开发能力。均 联智行早在 2020 年便量产落地了南北大众基于瑞萨 R-Car M3 应用 Hypervisor 实现双系统座舱运营的域控方案。目前,公司智能座 舱方案在硬件上支持各种主流芯片,在软件上支 持 Hypervisor 虚拟隔离技术、各种中间件和开发工具,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以及 车企定制化需求的软件开发,满足严苛的功能与可靠性测试要求。此外,据公司 21 年年报披露,均联智行 21 年 8 月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将以华为芯片及鸿蒙 操作系统、自身软硬件架构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为载体,开发完整的智能座舱解 决方案,致力于提高消费者的互动体验,目前已经与国内某知名自主品牌签署订 单协议,预计 2022 年四季度开始实现量产。高度看好公司依托座舱域控全芯片 平台能力斩获更多高端座舱域控订单,并享受背靠华为的国产生态红利。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2)

4.2.新能源电控业务:深耕BMS多年,车载功率电子产品线拓展顺利,享行业电动化进程提速红利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保障动力电池安全性、提高动力电池工作耐久性、 增强动力性能及提高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核心部件。BMS 通过与动力电池紧密 结合的传感器,对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进行实时勘测,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 到控制器中,以实现对电动系统的全面管理。BMS 大体可以划分为显示、采集、 主控三个模块,分别对应 BMS 系统五大功能—电池状态监测、电池状态估算、 电池安全保护、电池能量控制和电池信息管理。新能源汽车 BMS 产业链上游由 核心零部件 BMS 芯片、PCB 板及其他电子元器件、LED 显示屏、线束等厂商组 成;中游负责 BMS 设计和生产制造,主要玩家由专业 BMS 厂商(均胜普瑞属于 该类别)、整车&PACK 企业、动力电池 BMS 提供商组成,下游应用在各类新能 源车型中。

行业电动化进程提速将带动 BMS市场快速成长。根据乘联会数据,22H1国 内新能源车狭义渗透率约为 24.2%,较之 21 年 14.9%的渗透率,大幅提升 9.3pcts,行业电动化进程的提速将进一步激发国内 BMS 市场活力。根据 QYResearch 数据,20 年全球/国内 BMS 规模分别约为 217/88 亿,2027 年有望 分别达到 885/382 亿,CAGR 分别为 22.2%/23.4%。

800V 高压平台已成为车企缓解消费者续航里程/补能时间忧虑的重要方式。 在相同功率下,800V电压平台较 400V电压的电流减半,反应到实车上所带来的 改变就是电池包充电热量降低,且低成本、轻量化、EMC 干扰降低,车辆充电 效率和续航里程均能够提升,让充电补能体验趋近燃油车加油体验。缩短补能/ 延长续航里程是目前电动车升级的核心诉求之一,保时捷 Taycan 是全球首款上 车 800V 电压平台的车型,此后包括奔驰 EVA 平台、通用 BEV3 平台和现代 EGMP 平台等全球型车企高压平台陆续发布。国内方面,首款采用 800V 碳化硅平 台的小鹏 G9 预计年内上市,正式开启我国 800V 架构落地元年。

均胜普瑞深耕 BMS 市场多年,是国内领先的专业 BMS/车载功率电子产品 提供商。公司 BMS 产品具有高精度参数监测、关键状态估计和单体均衡等功能。 从历史沿革来看,早在 2011 年德国普瑞便开始为宝马的混动车型提供 BMS 方 案,均胜收购普瑞后与宝马在 BMS 领域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同时,公司陆续 成为特斯拉、奇瑞、吉利、奔驰、大众、日产、福特、上汽通用五菱等主流车企 BMS/相关零部件核心供应商,根据 NE 时代的数据,21 年均胜普瑞 BMS 装机量 约8.8万套,同比 215%,市占约2.9%,看好持续受益国内外电动化浪潮深化。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3)

800V 电压平台的商用化历程加快将为均胜车载功率电子业务带来崭新机遇。 车企向 800V 电压平台切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车辆的电池组、电驱、电控、 电器等都需要重新选型,考虑到市面上大多数充电站电压均为 400V,亦对充电 站的平台电压匹配提出了新要求。均胜普瑞在高压充电技术、电子多功能 DC/DC 电压转换模块、双向车载充电机和充电升压器等领域均有布局。公司在 关键功率电子的集成化方面亦有技术储备,如三合一的多功能 DC/DC 电压转换器等。这款产品能满足 800V 直流电压的低压转换功能,即实现 12V、48V 和 400V 三种电压的转换,分别为车载电子控制系统、动态悬架和电动空调等部件 提供电源(均胜为保时捷 Taycan 配套 800V 升压模块及 400/48/12V 直流转换模 块)。

除了单独模块集成外,均胜 21 年成立新能源研究院,积极推动电控模块多 合一开发,例如DC/DC电压转换器与车载充电机(OBC)、配电单元(PDU)形 成三合一的集成化、轻量化产品,帮助未来高压平台车型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 目前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方案,与内外若干家主机厂积极接洽中。据公司公众号披 露,截止 22 年 7 月均胜累计新获 800V 高压快充项目定点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 90 亿元。

4.3.智驾与车联网业务:智驾大时代开启,均胜厚积薄发,前路可期

4.3.1.L2级ADAS快速渗透,高级别AD方案硬件先行,英伟达生态领先优势明显

L2 级别渗透率已达到 20%左右,新车型 L2 级车款渗透率约 45%。根据高 工智能汽车数据,21 年国内新车前装 ADAS/L2 级 ADAS 上险量分别为 808/396 万辆,同比分别 30%/78%。若以国内乘用车产量作为测算基数,21 年新车前向 ADAS/L2 级 ADAS 渗透率分别为 38%/19%。根据汽车之家的统计数据,21 年国 内 L2 级车型渗透率约 20%(17 年仅 0.8%)。而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 据,21 年新上市的 711 款车型中,配置 L2 级功能车型超 320 款,车款渗透率约 45%(以上市车型的高配款为测算依据)。L2 级 ADAS 无论从数量还是款型来看, 均已步入快速渗透期。

国内前向 ADAS 领域目前主要由国外 Tier1 把持,国产替代空间可观。低速泊车域以德赛西威为代表的国内 Tier1 已经崛起。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的数据,21 年国内前装 ADAS(行车)供应商仍以博世、电装、大陆等海外巨头 Tier1 为主, 国内供应商没有任何一家市占超过 4%,而在泊车域,德赛西威/苏州智华市占分 别约 11%/4%,均进入前五大供应商之列。

L2 及 L3 以上级 AD 领域,法律法规日趋成熟,高端旗舰车型硬件冗余充 分,英伟达生态领先身位明显。随着国内外智能驾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日趋成 熟(21 年初本田 Legend 获日本国土交通部批准在特定路段/特定条件使用 L3 级 功能;21 年底奔驰 S 级与 EQS 的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获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 局 (KBA)批准上路,并可远销海外市场;22 年 7 月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 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开启国内智驾立法新篇),高等级 AD功能规模量产曙光 已现。主流车企旗舰车型智能化硬件“军备竞赛”日趋白热化,高端智驾/座舱 域控已成标配,英伟达依托算力、生态及工具链完备性、先发量产优势等方面的 领先优势,在智驾主控 SOC 厂商中占据 C 位。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4)

25 年乘用车 L0-L2 级 ADAS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81 亿,L2 /L3 级 AD 市 场规模有望达到 717 亿,21-25 年 CAGR 分别为 28%/81%。当前国内 ADAS 方 案以分布式为主,行车 ADAS 中 1V1R 的占比预计超 40%。行泊一体作为性价比 更高的解决方案,22 年已经开始规模化落地(例如德赛西威的 ipu 02),我们预 计其在 ADAS 解决方案中的占比将迅速提高,是 ADAS 市场增速最快的方向。整 体来看,预计 25 年乘用车 L0-L2 级 ADAS 市场规模将达到 481 亿,21-25 年 CAGR 约 28%。L2 /L3 级解决方案当前主要落地于头部车企的旗舰车型(例如 小鹏 P7、蔚来 ET7 等),我们预计随着激光雷达价格的降低及英伟达 Orin、华为 MDC 810 等高端域控平台已在定点的诸多高端车型落地,23-25 年 L2 /L3 级 AD 市场将持续高增,预计 25 年乘用车 L2 /L3 级 AD 市场规模将达到 717 亿,21-25 年 CAGR 约 81%。

4.3.2.从单车智能走向智能网联,车路协同风潮将起

车路协同是配套单车智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保障高等级智驾安全性的重要 依托。单车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解决感知、决策、控制环节中带来的视距死 角、延时决策等问题,同时面临单车测试与道路试验昂贵、硬件成本高、系统可 扩展性低等问题,因此在单车智能化的同时发展智能网联技术是解决以上难题的 关键。当前国内车路协同处于发展初期,正由车载信息服务阶段向智能网联服务 阶段转变。2021 年,多款 V2X 前装量产车型集中上线,同时在双智城市政策的 推动下,路端开始规模化部署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与设备,推动车端智能与路 端智能的技术验证。

车路协同市场潜力巨大,2022-2030 年为行业黄金发展期。根据亿欧智库的 数据,车路协同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1-25 年车端、路端、云端与网端将逐 步建设与完善,实现初步的互联互通;五到十年内,将以重点区域为突破口,实 现城市内的车路协同应用;长期来看,中国有望解决不同城市间的标准统一问题, 实现真正的单路对多车或单车对多路自动驾驶应用。根据亿欧智库的数据,随着 车路协同逐步走向规模化与市场化,2030 年中国车路协同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960 亿元,2021-2030 年 CAGR 约为 27%,市场潜力巨大。

4.3.3.厚积薄发,前路可期,均胜智驾/网联布局步入发展快车道

成立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加码布局智驾域控、高精度传感器及虚拟仿真平 台等关键热点技术。21年 7月,均胜成立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聘请前广汽研究 院智能驾驶技术部负责人郭继舜博士担任研究院院长掌舵研究院,并聘请前福瑞 泰克架构总师汪浩伟博士担任首席架构师兼 AD 产品负责人。公司定位为智能驾 驶领域的 Tier1,开展从 L0 至 L4 级自动驾驶各级别技术研发,致力于提供由智 能驾驶域控制器、智能传感器、中间件到应用层算法的全栈解决方案,目前已在 多个环节取得突出进展: 1)芯片平台合作方面:公司已与英伟达、Ambarella、地平线、黑芝麻、 NXP等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针对不同等级智能驾驶及不同类型客户群体将推 出基于以上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产品。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5)

2)感知层与虚拟仿真平台布局:智能传感器方面,21 年初公司战略投资图 达通,并与其深度合作,负责其激光雷达产品的生产、测试、交付等多个环节。 其产品已在蔚来 ET7 实现量产,并将继续搭载于蔚来 ET5。此外,公司将同时 助力美国激光雷达公司 Ouster、4D 毫米波雷达公司 Oculii 实现量产搭载及全球 化供应。虚拟仿真平台方面,公司已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平台 JUN Sim Cloud建设工作,并与亚马逊云(AWS)达成针对智能驾驶 PAAS、IAAS的深度 合作,为全球 OEM 提供面向大规模量产验证、基于混合云的智能驾驶仿真服务。

3)智驾技术及解决方案储备:目前公司已经掌握高速驾驶引导(HWP)、 自动驾驶导航辅助(NGP)、交通拥堵领航(TGP)、代客泊车(AVP)、记忆泊 车(HPA)等多项智能驾驶功能。L0 到 L2 级别,均胜提供包括 1V、1V1R、 1V5R、11V5RXL 等多种传感器架构在内,从感知到域控到中间件到应用算法, 涵盖行车与泊车场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4)定点项目斩获:据公司 21 年年报披露,公司与国内外多家下游主机厂和 平台型公司合作深入,2022 年开始将有多款车型陆续实现定点和量产。此外, 公司日前官宣子公司均胜科技已获得国内某知名 OEM 关于自动驾驶高算力域控 平台的合作开发项目,公司将基于英伟达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 Orin,为客户提供 一款双 Orin 系统架构的高算力域控平台(AD 域控制器),可实现 L2 高速公路 及城市场景 NOA功能,及 AVP代客泊车功能,根据客户规划,项目计划于 2024 年开始量产。该里程碑项目标志着均胜在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实现了 “从 0 到 1”的突破,也体现了客户对公司软硬件一体化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的认可,为后续“从 1 到 N”加速开拓更多优质客户奠定了良好基础。

智能车联是均联智行深耕已久的优势领域。算上公司前身普瑞车联 PCC 的 历史,均联智行有超过 20 年的全球顶级车厂 Tier1 服务经验,是大众 MQB 和 MEB 平台车载信息系统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南北大众各类车联服务的主要供应 商。目前均联智行在导航信息娱乐系统、5G-V2X、多传感器数据融合、OTA 服务及汽车网络安全等领域均有布局: 1)导航信息系统方面:公司在软硬件兼容、分布式应用和系统集成优化等 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智能驾舱及网联产品已遍布全球 1200 万余台车,配套 大众、奥迪、福特、斯柯达、西雅特等全球领先车企的多款车型(如大众 CNS 3.0 系统)。

均胜电子汽车发展前景(均胜电子研究报告)(16)

2)5G-V2X/智能天线:公司早于 2018 年就加入了 IMT-2020(5G)推进组 C-V2X 工作组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18 年底推出支持 DSRC 和 CV2X 的第一代 OBU 产品,19 年参与并顺利通过 C-V2X“四跨”测试。21 年 5 月均联智行基于 R15 标准的第三代产品配套华人运通 HiPhi-X,该产品可实现 V2X、 高精定位、高精地图以及高精摄像头信息的融合,并能将这些融合后的信息直接输 出给 L3 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是全球首批成功量产的 5G-V2X 项目。公司同样 也是蔚来 ET7/ET5 的 5G-V2X 供应商,未来还将为蔚来提供满足 R16/17 标准的 5G C-V2X 最新技术。

目前,均胜 V2X 技术已升级至第四代,产品形态从满足 V2V、 V2I 标准定义的 DAY 1 场景向 DAY 2 / DAY 2 场景迭代,并从乘用车逐步拓展至商 用车使用场景。此外,均联智行提供鲨鱼鳍一体式和平板一体式智能天线,可高度 整合远距离通信服务、数字收音机、5G 通讯、V2X 通讯、高精定位、CAN 和以太网 通讯、WIFI 和蓝牙连接等网联功能,并协同其他感知、决策和控制系统及软件,提 升下一代车载跨域融合能力。目前,该集成式解决方案已获得某知名法系客户的全 球订单。

3)车道级导航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均联智行开发的增强型多传感器融合 算法可给不同的 ADAS 功能提供高效数据输入。公司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则融合 了各种数据(地图数据、GNSS 信息、位置高度、车速、转向角度等),能实时 准确确定车辆位置,可作为单独模块提供,也可集成于均联智行NavCore解决方 案中。 4)OTA 服务及汽车网络安全:公司产品能实现诸如实时交通、天气、导航、 实时定位等基础服务及其在线更新(OTA),还致力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信息安 全和功能安全,包括舱内通信安全保护、车-云通信安全防护以及 V2X 通信安全 保护等,涉及硬件、软件模块化、身份验证和虚拟层等。

我们高度看好均胜汽车安全/座舱/智驾/车联业务相互协同,形成“汽车主被 动安全 域控制器 感知层 5G-V2X 软件算法 OTA/网络安全”的商业闭环,持 续提升整体业务竞争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